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一) ‎“总”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3)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总任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根本”类 1、 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5、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7、(1)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3)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艰苦奋斗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科技和教育 ‎1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11、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根。‎ ‎1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三)“基本”类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是改革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4、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5、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 ‎6、基本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7、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俗”基本方略。‎ ‎8、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9、(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 ‎10、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依宪治国是核心,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关键,公正司法是防线,全民守法是基础,依法执政是保证,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灵魂。‎ ‎11、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 ‎12、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13、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 ‎1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一个中国原则 ‎(四)“最”类 ‎1、(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 ‎4、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所采取的措施: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5、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6、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 ‎7、精神最为富足的人,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是:奋斗者。‎ ‎8、我国人口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港澳回归后保持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10、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五)中心、核心、重心、主心骨、初心 1、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目前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务、兴国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要把经济建设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4、依法治国的核心(首先):依宪治国;‎ ‎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7、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九二共识”的核心;‎ ‎1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11、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3、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马列主义、毛、邓、三、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 ‎(六)目的、目标 8‎ ‎1、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6、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7、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8、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0、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造福人类;‎ ‎11、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1)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2)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水平);‎ (3)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2、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进行:‎ ‎①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七)前提、基础、保障、关键、标志 1、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3、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科技创新的基础:教育创新 ‎6、科教兴国的关键:创新 ‎7、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8、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9、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 ‎10、依法行政的关键(首先)是依宪行政 ‎11、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1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4、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5、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6、“一国两制”就是“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简称,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7、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8‎ ‎18、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郑重签下“契约”,尝试“大包干”的做法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八) ‎“实质”、“本质”类 1、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4、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6、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九)“重要”类 ‎1、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2、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5、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6、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7、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8、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民族精神 (十)“体现、表现”类 1、 创新精神的表现:‎ (1) 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 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 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2、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十一)“方针”类 ‎1、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2、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4、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5、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十二)“理想”、“共识”类 ‎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5、追求并奉行法治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十三)“原则”、“准则”类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8‎ ‎3、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4、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6、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十四)“必由之路”、“必然选择”类 ‎1、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促进民族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4、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5、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十五)“关系”类 ‎1、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法治要承载道德理念,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德治要滋养法治精神,发挥法治的规范作用,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就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十四)“决定性”、“主题”类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政府发挥科学宏观调控作用。‎ ‎3、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技 ‎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十五)“发展”类 1、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2、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六) ‎“之”类 ‎1、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2、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立国之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4、强国之路(国家进步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5、民族之魂:民族精神;‎ ‎6、民族之根:民族文化。‎ ‎(十七)“特点”类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4、我国人口的新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调,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5、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6、世界文化的特点: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 ‎7、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十八)“精神”类 ‎1、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2、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 ‎3、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十九)数字类 1、 ‎“一”:‎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 ‎ ‎(3)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条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4)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5)“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 2、 ‎“二”:‎ ‎(1)“两种制度”是指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 (2)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个阶段,2020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给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四”:‎ ‎(1)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表彰劳模、表彰科学家)‎ ‎ (2) 四大国策:对外开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 ‎(3)与环境生态相关的四大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4)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四个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5、“五” : ‎ ‎(1)五大建设(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六”:‎ ‎(1)六条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8、“八”:‎ ‎(1)八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二十)其他类 ‎ 1、 党的基本路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2、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基本国情;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2017年党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6、我国还不是创新强国,还不是科技强国,还不是人才强国,还没有实现现代化。‎ ‎7、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键一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8、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平均主义 ‎9、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 ‎10、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1、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家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12、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8‎ ‎14、民生问题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 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养老难,上学难,出行难(各种难)‎ ‎15、改革只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对吗?不对,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16、创新专指科技方面的创新,对吗?不对,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17、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8、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9、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20、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21、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22、协商民主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3、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选举的形式包括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4、民主选举要求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5、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6、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是没有决策权。‎ ‎27、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做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8、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29、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执法机关是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也叫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0、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2、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3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6、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3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8、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 ‎39、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追求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0、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41、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治 ‎4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3、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4、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5、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7、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8、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8‎ ‎49、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 ‎50、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51、新型国际关系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5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 ‎5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局部战争与冲突,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恐怖主义 ‎54、影响世界发展的因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饥饿、疾病、社会动荡应对全球性问题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5、我们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56、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