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专题梳理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专题梳理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考点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京津冀协素材推荐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等、 第一框 坚持改革开放 一、(共产党担当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P3注:此处为统编教材相应册次页码)(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P8)(三)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12) (一)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P3注:此处为统编教材相应册次页码) (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4)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补充)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P8)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12) 二、(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8)(2018.9) (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原因。)(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P3~5)(改革开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改革开放的地位(P5) (五)正确认识我国推行的改革(P9) 怎样认识全面深化改革 (六)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为什么说改革 (七)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原因) (补充到P5下) (八)我国应该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坚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怎么做?)[2018.10③;2017.30(3);2015.30(2)] (补充到P5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8)(2018.9) 1.中国力量充分显示:①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②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过上幸福生活:①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②人民收入较快增长;③家庭财产稳步增加;④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⑤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中国深刻影响世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原因。)(补充到P6)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5④)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⑤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 (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P3~5)(改革开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四)改革开放的地位(P5) 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019.5①) 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五)正确认识我国推行的改革(P9) 怎样认识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根本改变,基本制度没有变) 2. (改革的内涵)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P11) (六)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P9~11)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七)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原因) (补充到P5下) (1)经济全球化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变得更加开放。[2015.30(3)] (2)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哪个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3)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八)我国应该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坚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怎么做?)[2018.10③;2017.30(3);2015.30(2)] (补充到P5下) 1.坚持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3.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本路线)(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二)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具体表现?(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补充到P4下)(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9) ★(一)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具体表现?(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补充到P4下)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具体表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较大;腐败、犯罪现象比较严重;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9)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 四、(共同富裕 不平衡协调发展)(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做法 (P10) ★(二)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补充到 P10)[2015.26(1)](三)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P11~13)★(四)为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应怎么做?(2017.10③)(P11~13) (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做法 (P10) 1. 做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补充到 P10)[2015.26(1)] 1.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教育水平差距大,医疗水平差距大,生活消费水平差距大,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大,就业率差距大,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大。 2.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三)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P11~13) 1.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应怎么做?(2017.10③)(P11~13)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知识雷区: (1)我国已经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 (2)我国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3)地热代煤取暖解决了我国协调发展问题。(×) (4)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 一、(创新是什么)★(一)创新与生活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P15-17)(2019.6①②2018.5①:2015.22)★(二)创新是如何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P16)(三)创新精神的表现(P26)★(四)我国科技创新现状。[2017.30(2)](P20)(六)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19)(七)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P11) ★(一)创新与生活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P15-17)(2019.6①②2018.5①:2015.22) (1)生活处处有创新。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创新是如何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P16) (1)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2)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3)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三)创新精神的表现(P26)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四)我国科技创新现状。[2017.30(2)](P20)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19) (1)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补充到P18)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P11) 二、(为什么创新)(一)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 ★(二)创新的地位/重要性(P14)(2015.22④)(三)创新对个人的影响(P16-28) 为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四)创新的引擎作用。(P17~19)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2016.30(2) (一)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 ★(二)创新的地位/重要性(P14)(2015.22④)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补充) (三)创新对个人的影响(P16-28) 为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创新 1.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4)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四)创新的引擎作用。(P17~19)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制度改革以激发创新活力) ★(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补充到P19)[2016.30(2) (1)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4)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第二框 创新永无止境 素材推荐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三、(怎样创新)★(一)中学生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二)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18~26)(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和公民提出了哪些要求?(P25~27) ★(一)中学生应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补充到P21) (1)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明确社会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4)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4)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有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弘扬创新精神。 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补充到P24) 6..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如何坚持创新发展)(补充到P24)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和公民提出了哪些要求?(P25~27) 1.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掌握核心技术。 2.公民: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知识雷区 (1)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 (2)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 四、(科教兴国)★(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补充到P21)[2016.30(2)] (二)教育的地位/重要性(P22)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的表现(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P23)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补充到P21)[2016.30(2)] 1.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5.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7.30(4) (二)教育的地位/重要性(P22)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知识链接八下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受教育权)见本书P87)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的表现(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P23)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五、(知识产权)(一)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补充到P27)(二)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P27) (一)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补充到P27) 1.知识产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2.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P27) 1.当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拒绝购买盗版产品。 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一、(新型民主国家)(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P33-3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新型民主的特点) (二)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P34)(三)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P34)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五)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P33)(六)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补充到P35)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P33-3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新型民主的特点) 1.从本质特征上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2. 从民主特点上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2)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积极意义) 3. 从民主形式上看,我国人民民主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即人民通过选举和表决行使民主权利,同人民内部在选举和表决之前,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的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的意见。)(补充到P34) 4. 从制度保障上看,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补充到P34) (二)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P34) (三)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P34) 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3)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五)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P33)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六)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补充到P35)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链接八下第三单元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基本制度)见本书P95 第二框 参与民主生活 二、(民主生活行 民主权利)(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P38-42)(二)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P38~40)(民主监督的意义P40 )(三)怎样保障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P38)(四)増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及意义。(P41~42)(五)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 (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P41-42)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二)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P38~40)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①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②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③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②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意义P40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的参与热情。) (三)怎样保障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P38) 1.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国家: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四)増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及意义。(P41~42) 1.原因: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 意义: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五)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 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億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一、(全面依法治国)(一)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九上P49) (二)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必要性。(补充到P48) (三)治国理政新方针及其地位、具体事例、目标、相互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2018.24(1)](补充到P48)★(四)我们应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九上P53~55) (一)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九上P4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必要性。(补充到P48)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九上P48) 3.全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5.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治国理政新方针及其地位、具体事例、目标、相互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2018.24(1)](补充到P48) (三)治国理政新方针及其地位、具体事例、目标、相互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2018.24(1)](九P49)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新方针 地位 具体事例 目标 相互关系 科学立法(2016.4②) 前提 国家依据社会发展(现实生活)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或否定其他方面;只有完全做到这四点,才可能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严格执法2019.25(3);2018.25(4)2017.26(2) 关键 国家惩治违法犯罪高官、处罚制造污染的违法企业,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追缉“红通人员”等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1201726(2) 防线 审判公开、公正;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重大刑事冤假错案等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2019.25(3) 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一例外都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卫者 ★(四)我们应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九上P53~55) 1.国家: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55) 3.公民:(1)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补充54)(2)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018.25(3);2016.25(1);2015.25(1)] 4.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补充到55) 5..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补充到55)(2018.3③) 二、(法治)(一)法治的要求(P45~46) (二)厉行法治的含义是什么?P53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补充到P46)(四)法治的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的原因。)(补充到46)(五)建设法治中国的目的、最终结果是什么?P49 (六)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九上P50) (七)公民怎样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补充到P50) (一)法治的要求(P45~46)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为什么要实行良法之治?)) 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厉行法治的含义是什么?P53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补充到P46) 建立的基础 特点 影响 法治 民主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人治 个人专制和独裁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四)法治的重要性。(建设法治中国的原因。)(补充到46)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九上P44) 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九上P45)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九上P47) 4.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七下PB7) 5.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七下P88) 6.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九上P45) 7.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35 (五)建设法治中国的目的、最终结果是什么?P49 建设法治中国,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六)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九上P50)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七)公民怎样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补充到P50) 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2.树立法律信仰,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尊崇法律、信赖法律、捍卫法律; 3.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 4.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精神。 第二框 凝聚法治共识 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外商投资法;电子商务法;新个税法 三、(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什么是法治政府?P51(二)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要求、权力的来源、政府与人民的关系(P51)(三)什么是依法行政?(P52)★(四)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及要求(P52)(补充P52)(五)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P52-53)(六)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请你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P52-53) 怎样实现依法行政?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一) 什么是法治政府?P5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P51) (二)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要求、权力的来源、政府与人民的关系(P51)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4.权力的来源:人民。「12019.25(4)1 5.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补充到51) (1)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管理人民的生活,政府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2)人民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三)什么是依法行政?(P52)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四)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及要求(P52)(补充P52)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018.25(2);2016.7④] (五)依法行政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P52-53)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 2.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六)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请你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P52-53) 怎样实现依法行政?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补充到52) 知识链接八下第三单元第六课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家机构)见本书P97 五、(法治与道德)(一)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九上P55)(二)如何使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P55)?(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补充到P55)? (一)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九上P55)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二)如何使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P55)? 1.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补充到P55)?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道德弥补法律的不足,促进法律的实施。提高道德水平有利于营造尊法守法的社会氛围。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考点梳理 一、(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素材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代表名片(筷子、书法等)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 ★(一)中华文化特点及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59-60) ★(二)中华文化的影响。(补充到P59) ★(三)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P58-61)(2019.10④;2017.6①②、7) 4. (四)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2018.10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补充到P60)[2016.24(2)] (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应采取哪些行动?(补充到P62) (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补充到P62) (八)为什么要增强、坚定文化自信? (P60~61) ★(九)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 为什么要大力保护文化遗产?(补充到P60) (十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补充到P59) (十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其节日习俗、蕴含的思想情感或精神追求(补充到P59) [2016.24(1)] ★(一)中华文化特点及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59-60)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9.8①)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2015.3、5④)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中华文化的影响。(补充到P59) (1)国内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2017.6①②) (2)国际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2019.10④;2018.10①;2017.7) ★(三)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P58-61)(2019.10④;2017.6①②、7)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P58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P61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P61 (四)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2018.10①)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补充到P60)[2016.24(2)] (1)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3)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5)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应采取哪些行动?(补充到P62) (1)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 (2)加大保护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3)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4)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 (5)培育传承传统技艺的人才。 (6)探索保护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加强文化创新。 (7)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补充到P62) (1)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3)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5)发现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及时制止或举报。 (八)为什么要增强、坚定文化自信? (P60~61)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地位。) 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P61)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文化自信的重要性。)(P61) ★(九)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 4.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十)为什么要大力保护文化遗产?(补充到P60) (1)重要性: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2)意义: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十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片(补充到P59) (1)语言文字类:①语言:汉语(普通话、方言)、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壮语、朝鲜语、苗语、佤语等; ②文字:汉字、西夏文、彝文、东巴文、水书、藏文、蒙古文、女真文、满文、维吾尔文等。 (2)文化典籍类:①诸子百家思想典籍:《论语》《道德经》《孟子》《大学》《中庸》《韩非子》《易经》《孙子兵法》;②史学典籍:《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③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④文字类典籍:《说文解字》《康熙字典》;⑤科技类典籍:《九章算术》《齐民要术》;⑥文献丛书类典籍:《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 (3)科技工艺类:①科技:火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青铜器、地动仪、珠算等;②工艺:陶瓷、泥人根雕等。 (4)文学艺术类:① 唐诗:《登鹳雀楼》王之涣、《静夜思》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长恨歌》白居易;(2015.3)②宋词:《雨霖铃》柳永、《念奴娇·赤 壁怀古》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③戏曲:《西厢记》王实甫、《桃花扇》孔尚任、《牡丹亭》汤显祖;京剧;黄梅戏;昆曲;④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⑤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⑥乐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二泉映月》《梁祝》等。 (5)文化遗产类:书法、京剧、豫剧、秦腔、昆曲、变脸、汴绣、皮影戏、杂技、剪纸、玉雕、钧瓷、汝瓷、唐三彩、木版年画等。(2015.3③) (十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及其节日习俗、蕴含的思想情感或精神追求(补充到P59) [2016.24(1)] 节日名称 时间 节日习俗 蕴含的思想情感 或精神追求 春节(2018.8:2017.9 农历 贴春联、窗花、年画、福字放鞭炮:迎财神:吃年夜饭:除夕守岁: 拜大年走亲访友等 阖家团圆、辞旧 迎新、祈福 纳祥、注重亲情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踩高跷、观灯、猜灯谜 团圆美好、家庭 和睦 清明节(踏青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祭祀扫墓、踏青、植树、放风筝 追思故人、缅怀 先烈 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2015.30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叶香蒲、蔡屈原等 怀念先贤祈求幸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赏月、赏桂、观潮等 期盼团圆喜庆丰收 重阳节(登高节、老人节 敬老节) 农历九月初九 插茱萸、赏秋、赏菊花、高处等 孝老敬者、感恩 知识雷区 (1)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最大。(×) (2)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 (3)中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4)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知识拓展 中华传统美德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支边人物” 二、(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P63) (2019.9②) [2017.24(1)]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P62~64) (三)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及具体做法(补充到P65) (四)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补充到P68)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P63) (2019.9②) [2017.24(1)]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等。 ★(二)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P62~64) 1.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019.9④)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补充到64) (三)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及具体做法(补充到P65) (1)要求: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具体做法:①学习古今中华民族具有传统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迹,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②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美德;③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从小事做起,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等。 (四)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补充到P68) 名称 含义 中华文化 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传统美德 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第二框 凝聚价值追求 考点梳理 三、(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爱国主义的作用及本质(P67~68)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P68)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P67-69) ★(四)(个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及要求(P69)[2018.28(5)] ★(五)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补充到P68)[2018.28(5)]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爱国主义的作用及本质(P67~68)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019.28(4);2017.22;2016.22、23;2015.4①③]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68) 3.爱国主义的作用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4.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二)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P68)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3)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塞罕坝精神、西迁精神、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补充到P68)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P67-69) (1)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7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69[2019.28(5)] ★(四)(个人)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及要求(P69)[2018.28(5)] 1.表现: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要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五)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补充到P68)[2018.28(5)] (1)国家: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加强法治建设,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法律保障;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道德滋养。 (2)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精神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观看革命影片;开展“民族精神我传承”主题班会;举办爱国主义歌曲比赛等。 (3)青少年:①学习、了解历史,传唱经典歌曲,树立爱国主义思想;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④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材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地位/重要性(P70)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P7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到P71)的具体表现: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P70~71) (五)青少年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一)价值观的地位/重要性(P70) (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2)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P71)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到P71)的具体表现: 富强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等 民主 民主:网络问政;微博问政;政务公开;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等 文明 文明:国民素质提高,遵守社会公德与秩序等 和谐 和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等(2015.4①) 自由 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各项权利,例如: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生活等 平等 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护弱势群体合法利益等 公正 公正:公正地审理违法犯罪案件等 法治 法治: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等 爱国 爱国:升国旗时严肃认真,行注目礼;自觉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等(2016.23②③) 敬业 敬业:医生救死扶伤;老师教书育人等 诚信 诚信: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学生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等 友善 友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谅解主动承认错误的人等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P70~71)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70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70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71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72 (五)青少年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1)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考点梳理 素材推荐中央环保督察;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政策 第一框 正视发展挑战 一、(人口问题)(一)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是什么?P75 (二).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76 (三)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P76) (四)正确理解全面二孩政策?(P76) (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补充到75) (六)如何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补充到75) (一)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是什么?P75 1.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特点:(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2)新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 (二).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76 (1)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P76)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的成效)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正确理解全面二孩政策?(P76) 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补充到75) ①减缓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剧社会养老保障问题;②带来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④增加年轻人的生活负担。 (六)如何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补充到75) (1)国家: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②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③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范围,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④积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产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社会:弘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爱的社会氛围。 (3)家庭:成年子女要认真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老年人自身:①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减轻国家、社会和子女的负担;②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养老储蓄等。 二、(资源环境问题)★(一)当前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以及形成原因?(我国资源现状哪些特点)(P78~79) ★(二)当前我国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原因?(我国环境现状哪些特点)(P78~79) (三)为什么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要性)(P77~79) (四)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道路选择是?(给我们什么警示)(P80) (五)如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补充到P80) ★(一)当前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以及形成原因?(我国资源现状哪些特点)(P78~79) 1.资源国情: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2015.6①④) 2.资源面临的危机原因:(补充到78) ①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②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带来压力 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多 公民:缺乏节约资源的意识,浪费资源现象严重 ★(二)当前我国环境面临的危机以及原因?(我国环境现状哪些特点)(P78~79) 1.环境问题现状(环境国情) (1)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2015.6③) 2.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补充到78) 国家: 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③环境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力度不够 (4)公民: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三)为什么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要性)(P77~79)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77 2.资源问题的影响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78 3.环境恶化的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四)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道路选择是?(给我们什么警示)(P80) (1)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五)如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补充到P80) 1.国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2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个人: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做力所能及的事。 (1)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和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关的知识和法律法规。 (3)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4)积极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 知识雷区 (1)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2)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大。(×) (3)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2016.26(3)] (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 ★(一)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2016.26(3)]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2018.7②③)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82 (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 (1)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 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2)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 (3)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 五(绿色发展)★(一)如何处理很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的重要性)(P83-87)(2018.6;2017.4①④ ★(三)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P85~87)(2019.7;2017.5) (四)你将为建设美丽中国践行哪些低碳微行动?(青少年应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87) (五)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2.表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住乡愁、守望相助。 知识拓展 (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补充到88)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一)如何处理很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016.26(1);2014.25(2)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知识雷区 (1)要坚持各项工作都服从经济效益。(×) (2)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3)为了发展经济,可以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性)(P83-87)(2018.6;2017.4①④ (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83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16.26(2)]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87 ★(三)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P85~87)(2019.7;2017.5)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16.26(1)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5.7) (四)你将为建设美丽中国践行哪些低碳微行动?(青少年应如何通过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P87) 青少年: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等。 (6)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与破坏环境、资源行为作斗争。 (五)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2.表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住乡愁、守望相助。 知识拓展 (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补充到88)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016.26(2)] (2)要求:人类应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知识雷区 (1)要坚持各项工作都服从经济效益。() (2)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3)为了发展经济,可以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一、(民族关系)★(一)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P91) (二).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P92~96)(三)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P93)★(四)党和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应该怎样做? (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P94~95) (五)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P97 (六)民族平等的内涵(表现)(P91) ★(一)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民族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分布特点、义务 (P91)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P9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018.23;2017.8;2016.10③)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9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 4.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补充) 5.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6.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民族平等的内涵(表现)(P91) 1.各民族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三)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P92~96)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96 5.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96 (四)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五)党和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应该怎样做? (党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P94~95) 1.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大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2017.10④) (五)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补充到P97) 1.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同各种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2.树立公民意识,依法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4.努力学习,立志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5.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 知识链接八下第三单元第五课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见本书P97 第二框 维护祖国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一)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P98-99) (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做法(P98~99) (三)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补充到P99) (一)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P98-99)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做法(P98~99) 1.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维护国家安全。 (三)青少年怎样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补充到P99) 1.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2.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方针、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4.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 5.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拥护政府的对台政策。 6.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及内在关系?(P100) (二)“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地位(P100) (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意义(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原因)(P100-101) (四)国家怎样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P100-101) (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及内在关系?(P10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1.“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2.“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3.内在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二)“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地位(P100)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意义(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原因)(P100-101)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四)国家怎样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P100-101) 1.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 2.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4.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四、(台湾问题)(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P102)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P102)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P102~103) (四)我国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P102) (五)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交流的意义?(P103) (六) 怎样实现祖国统一?(P102~103)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P10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P10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最佳方式)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P102~103) 1.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3.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4.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 5. 港澳回归的繁荣稳定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 (四)我国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P102)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五)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交流的意义?(P103) 1.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2.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六)怎样实现祖国统一?(P102~103)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3.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5..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第一框 我们的梦想 一、(中国梦)(一)什么是中国梦?(P105) (二)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梦/中国梦的重要性)(P106~107) (三)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12~113) (四)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补充到P112) (五)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做了哪些努力?(P105)(历程) (一)什么是中国梦?(P10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整理到105) (二)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民族复兴梦/中国梦的重要性)(P106~107) 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三)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12~113) 1.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整理到112) 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四)为实现中国梦,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补充到P112) 1.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民族,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2.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政策。 5.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做了哪些努力?(P105)(历程)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执着追求实现小康、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近代以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儿女百年来前仆后继,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3.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二、(新时代、新思想、百年目标)(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P10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P109) (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理论)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P110) (五)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P106) (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P110)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0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P109) 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理论)(P109) 新时代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P110)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五)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P106)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P110)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拓展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的景象(补充到P106)(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家和青少年应如何做?(补充到P106)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的景象(补充到P106) 1.总体景象: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具体景象:①经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②政治: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人民民主的形式不断丰富;③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们文化生活更丰富;④社会: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⑤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更加良好。 (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家和青少年应如何做?(补充到P106) 1.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积极推进改革开放;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⑤坚持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⑥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16.2①④) 2.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干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为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的基础;③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二框共圆中国梦 四、(自信、道路)(一)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人为何更加自信?) (P114(二)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P115~116) (一)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人为何更加自信?)(P114)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来源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二)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P115~116)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4.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P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P107) 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2.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3.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4.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知识雷区 (1)分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喜悦。() (2)农村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