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基础知识专题
基础知识专题 青岛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赵州桥结构匀称(chèng),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B.杨家埠年画乡士气息浓郁,画风粗犷(kuàng)朴实。 C.水藻真绿,把终年贮(z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劳动创造幸福”,这一箴(jiān)言值得我们铭记在心。 2.在下面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燕子 ①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② 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③ 声匿迹。 A.①偏 ②籁籁 ③销 B.①翩 ②簌簌 ③销 C.①偏 ②簌簌 ③消 D.①翩 ②籁籁 ③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北京顾和园既有皇家园林之气派,又有江南园林之灵秀,设计别具匠心。 B.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自媒体时代,一些人通过博眼球的标题哗众取宠,我们要抵制这种现象。 D.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将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 B.疫情期间,群众防控意识和卫生习惯大幅增强,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C.加快推行“绿色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是能否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条件。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1.C 2.B 3.B 4.D 潍坊 下面是文宇同学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的美文片段。请阅读并完成1至4题。 坦荡如坻的原野上,千万颗萱草擎着黄花兴高彩烈地绽放。汇聚成浩浩汤汤的花海。他们开得泼泼洒洒,(也/却)香的羞涩而含蓄,微风吹拂,碧绿的叶伴着金黄的花婆娑起舞 ① 。清淡的暗香酝酿着,浮动着,弥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近年来,樱花以东洋式雅致的(风骚/风韵),出尽了风头,可是开不了几日,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最终(无人问津/置之不理)。萱草却另有樱花所达不到的境界 ② 萱草在盛开的同时,也在竭力为人们奉献 ③ 成为佳肴 ④ 成为良药。萱草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在世界母爱精神的百花园里散发着恒久的芬芳。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擎着(qínɡ) 汇聚 坦荡如坻 B.羞涩(sè) 含蓄 兴高彩烈 C.吹拂 婆娑 浩浩汤汤(shānɡ) D.酝酿 弥散(sǎn) 落英缤纷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却 风韵 无人问津 B.也 风骚 无人问津 C.却 风骚 置之不理 D.也 风韵 置之不理 3.在语段中对应序号横线处填入标点符号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春树常被用来比喻母亲、父亲。为祝贺文宇兄弟二人的父母结婚20周年,你准备奉上一副贺联。并拟出上联“椿萱并茂”,最佳的下联应是( ) A.举案齐眉 B.父爱母慈 C.棠棣同馨 D.兄弟孝悌。 5.下列成语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的提升分子育种实验。 B.“毕云毕业典礼”上校长了谆谆教诲是即将踏入人生新征途的我们明确的方向。 C.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中国五5G网络的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6.下面对文学,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 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 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师、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 1.C (A坦荡如砥;B兴高采烈;D弥散<sàn>) 2. A(“却”表转折关系,“也”表并列关系。“风韵”指风格韵味,可用来形容书画、风景等。“风骚”一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楚辞》;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二指举止轻佻。青桥。“无人问津”比喻没人过问;“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而不予理睬。) 3.D (①分句中已有逗号的,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②提示下文,用冒号;③解释说明,用破折号;④并列成分用作谓语,中间用逗号。) 4. C (“椿萱” 对“棠棣”,都是名词性的并列短语,分别指父母和兄弟。“并茂”对“同馨”都是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意义分别为健康、美好。) 5.B (A成分残缺,C存在歧义,D句式杂糅。) 6. B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都是确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三”是泛指;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加冠,男子满20岁。不惑,40岁。耳顺,60岁。D律诗每首八句,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泰安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shè)香鸭代孵(fú),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 B.长髯覆盖了两颊(xiá),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jiǎo)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niē)作态。 D.每走一步都要粘(zhān)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sh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D.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艰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处心积虑,青丝变白发。 B.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宇轩昂,声震天地! D.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妙趣横生。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他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定程度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缓解了就业压力。 C.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D.世卫组织指出:面对庞大的确诊感染,越早研发出安全可靠的疫苗,对人类社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越有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B.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C.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D.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B.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D.老舍的《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又变态的虎妞、残忍霸道的孙侦探、诈骗祥子的刘四等。 一、1.D 2.A 3.B 4.C 5.B 6.D 临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葺(qì) 粗犷(guǎng) 怂(sǒng)恿 咄(duō)咄逼人 B. 诡谲(jué) 箴(zhēn)言 蹒(pán)跚 间(jiàn)不容发 C. 拘泥(nì) 炽(zhì)热 褴褛(lǚ) 戛(jiá)然而止 D. 沙砾(lì) 颤(chàn)抖 倜傥(dǎng) 草长(zhǎng)莺飞 【答案】A 【解析】 B.间(jiàn)不容发——(jiān); C.炽(zhì)热——(chì); D.倜傥(dǎng)——(tǎ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推崇 冒然 郑重其事 海市蜃楼 B. 盘桓 斡旋 坦荡如砥 惨绝人寰 C. 荫蔽 料峭 筋皮力尽 正襟危坐 D. 抉别 镶嵌 目不窥园 名副其实 【答案】B 【解析】 A. 冒然——贸然; C. 筋皮力尽——筋疲力尽; D. 抉别——诀别;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B. 新华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栅栏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首称赞。 C. 公园路夜市熙熙攘攘,一派繁荣的景象,街头作画、架子鼓表演、手工编织……各种摊位摩肩接踵,夜市摆摊重新兴起,给城市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D. 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最后一天,体育馆内人头攒动,记者在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外朋友们翻来覆去的那句经典老话——“中国功夫,Great!”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如坐针毡”意思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使用正确; B.“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使用正确; C.“摩肩接踵”意思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与此处语境不符; D.“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使用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革命活动家,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二、三两联的上下句须对仗。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C. 古人的“名”是供自称或长辈称,“字”是供他人称,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表示尊敬,如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在《三顾茅庐》中尊称为“孔明”,自称为“亮”。 D.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与法国莫泊桑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答案】B 【解析】 B.《赠从弟(其二)》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而且第三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按律诗的格律规则,并不构成对仗,所以这首诗不是五律。故选B。 滨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憔悴(qiáo) 酝酿(niàng) 狭隘(ài) 迥乎不同(jiŏng) B.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 C.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zhàng) 冠状病毒(guān) D.桑梓(zĭ) 伫立(zhù) 呜咽(yè) 鸿鹄之志(hú)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解题时,要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惆怅”中的“怅”应读作“chàng”;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健壮 练达 三顾茅庐 耐人寻味 B.深宵 帷幕 天涯海角 接踵而致 C.震撼 萌发 穿流不息 名副其实 D.缅怀 宽怨 相得益彰 政通人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形近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正确; B.有误,“接踵而致”中的“致”应为“至”; C.有误,“穿流不息”中的“穿”应为“川”; D.有误,“宽怨”中的“怨”应为“恕”; 故选:A。 【点评】解题时,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因此,适当的居家锻炼是不能少的。 ②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③疫情导致寒假超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屏阅读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 ④组织网络运动会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⑤况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A.②④③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 D. ③①⑤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疫情期间学生更应加强体育锻炼”,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③是首句,紧接着写了应加强体育锻炼①,接着介绍学生在学校也应锻炼⑤,最后交代了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②④.所以顺序为③①⑤②④,据此可知答案为D。 故选:D。 【点评】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②铜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品质的凝聚、精神的载体。③我站在博物馆的铜鼎前,无尽的遐想油然而生。 ④“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⑤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第①句里的“之一”与“唯一”语意矛盾,应删除“之一”。 B.第②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的意思。 D.第⑤句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标点符号、修辞。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根据平时积累,结合选项内容,逐项研读解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鼎力相助”中的“鼎”意思是“大”,“问鼎中原”中的“鼎”意思是“王位、帝业”;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中的“布衣”,意思都是平民,指没有功名或没有官职的人。 C.《史记》长于记人,在本纪、世家、列传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唐雎等。班固赞其“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初中阶段,我们陆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小说《故乡》《孔乙已》,被他弃医从文人生选择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深深折服。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瀚海”指沙漠; B.正确; C.有误,周亚夫、唐雎是世家和列传中的人物; D.有误,《社戏》是小说;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聊城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走进大美聊城,登上diāoliánghuàdòng( )的光岳楼,俯瞰井然有序的古城,览波光激滟的东昌湖,感受这方土地所yángyì( )的和谐与温暖。 【答案】 (1). 雕梁画栋 (2). 洋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洋溢”: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C.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 小说中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答案】B 【解析】 B.“觥筹交错"中“觥”指酒杯,“筹”指酒筹,宴会上行令或者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故选B。 德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霎(shà)时 庇(bì)护 升班马 神采奕奕 B炊( chuī)烟 瘦削(xuē) 区块链 坦荡如砥 C.端祥 濒(bīn)临 消费券(juàn) 行稳致远 D.侦缉 翌(yì)日 熔喷布 笃( dǔ)定前行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及写法。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消费券”中的“券”应读作“quàn”;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糖葫芦,冰糖葫芦……“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C.这哥俩儿性格铢两悉称: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 D.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铢两悉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词义和“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矛盾;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藏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盂夏草木长”,“梦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者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案牍”指公文;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项并再测珠峰“身高”,世界屋脊又一次见证了中国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B.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开展了“云游非遗”线上推广活动.鼓励人们走进传统文化、发现非遗之美。 C.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不仅保护个人健康,还体现了社会文明。 D.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在”“下”; 故选:D。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