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烟花燃烧 B.风力发电 C.葡萄酿酒 D.光合作用 2. 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秸秆露天焚烧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禁放烟花爆竹 3.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固体粉 D.倾倒液体 4.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喷酒剧毒农药预防蔬菜虫害 B.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 C.酒精灯不慎倒落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D.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5.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如图是钠元素、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B.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③容易失去电子 D.④是一种阳离子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于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7. “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8. 饮用矿泉水可分为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等几大类。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等的矿泉水,这里“锌、锂、溴、碘、硒”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9. 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2N B.H C.CO D.Fe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 D.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 =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SO2 C.Ag2S D.SO3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CO C.MnO2 D.CO2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都是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不饱和溶液一定比饱和溶液含溶质少 D.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氨(NH3)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B 鉴别蔗糖和硝酸铵固体 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灼热的木炭 D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关于100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5 g 氯化钠 B.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 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1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02 CO2+2H2O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 B.甲烷具有可燃性 C.参加反应微观粒子与生成微观粒子的个数比是1:2:1:2 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质量/g 16 m 4 24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按要求填空 ①氧元素________;②2个氢原子________;③3个氮气分子________; ④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⑤氧化铁中铁元素显正三价________。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2)按要求从氢气、氧气、铜、氧化钙、氯化钠、水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 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①可做燃料的气体单质________;②一种紫红色的金属________; ③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④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 ⑤食盐的主要成分________。 泉水是“泉城“济南的文化之魂,节水环保、杜绝水污染、建设美丽泉城,是我们泉城人的职责。 (1)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多姿多彩,水孕育了万物生灵,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这个循环过程是由( )提供的能量(填序号) A.地球自转 B.太阳照射 C.海洋潮汐 D.植物生长 (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取趵突泉水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如图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再用滴管取2滴过滤后的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泉水是硬水,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 (3)目前,全球都面临淡水危机,济南市区居民的大部分饮用水来自地表天然水,天然水转化成饮用水需经一系列净化,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净水剂,请回答: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高铁酸钠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之一) ②高铁酸钠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高铁酸钠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 ③高铁酸钠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高铁酸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献映了一批爱国主题题材的电影,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从故事到视效都极具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登山队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中国精神 (1)电影中当队员攀登珠峰到海拔8680米时,氧气浓度只有5.35%,此时人会出现缺氧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通过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 ③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进行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把装置B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F的a端通入,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在加入药品之前,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__。 (5)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固体来制取氧气。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氯酸钾(KClO3)固体能较快地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若以此方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仪器序号字母),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实验室有一瓶过氧化氢溶液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甲同学认为,从微观角度分析过氧化氢在分解生成氧气的过程中,反应前后分子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之一),原子数目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之一)。 (2)乙同学认为,利用如图的方法可以来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发现,天平失去平衡,指针向________(填“左”或“右”)偏转,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加水稀释的方法让溶液变稀。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加水的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烟花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 A 【考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解析】 【解答】 A.秸秆露天焚烧会污染环境,故A正确; 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故B错误; 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C错误; 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D错误; 故选A。 3. 【答案】 B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解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固体药品取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4. 【答案】 A 【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酒精灯的使用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A、根据剧毒农药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喷洒剧毒农药预防蔬菜虫毒,但是药物残留有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C、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既能节约能源,又可保护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 【答案】 C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 A、氧元素原子序数是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D、④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是阴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6. 【答案】 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由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切开成熟的菠萝蜜能闻到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菠萝蜜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人闻到了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7. 【答案】 B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故选B。 8.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概念 【解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锌、锂、溴、碘、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锌、锂、溴、碘及硒等的矿泉水,这里“锌、锂、溴、碘、硒”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锂、溴、碘、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9. 【答案】 D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该符号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该符号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D、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氧气的化学性质 常见气体的用途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 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原子的质量分析; D、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解答】 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能量变化,正确;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正确;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错误; D、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 A.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 C.根据原子与离子的转化来考虑; D.根据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分析。 【解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可以再分,故错误;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是最小微粒,故错误; C.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错误; D、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故正确。 【答案】 C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 故选C。 【答案】 A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液态氧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MnO2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答案】 B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析】 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解答; D、溶液澄清,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解答】 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C、不饱和溶液一定比饱和溶液含溶质少,正确; D、溶液澄清,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正确; 【答案】 A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氧化物的概念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解析】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024NO+6H2O;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含有氧元素,该反应中只涉及到一氧化氮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 【答案】 A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氧化物的概念 电解水实验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解答】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故选项错误(1)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2)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错误,因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错误(3)故选:A。 【答案】 C 【考点】 硬水与软水 空气组成的测定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方案的评价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解析】 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B、根据蔗糖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D、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对应正确。 B、加少量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没有变化的是蔗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对应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对应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的分离出二氧化锰,采用蒸发滤液的方法分离出氯化钠,可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故选项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对应正确。 故选:C。 【答案】 B 【考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及公式的变形去分析. 【解答】 A、100g水中溶有5 g 氯化钠,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g100g+5g×100%=4.7%;故错误; B、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g95g+5g×100%=5%;故正确;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1+20×100%=4.7%;故错误; 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1;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919+1×100%=95%;故错误; 【答案】 D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解答】 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故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1:2,故理解正确。 C、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故参加反应微观粒子与生成微观粒子的个数比是1:2:1:2,故正确。 D、16g甲烷和64g氧气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故错误。 【答案】 C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16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6g−4g=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8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4g:2g=7: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是反应物,不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答案】 O,2H,3N2,CO32−,Fe+32O3 H2,Cu,H2O,CaO,NaCl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①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个字母的要大写,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氧元素可表示为:O; ②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 ③正确表示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3N2;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CO32−;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显正三价可表示为:Fe+32O3; ①可做燃料的气体单质氢气,可表示为:H2; ②一种紫红色的金属铜,可表示为:Cu; ③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可表示为:H2O; ④一种金属氧化物氧化钙,可表示为:CaO; ⑤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表示为:NaCl。 【答案】 B 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引流,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加热煮沸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化合物,三,166,7:8,氧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水的净化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氧化物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解析】 (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太阳提供了能量;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水中溶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水分蒸发后会析出;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结合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进行解答。 【解答】 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太阳提供了能量,观察选线,故选B;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操作中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物质,水分被蒸发后,固体会析出,所以玻璃片上有少许残留物;生活中可以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故填: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引流;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加热煮沸;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高铁酸钠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 ②由高铁酸钠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钠、铁、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高铁酸钠的化学式量为23×2+56+16×4=166;故填:三;166; ③高铁酸钠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4=7:8;故填:7:8; ④由高铁酸钠的化学式可知,钠、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56:(16×4)=46:56:64,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填:氧。 【答案】 21% 2H2O2H2↑+O2↑; ①2Mg+O22MgO,2Cu+O2△2CuO,3Fe+202Fe3O4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化学性质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1)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分析; (2)根据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解答; (3)根据氧气与三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填:21%; 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②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③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故填: ①2Mg+O22MgO; ②2Cu+O2 △2CuO; ③3Fe+202 Fe3O4。 【答案】 分液漏斗 2H2O2MnO22H2O+O2↑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得到纯净的氧气 A,D,2KClO3MnO2△2KCl+302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推测B中生成的气体,并根据装B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B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①是分液漏斗; 蜡烛燃烧更旺说明装置B中生成的是氧气,装置B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斥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在加入药品之前,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得到纯净的氧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固体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适合用装置D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02↑。 【答案】 改变,不变 右,产生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使左盘中的质量减小,符合 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50g,加水的质量是450g。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测定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从微观角度分析过氧化氢在分解生成氧气的过程中,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而原子数目不变,故填:改变;不变。 利用如图的方法可以来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天平失去平衡,是因为产生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使左盘中的质量减小,指针向 右,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填:右;产生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使左盘中的质量减小;符合。 设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则有:30%x=500g×3% x=50g 故加水的质量为500g−50g=450g 答: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50g,加水的质量是450g。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