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问答题参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问答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问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后活动 ‎1.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主观上: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阻碍拉丁美洲社会进步,激化民族矛盾;拉美经济发展是摆脱宗主国控制的经济动因;启蒙思想传播增强了拉美人民民主自由意识。‎ 客观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西班牙、葡萄牙被法军占领,殖民统治力量受到极大削弱。‎ ‎2.19世纪中期,在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事件?‎ 印度民族起义发生在1857年185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有关?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 向西方学习( ) 加强中央集权( √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 )‎ 废除农奴制( ) 推行文化教育( √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材料中“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是指俄国农奴尽管在政治身份上获得了自由,但在经济方面由于购买土地须要支付大量赎金被地主剥削的所剩无几。‎ 第3课 美国内战 课后活动 ‎1.以下各项叙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方矛盾尖锐情况,在正确选项括号后里面√。‎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希望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 √ )‎ 南方希望多出口棉花,换取廉价工业品 ‎ 17‎ ‎( √ )‎ 北方主张在全国废除奴隶制度 ( √ )‎ 南方主张在全国建立奴隶制度 ( )‎ ‎2.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1)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维护国家统一(不希望国家分裂)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奴隶制度)。‎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后活动 ‎1.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大事。‎ ‎1840—1860年:1861—1880年:1881—1900年:‎ ‎1840—— 1860年 ‎1861—— 1880年 ‎1881—— 1900年 中国 ‎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1851-1864太平天国;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甲午战争;1898戊戌变法;1900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 ‎1853年黑船事件 ‎1868年倒幕运动、明治维新 ‎1889《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制度 ‎2. 中国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戊成变法,你能列举出它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吗?‎ 不同点 明治维新(19世纪中)‎ 戊戌变法(19世纪末)‎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17‎ 领导力量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国际环境 自由资义时期 西方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向帝义过渡阶段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同点:1)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3)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项是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 蒸汽机( ) 电动机( ) 发电机( ) 内燃机(√ )‎ ‎2.从网上搜集各种汽车模型,讨论制造汽车需要哪些基础工业部门的配合?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哪些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产制造上来说的话应该是,采购,物控,质检,计划,生产,仓库,汽车工业的发展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化工、建筑、服务等 拓展延伸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标志性成就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领先国家 英国 (一枝独秀)‎ 德国、美国 (遍地开花)‎ 主要发明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斯蒂芬森)‎ 耐用的白炽电灯(爱迪生)、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能源 煤炭 石油、电力 动力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17‎ 启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4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5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材料研读 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一〔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课后活动 ‎1.判断以下对工业化社会的表述,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X。‎ 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 √ )‎ 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 X )‎ 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 )‎ ‎2.日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调查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或你家庭生活的变化,写一篇题为《工业化对我生活的影响》的短文。‎ 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我国西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7‎ 课后活动 ‎1.根据不同爱好,自愿组成文学、音乐和美术3个小组,分别以巴尔扎克、贝多芬和梵高的某一作品为研讨对象,然后在全班介绍小组的体会和看法。‎ 文学: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音乐:创作的音乐充满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美术: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 冲突:反映了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冲突,以及学术界内部的分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后活动 ‎1.判断以下表述,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列强争霸的结果 (√)‎ 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 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 (√)‎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宰相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联系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用以上两段材料对英德矛盾进行说明。‎ 英德矛盾主要体现为:1.经济竞争,2.殖民地争夺;3.海军军备竞赛 17‎ ‎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下列各项,哪些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 ) 俄国退出世界大战 ( ×)‎ 全国食品极度短缺(√) 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 √ )‎ ‎2.上网搜寻资料,用细节补充、丰富课文关于列宁在十月革命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讲给大家听。‎ 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主要领导的作用,同时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 第10课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华盤顿会议最大的获益者是 ( C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思斯曾在巴黎和会期间担任英国方面的财政专家,他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凡尔赛条约》的遣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就会找到对战腔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你怎样理解上述这些话的含义?与你的同学讨论:《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问题思考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工业强国的?‎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政策;牺牲农业支援工业;苏联人民的辛勤劳作;实行五年计划;斯大林的领导 ‎1.判断以下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7‎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 √ )‎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 )‎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 √ )‎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 ‎2.小组分工,上网搜寻“列宁遗嘱”“苏联集体农庄运动”“苏联的大清洗运动”等词汇,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交换看法。‎ ‎ “列宁遗嘱”:所谓遗嘱,广义上讲是指这一时期列宁所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和今后应当遵循的路线和政策;狭义上讲的是关于执行路线政策的干部问题,主要领导人的继承问题。‎ ‎“苏联集体农庄运动”:采取了全盘集体化的措施,在短时间内将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纳入集体农庄体系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农业发展滞后,粮食产量不足供应国内需求。‎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遇刺身亡。从基洛夫事件开始,苏联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肃清反革命运动。当时,客观地存在帝国主义的颠覆活动和法西斯反苏战争的危险。苏联党内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争论与斗争也复杂激烈。但斯大林把阶级斗争形势看得过于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上缺乏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个人崇拜的危害,因此错捕和枉杀了许多无辜。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都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处决。当时还有不少党、政、军干部和知识分子被逮捕或处决,有的普通党员和公民也受到牵连。大清洗运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影响十分深远,给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判断以下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协约国成员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 √ )‎ ‎ 凯末尔革命废除了土耳其封建旧制度 (× )‎ 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 √ )‎ ‎2.阅读甘地的语录:‎ ‎ “9000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2.5亿的不合作的印度人。”‎ ‎ “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 ‎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17‎ 和你的同学议论,怎样理解甘地的思想。‎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材料研读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大选获胜后,他又信誓旦旦的对美国人民说要“让每个家庭的车库里都有两辆车″。然而,1929年危机到来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 问题思考 ‎1928年,胡佛为什么能够说出如此自信的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课后活动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课本介绍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这三方面内容?‎ 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通过这句话,结合所学知识,你能理解经济危机时人们的心理吗?‎ 给人民以战胜危机的信心,让民众不要害怕和恐惧,鼓励人民主动寻找解决绝危机的办法。‎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判断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 √ )‎ 纳粹党通过政变取得了政权 (√ )‎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 ×)‎ 17‎ 法西斯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 )‎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不同?德国法西斯专政与日本法西斯专政有何相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不是发生在1941年,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德国入侵苏联 (√ )‎ 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 (√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 雅尔塔会议召开 (× )‎ ‎2.阅读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拓展延伸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发动国、‎ 军事集团 德国、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德国、意大利、日本 国际会议:‎ ‎(1)华盛顿会议: 1942年1月 ‎(2)雅尔塔会议: 1945年 17‎ 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 ‎①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③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 ②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战 胜利 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法西斯国家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战教训 ‎(1)各大国在战争开始不应推行绥靖政策,应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2)各大国应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 ‎(3)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与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等。‎ 二战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 ‎③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是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团结就是力量。‎ ‎④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②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最终避免战争。‎ ‎【知识延伸】‎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 17‎ 相同点:第一,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第二,战争的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联和联合国)。‎ 不同点:第一,大战爆发的目的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二,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进入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 第三,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第16课 冷战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美国与苏联分别支持建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发生在1949年,请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 √ )‎ 德思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 )‎ ‎2.冷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政治上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表现:出台“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上表现: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7‎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后活动 ‎1.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共同点。你觉得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认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欧洲联盟。‎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后活动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 A )‎ A斯大林时期赫 B鲁晓夫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问题思考:‎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仍不平坦,为什么?‎ 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了,但是由于殖民主义时代遗留色彩并未彻底消除,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和平主要威胁,因此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平坦 课后活动:‎ ‎1、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 C )‎ A 印度 B 埃及 ‎ C 印度尼西亚 D 阿尔及利亚 ‎2、这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地图,请你对比现在的非洲地 图,看看非洲政治版图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发生极大变化,二战前非洲基本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但二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继续深入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西方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 ‎ 17‎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研读 ‎《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宗旨第一项是:‎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国际社会和平稳定地发展 问题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1、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 ‎3、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 联合国总部 ‎4、 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一的法律制度环境.‎ ‎ 课后活动 ‎1.判断下列表述,请在正确的选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画×。‎ 联合国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 )‎ 17‎ 安理会成员国拥有否决权 ( √ )‎ 根据安理会的决议,联合国可以派出维和部队 ( √ )‎ 贸易组织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 )‎ ‎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都来自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在2005年全家都不买中国产品。很快,她就遭遇到种种困难:4岁的儿子要买球鞋,中国产的球鞋一双10美元,但她却不得不买一双68美元的意大利产品;丈夫要过生日,买不到非中国产的生日蜡烛;商店里的玩具都是中国制造……一年的尝试结束后,萨拉不得不感叹: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实在太难了。‎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研读 ‎ ‎2005年7月1日,中俄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指出:‎ ‎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前人类发展阶段的重要趋势,其发展进程存在不平衡和矛盾的现象。‎ ‎ 你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问题思考 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结合当前形势,谈谈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以及欧盟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 ‎ ‎●课后活动 ‎1. 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错误的是 ( C ) ‎ A.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B.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 ‎ 17‎ ‎2.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们应该通过坦诚深入沟通,增信释疑;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其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请想一想,中国主张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就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生态环境恶化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人类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态环境,改变着自然的面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生产手段落后,认识和干预自然的能力低下,往往在顺应或届从周围环境的状态下寻求生存和发展.17~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并给人类生存造成极大威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政府部门以至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环境史学亦由此兴起.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很早就出现了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恶化非常显著.有效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我国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总之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拓展延伸 三次科技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或电力革命)‎ 第三次(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化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标志性发明 蒸汽机的改良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17‎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3.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不断调整;‎ ‎4.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7‎ ‎ ‎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