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主题归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记叙文阅读主题归纳

第一部分:记叙文阅读 考点一:整体把握中心内容 二、把握作者情感(主旨)‎ 什么是中心内容 ‎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一定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章的中心意思。‎ 中心内容考查方向 ‎ ‎ ‎1.归纳文章主旨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主旨谈感悟及收获。‎ 中心内容方法 ‎ ‎ ‎ 1.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 ‎⑴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 ‎⑵看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文章开头总起全文,直接了当地点明了中心思想。‎ ‎⑶看结尾。文章的结尾如果是总结性的,中心思想也较明显,较易归纳。‎ ‎⑷看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神和主要事件的意义来分析中心思想。‎ ‎⑸看重点段落。文章的重点段是表现中心的重点部分。‎ ‎⑹看中心句。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抓住这些句子分析,能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⑺看议论和抒情部分。‎ ‎⑻看文中的对比和衬托。文中有时常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它能更鲜明、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文章的中心。‎ ‎⑼看文中的关键词句。文章里的词句,有的带有赞许、肯定、喜爱、拥护的意味;有的带有贬斥、否定。厌恶的意味。我们应反复体味,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⑽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通过归纳各段段意,掌握主要内容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要弄清文章的段意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认真想一想:文章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什么道理,抒发什么感情……这类问题回答正确了,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⑾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 2.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⑴分析文章的题目 ‎⑵分析文章的开头 ‎⑶分析文章的结尾 ‎⑷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⑸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 ‎ 敲黑板划重点了归纳中心意思时常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述。“通过……”就是要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要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2.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把握主旨的方法主要有:‎ ‎①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如《变色龙》。‎ ‎②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如《伟大的悲剧》。‎ ‎③‎ 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如《地下森林断想》。‎ ‎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⑤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故乡》。‎ 记叙文阅读考点 一、 概括内容及把握中心 二、 理解、把握主题 记叙文是主要运用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记叙文的内容,是作者在文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记叙文的主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这两个方面一直是中考语文对记叙文阅读考查的重要考点。 ‎ 1. 注意题目的提示。一般来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甚至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 2. 抓关键句。‎ 关键句是牵动文章内容的神经,记叙文中的关键句有:中心句、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和文章首尾的抒情句、议论句,文中关于描写的句子等。把握了这些句子,常常就可以简洁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注意议论、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语句。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在写人叙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表明自己爱憎好恶的态度,这种态度与情感大多可从议论、抒情的语句中显示出来。‎ 2. 抓重点语段。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其中的重点段往往会比较明确地揭示中心。这样的段落多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间。‎ 3. 有些文章要注意时代背景。对于那些内容较深、有时代距离的文章,归纳中心时,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才能正确归纳中心。‎ 划重点: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感情、精神、哲理、批判或揭露。‎ ‎【经典范例】‎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 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之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由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便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不容易长的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少许翠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它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们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们头顶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细小。冷冷凉露中,泛满嫩红浅紫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风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的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 ‎ 问题: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 ‎ 【解题技巧】‎ 记叙文所状之物往往处于流动的状态,显出时间的延续,同时和文中的“我”的认识、感情发生独特的联系。因此,理解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的主旨一定要找到“物”与“志”之间的共性和联系。‎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要沿着思路去分析。要在归纳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无论是在春天,蚂蚁的侵蚀,雷雨的劈打;还是在秋天,西风渐紧,枯叶飘零,只剩下光光的躯干,秃梧桐都表现出生命不息,抗争不止的精神。‎ ‎【参考答案】‎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作者赋予秃梧桐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希望之情。‎ ‎【误区提示】‎ 把握主旨不要偏离文章实际内容,任意拔高,一定要从实际内容出发,合乎时代背景、作者意图等。‎ 专项练兵 ‎《词典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是遥不可及。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 ‎ ‎★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 ‎2、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 ‎ ‎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 ‎ ‎4、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 ‎ 参考答案 ‎1、小时侯,“我”‎ 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 ‎2、盼望——兴奋(激动)——伤心(绝望)——看到希望——珍惜(“看到希望”与“珍惜”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3、要求:符合人物心理,能扣紧语境展开描写;语言通顺。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4、参考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