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江西省中考化学真题 (解析版)
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 学 试 题 卷 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Fe:56 Zn:65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2019·江西中考)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 A. 碳 B.硅 C.磷 D.碘 【考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 【答案】A 2. (2019·江西中考)下列物质常温为固态的是( ) A.食醋 B.酒精 C.小苏打 D.植物油 【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食醋、酒精、植物油为液态,小苏打为固态,固选C。 【答案】C 3(2019·江西中考)人体生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是( ) A.甲醛 B.食盐 C.亚硝酸钠 D.一氧化碳 【考点】营养与健康 【解析】人体六大营养素有:水、无机盐、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糖类,食盐属于无机盐,ACD为人体有害物质,故选B。 【答案】B 4(2019·江西中考)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考点】化石燃料、新能源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 【答案】D 5(2019·江西中考)近日,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 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类别 【解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故选B。 【答案】B 6(2019·江西中考)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束时停止加热 【考点】实验室制氧气 【解析】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A正确;B中刚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固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错;C中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错;D中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错。 【答案】A 7(2019·江西中考)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考点】原子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答案】A 8(2019·江西中考)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原理 【解析】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答案】C 9. (2019·江西中考)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原子结构、溶液定义、物质分类、物质的组成 【解析】A.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故A错;B.溶液的定义为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单质是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而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C错误;D.含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种类很多,不一定是碱,例如H2O,故D错误。 【答案】B 10(2019·江西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 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考点】金属与酸反应、催化剂、氧气的性质 【解析】A.稀硫酸的pH小于7,图中起点大于7,故A错;B.铝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稀盐酸,所以当加入稀盐酸质量相同且当两种金属都没反应完成时得到的氢气质量应相同,故B错;C.催化剂只能起到改变反应速率的作用,并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C错;D.因氧气过量,可将镁耗尽,氧气会有剩余,且产生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镁的质量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故D正确。 【答案】D 一、 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2019·江西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汽油挥发 C.钢铁生锈 D. 【考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解析】A中玻璃破碎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能选A;B中汽油挥发改变的是分子间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过程,故不能选B;C中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C。 D食物腐败(蜡烛燃烧、苹果腐烂答案合理即可) 12(2019·江西中考)含-1价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氯化物。下列属于氯化物的是( ) A.KCl B.Cl2 C.KClO3 D. 【考点】化合价和物质的分类 【解析】A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又含有氯元素,故选A;B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价,不符合题意;C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不符合题意。 【答案】A。 NaCl 、CaCl2(等合理即可) 13(2019·江西中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的新型毒品,毒性极强。下列关于C20H25N3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相对分子质量为323g D.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考点】化学式相关计算 【解析】A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相对分子质量在几千到几万、几百万不等的化合物,此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不能选A;B中该物质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选B;C中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为g,不能选C;D中根据计算可知:1×25:16×1=25:16。 【答案】B。 25:16 14(2019·江西中考)近日央视报道: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考点】微观示意图 【解析】A中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故A不正确;B中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C中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分子数目由5个变为4个,故C不正确;D中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或者2:1均可。 【答案】B。 1:2(或2:1) 15(2019·江西中考)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或所加试剂 A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硫酸亚铁中含有的硫酸铜[来源:学科网]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C 鉴别羊毛与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并闻气味 D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C 取样,分别加入硫酸溶液,现象观察(或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物质合理即可等),观察现象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鉴别 【解析】A中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入氧化铜后会消耗掉一氧化碳,未除去杂质且主要物质还被消耗,故不选A;B中除去硫酸亚铁的硫酸铜,加入锌粉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锌,不能达到目的,故不能选B;C中鉴别羊毛(天然纤维)和涤纶(合成纤维),灼烧后,羊毛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而涤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残渣有颗粒感,故选C;D中取样后硝酸铵和硝酸镁中分别加入硫酸,硝酸钡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钠和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鉴别。 【答案】C。 取样,分别加入硫酸溶液,现象观察(或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加入物质合理即可等),观察现象 一、 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6. (2019·江西中考)(3分)联合国确定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蒋雪峰教授选选为硫元素代言人,请用表中给定元素完成下列化学用语: (1)硫元素 ; (2)一种金属离子 ; (3)在7号元素的氧化物中,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 。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解析】由题目可知,非金属元素为C、N、O、S,金属元素为Mg,故第一问答案为S,第二问答案为Mg2+。第三问要求写7号元素的氧化物为氮的氧化物,故该物质为N2O5。 【答案】(1)S (2)Mg2+ (3) 17(2019·江西中考)(7分)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江西”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 (1)“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济生堂楹联“参术功多皆道地,歧(岐)黄术妙竟回天”中“参术”是中药材,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 ;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世界稻作发源地”——万年。“万年贡米”盛名远扬,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扶贫农技员指导农民种植水稻科学施加尿素[CO(NH2)2]等肥料,尿素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3) “华夏第一硒泉”——宜春。温汤温泉以“富硒”著称,硒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属于人体中 (填“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右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是 。 【考点】微观粒子的特点,生石灰的化学性质,六大营养物质,肥料的分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1)分子的特点: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生石灰与水的反应。(2)六大营养物质:无机盐、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大米中富含的是淀粉属于糖类。化肥的分类:根据元素组成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尿素里面还有氮元素属于氮肥。(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类是(0.01%以上为常量元素,0.01%以下为微量元素)常考的微量元素:铁、锌、硒、碘。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X=2+8+18+6=34。 【答案】(1)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CaO+H2O====Ca(OH)2(2)糖类;氮肥(3)微量元素;34 18(2019·江西中考)(6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来源:Z+xx+k.Com]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t2℃时,配制18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 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 物质; (4)图二“某一部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 (填序号)。 A.b点→a点 B.c点→a点 C.b点→c点 D.c点→d点 【考点】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的判断、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解析】(1)由图像可知在t1℃时,溶解度是甲>乙;(2)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此时80g甲溶解到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恰好是180g的饱和溶液,所以需要称量的质量就是80g;(3)由图二可知该物质在t2℃时,溶解度大于60g,故甲物质为硝酸钾;(4)对于硝酸钾这种物质来说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降温②恒温蒸发溶剂③增加溶质,由于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只能采用降温的方法,故选择c点→a点。 【答案】(1)>(2)80g(3)甲(4)B 19(2019·江西中考)(6分)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 (2) 提炼出的贵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 (3) 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填金属离子符号); (4) 写出粗铜中的铜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和基本操作的综合考察,金属的化学性质,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1)在此题中,在粗铜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溶液,发生的反应为铜和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另外反应是活泼金属,铝和酸反应,生成硫酸铝,然后和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2)从图中可是金和铂未与酸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故贵重金属中含有金和铂。(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铁离子,使其变成沉淀。(4)在有过氧化氢的存在的情况下,铜和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H2SO4=CuSO4+2H2O。 【答案】(1)过滤(2)金和铂(或Au、Pt)(3)Al3+、Fe3+(4)Cu+H2SO4====CuSO4+2H2O 20(2019·江西中考)(8分)“复兴号”化学动车组五节车厢A~E分别代表初中化学教材总五种常见物质,如图所示“→”表示相邻车厢的物质间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B是黑色固体,D、E是显碱性的不同类别的物质,且D广泛用于玻璃和洗涤剂生产。 (1) A的化学式为 ; (2)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图中转换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 只有能与门两边的“车厢”都反应的“旅客”才可以从此门上车,则“旅客”盐酸可以从 顺利上车(填序号) A.门1 B.门2 C.门3 D.门4 【考点】化学推断题、化学方程式、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综合考查 【解析】本道推断题一定要根据物质的颜色、用途去推出物质。A物质用于医疗急救,所以是氧气,O2 。A物质可以转化为B物质,且B物质是黑色固体,可以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D、E物质显碱性且不同类别,D可以用来制作玻璃所以D是碳酸钠,E是氢氧化钠,C可以生成D,B能生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所以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盐酸同时可以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应该是从门4下车。 【答案】(1)O2(2)Ca(OH)2+ Na2CO3====CaCO3↓+NaOH(3)分解反应(4)④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1(2019·江西中考)(8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一:①仪器a的名称是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改进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2) 实验二:①两套装置中作用相当的仪器:漏斗与 (填“b”、“c”或“d”);②装置改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 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C.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馏水更纯 D.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可户外自制饮用水 【考点】基础化学实验、气体制备、水的净化 【解析】(1)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中a是长颈漏斗,制备原理为,改良装置的优点有:可以控制反应速率(节省药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方便及时排出废液等)(2)蒸馏水的制取,漏斗内装的冰块有冷凝作用,相当于c冷凝管的作用。改进后的装置说法中A.蒸 馏水的制取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正确;B.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错误;C.原装置有温度控制的蒸馏效果比改进后的简易装置效果更好,错误;D.可以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代替品户外自制饮用水,正确。 【答案】(1)长颈漏斗;;优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2)①c ②AD 22(2019·江西中考)(8分)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 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 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编号 操 作[来源:Zxxk.Com]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 ,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猜想3成立[来源:学科网]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 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得每隔十分钟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 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 ; (2) 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右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实验探究题 【解析】探究与验证:编号3,根据结论猜想2不成立,可以分析出观察到的现象为:先变红,后变紫。编号4,根据结论猜想3成立。分析出操作:通入O2,观察到的现象为: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应用与拓展:(1)5:15-5:25,从表格可以看出酸性在增强,结合资料信息与探究与验证可以分析出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H2SO3、H2SO4。(2)结合题干与废气处理方案图可知反应物为SO2、空气中O2、CaCO3;生成物CO2为CaSO4;反应条件高温。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实验与验证】先变红,后变紫 O2 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 【应用与拓展】(1)H2SO3、H2SO4(2) 23. (2019·江西中考)(9分)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氨气能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结论 嗅盐中含有NH4+ 嗅盐中含有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 【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的 离子可能性。 【继续探究】同学们利用右图装置进一步测定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其中X的化学式为 。 【数据记录】实验秤取样品质量m1,反应前后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的总质量分别为m2和m3,反应前后烧杯及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分别为m4和m5。 【数据处理】通过测得数据计算出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双选) A. 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B. 倒置漏斗可以增大吸收面积同时防止倒吸 A. 可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 B.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否则测定结果会偏小 【考点】离子检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析】①由实验现象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氨气,而实验结论证明嗅盐中盐类是碳酸铵,故加入的物质为氢氧化钙。②由结论可知碳酸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现象为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右边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③由实验方案可知本小题肯定与查阅资料中的②有关,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排除碳酸氢根离子的干扰,故实验现象为白色沉淀。④由探究实验的小英的实验和查阅资料中的资料②中的资料可知,排除的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Na2CO3。⑥A(m3-m2)质量为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化值,但是本题中,生成的水不能全部被氢氧化钠吸收,且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会变成蒸汽,故氢氧化钠固体改变的质量不等于生成水的质量,所以不能用X值计算碳酸铵的质量。B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吸收氨气时要防止倒吸,故B选项正确。C因为本实验是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如果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测量出氨气的质量结果偏大,计算结果偏大,另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存在安全隐患,故C选项错误。D反应完成后,因为部分生成的氨气会遗留在装置中,不能被稀硫酸吸收,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故应该通入空气,将生成的氨气排除,保证全部的氨气被稀硫酸吸收,使计算结果更精准,故D选项正确。 【答案】【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熟石灰[或Ca(OH)2等] 现象 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白色沉淀产生 【质疑】HCO3-(或碳酸氢根) 【继续探究】Na2CO3 【反思与评价】B、D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 (2019·江西中考)(10分)建造“南昌舰”的特种钢材需要用富铁矿石(含铁量高于50%)来冶炼。研学实践小组为测出某地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中的含铁量,进行实验;取20g赤铁矿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g; (1) 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此判断出该赤铁矿石 (填“属于”或“不属于”)富铁矿石。 (2) 计算试验中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1)由题目中坐标系可知,固体质量由20g变为4g,减少的质量来自于铁矿石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故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 (2)由题目可知矿石中氧化铁为16g,期中含铁的质量为,而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2g/20g)×100%=56%>50%,故属于富铁矿石。 (3)由题可知,当矿石中氧化铁和稀盐酸恰好能反应完全时,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50g,欲求稀盐酸中的质量分数,需要求出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 解:设恰好反应时消耗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60 219 16g X X=21.9g 则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9g/150g)×100%=14.6%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