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2.5分)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以下经典属于老子的是( ) A. B. C. D. 2.(2.5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3.(2.5分)据史书记载,“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所有的刘氏子弟都被封了侯)。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通,日以削弱。”材料中反映的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不包括(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第30页(共30页) D.实行盐铁专营,统一铸五铢钱 4.(2.5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5.(2.5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6.(2.5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D.有利于形成重武风气 7.(2.5分)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第30页(共30页)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8.(2.5分)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中国人说不”的具体表现是( ) A.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B.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C.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罢免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9.(2.5分)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其中,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10.(2.5分)国共关系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历程,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30页(共30页) B.成立黄埔军校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订“双十协定” 11.(2.5分)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如图),请你判断,这一事件的发生应该是( ) A.中华民国15年 B.中华民国20年 C.中华民国25年 D.中华民国30年 12.(2.5分)“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建立抗日根据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3.(2.5分)以下是2018年11月14日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标题中的“道路自信”指的是伟大的变革(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30页(共30页) C.依法治国的道路 D.共同富裕的道路 14.(2.5分)如图是澳门2013年与回归前的1995年经济计发展统计数字的比较。此表充分说明了( ) A.澳门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B.“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践 D.因际社会的认可和帮助 15.(2.5分)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 B. C. D. 16.(2.5分)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政治遗产是( ) A.佛教 B.雅典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罗马法》 17.(2.5分)“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第30页(共30页) A.历史背景 B.必备条件 C.主要过程 D.重要影响 18.(2.5分)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获得了民族独立 D.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19.(2.5分)下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20.(2.5分)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构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置西城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今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第30页(共30页) ﹣﹣﹣《汉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是“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材料二:清朝对边地区的管辖 (2)依据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清政府对ABC三个地区分别设置怎样的机构进行管糟? 材料三: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2016年11月14日人民网 (3)依据材料三,归纳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结合所学,任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22.(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30页(共30页)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10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 ﹣﹣﹣摘自《受)莫里斯梅斯纳著、张瑛等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夕,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全部撤走。……(列强)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要求退出联邦国家,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 第30页(共30页)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这次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回答,1933年美国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 位次 评选时间 1984年 2000年 1 林肯 林肯 2 罗斯福 罗斯福 3 华盛顿 第30页(共30页) 华盛顿 (3)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被评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 第30页(共30页)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2.5分)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以下经典属于老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以下经典属于老子的是”为切入点,考查了老子的思想观点。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故选:A。 【点评】考查了老子的思想观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5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第30页(共30页)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分析】本题考查的商鞅变法的作用。考查学生通过解读题意再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反映了变法深入贯彻。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故选:B。 【点评】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2.5分)据史书记载,“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所有的刘氏子弟都被封了侯)。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通,日以削弱。”材料中反映的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不包括(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D.实行盐铁专营,统一铸五铢钱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所有的刘氏子弟都被封了侯)。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通,日以削弱”可知,材料反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反击匈奴。故材料中反映的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不包括实行盐铁专营,统一铸五铢钱。 第30页(共30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5分)“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分析】本题以“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5.(2.5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第30页(共30页)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分析】本题以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6.(2.5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D.有利于形成重武风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朝的重文轻武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7.(2.5分)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观察题干图片可知,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选项A康有为。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8.(2.5分)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中国人说不”的具体表现是( ) A.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B.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C.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第30页(共30页) D.罢免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分析】本题以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依据所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因此“中国人说不”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五四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2.5分)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其中,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10.(2.5分)国共关系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历程,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果是(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成立黄埔军校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订“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成立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国共的两次合作及取得的成果。 11.(2.5分)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如图),请你判断,这一事件的发生应该是( ) A.中华民国15年 B.中华民国20年 C.中华民国25年 D.中华民国30年 【分析】本题以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则重要新闻为背景,考查西安事变的史实。解题时需要对背景材料进行充分的解读。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结合所学并可知,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分析题干材料,即可判断“1936年12月13日”即指西安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张扬发动对蒋兵谏”即指西安事变,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正式建立,所以1936年是中华民国25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识读。 12.(2.5分)“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建立抗日根据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分析】本题以“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史实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①平型关大捷③百团大战④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②台儿庄战役不符合题意。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第30页(共30页) 13.(2.5分)以下是2018年11月14日央视新闻的一则报道,标题中的“道路自信”指的是伟大的变革(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 C.依法治国的道路 D.共同富裕的道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点。 【解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性的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标题中的“道路自信”指的是伟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14.(2.5分)如图是澳门2013年与回归前的1995年经济计发展统计数字的比较。此表充分说明了( ) A.澳门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B.“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践 D.因际社会的认可和帮助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30页(共30页)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总量是回归时的8.4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四,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这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在对题干内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比较和分析,排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5.(2.5分)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下列人类文明成果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埃及文明成果。题干给出了C图片很明显是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解答】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及相关成果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第30页(共30页) 16.(2.5分)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政治遗产是( ) A.佛教 B.雅典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成果。 【解答】古希腊繁荣的奴隶制经济、典型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文化艺术,一直为后世所赞叹。雅典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7.(2.5分)“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必备条件 C.主要过程 D.重要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所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故选:D。 【点评】混搭神剧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18.(2.5分)以下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获得了民族独立 第30页(共30页) D.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它们的异同点。 【解答】资产阶级革命后,英法都由封建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而美国由殖民地变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社会性质都得到了改变。故D项正确。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只有英国,排除B.英法本来就是独立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只有美国,排除C.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 故选:D。 【点评】学生应掌握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并注意将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点。 19.(2.5分)下列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掌握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解答】据所学知,①德国突袭波兰是在1939年9月,②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年,③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1937年,④雅尔塔会议召开于1945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20.(2.5分)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构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30页(共30页) 【解答】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解,错误的是新的世界格局已经构成。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了,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至今还没有定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置西城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今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汉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是“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材料二:清朝对边地区的管辖 第30页(共30页) (2)依据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清政府对ABC三个地区分别设置怎样的机构进行管糟? 材料三: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2016年11月14日人民网 (3)依据材料三,归纳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结合所学,任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分析】本题以二幅图片材料和一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张骞通西域、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雅克萨之战、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出使西域,而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因此说“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张骞通西域之后,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30页(共30页) (2)依据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ABC三个地区分别新疆、西藏和台湾地区。1758年春,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第二年,在当地维吾尔军民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清朝的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依据材料三“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可知,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是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内地和边疆同等重要。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的史实:为保卫祖国疆土。1684年、1685年,康熙帝亲自率领清军,在东北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夺回雅克萨,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故答案为: (1)张骞最早出使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2)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3)意义: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内地和边疆同等重要。史实:为保卫祖国疆土。1684年、1685年,康熙帝亲自率领清军,在东北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 【点评】考查了张骞通西域、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雅克萨之战、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日子……中国共产党人在10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 ﹣﹣﹣摘自《受)莫里斯梅斯纳著、张瑛等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夕,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全部撤走。……(列强)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1)依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二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图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 (2)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在10月1日所庆祝的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其政治摧毁的范围不小于那两场革命,在为社会发展的空前新进程而开辟道路方面,其重要性不亚于那两场革命,其世界范围的影响也不小于那两场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夕,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全部撤走。……(列强)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回答,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有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范围扩大;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故答案为: (1)图一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图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 第30页(共30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态度: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要求退出联邦国家,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这次危机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二: 第30页(共30页) (2)依据材料二回答,1933年美国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 位次 评选时间 1984年 2000年 1 林肯 林肯 2 罗斯福 罗斯福 3 华盛顿 华盛顿 (3)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被评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 【分析】本题以题干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罗斯福新政、美国内战、经济大危机。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要求退出联邦国家,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是黑人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南方实行的种植园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自19世纪起日趋激烈,美国面临南北分裂的危机,1861年南方挑起了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865年,美国内战的结束,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实现南北方政治体制的统一,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30页(共30页) (2)仔细观察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美国遇到了的问题是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并不断增加;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大危机;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这次经济大危机,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 (3)据材料“‘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被评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主要原因,国内来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际来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维护和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 (1)黑人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2)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并不断增加;经济大危机。 (3)国内: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际: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美国内战、经济大危机以及影响。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19 16:20:03;用户:五峰中学;邮箱:wfzx88@xyh.com;学号:36725791 第30页(共3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