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2)

甘肃省2021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我爱我家”主题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良好家风正能量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5分)①良好的家风能够会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②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________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________作用。③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④因此,好的家风能持续促成好的社会风气,使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获得无尽的正能量。(选自《谈家风》)(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家教(jiào)  代继延传   辐射 流动载体(zǎi)B.家教(jiāo)代际延传幅射流动载体(zài)C.家教(jiào)代际延传辐射流动载体(zài)D.家教(jiāo)代继延传幅射流动载体(zǎi)(2)语段中有病句,请指出是第几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第__②__句,修改意见:__把“所以”改为“而且”。__2.有人认为,下面句子中的“依存”一词用错了,应该用“依赖”。你觉得应该用哪个词?结合方框内《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回答。(3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是因为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起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依存】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依附而存在。【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也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如:那么日本人的家庭,有没有出现像中国人家庭那样的“相互依赖关系”呢?我觉得,日本人的家庭,它是属于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应该用“依存”。“依存”意为“相互依存,依附而存在”,组织或成员间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发展,而一味地依靠,相互靠对方,是发展不起来的,“依赖”不符合语境。◆孝敬父母常表现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史。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解析】孔子的名言点明文段的介绍对象为“孝”,故③应为第一句。①承接上句,指出孝敬父母的人是高尚的人,故①应为第二句。⑤继续介绍孝敬父母的“孝行”,并指出其贯穿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故⑤应为第三句。④用“远古时代”“到”等词说明了古代社会“孝行”的发展,故④应为第四句。②用“今天”这一点明时间的词说明了今天“孝道”的价值,故②应为第五句。故顺序应为③①⑤④②。4.欣赏下面三幅书法作品,完成题目。(5分)(1)从上图中选择一幅书法作品送给家里的长辈,请写明书体并根据含义写一句祝福的话。(2分)行书。乐观长寿:祝您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快乐每一天!(2)请将你送给长辈的这幅作品的正文内容用简化楷体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3分)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椿树常被用来比喻母亲、父亲。为祝贺文宇兄弟二人的父母结婚二十周年,你准备奉上一副贺联,并拟出上联“椿萱并茂”,最佳下联应是( C )(3分)A.举案齐眉B.父爱母慈C.棠棣同馨D.兄弟孝悌【解析】A.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与上联意思重复。B.父爱母慈:与上联意思重复,并且结构不一致。C.棠棣同馨:“棠棣”出自《诗经·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椿萱”对“棠棣”,分别指父母和兄弟;“并茂”对“同馨”,意义分别为健康,美好。D.兄弟孝悌:孝悌,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上联的“椿萱”比较文雅,而“兄弟”太直白,并且“并茂”和“孝悌”结构不同;故选C。◆孝敬父母多陪伴6.按要求默写古诗文。(8分)(1)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家国情怀自古便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国人内心深处。“__将军百战死__,__壮士十年归__”,木兰替父从军,历经多年战争磨炼,战功卓著的她依然选择回到故乡。岑参远赴边塞,写下《逢入京使》,其中“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__”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的两句诗是:__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 (3)除以上句子,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思乡念亲的诗文?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是近两年来网络的流行语。请你为父母召唤子女的陪伴设计一条简洁动人、具有号召力的宣传语。(3分)示例:世上最爱你的人正在慢慢变老,别忘了陪陪他们!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7分)人生没有多余的疼朱成玉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点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 “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 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8.文章以“人生没有多余的疼”作标题有何作用?(4分)①揭示了文章的主题;②把生活中的疼痛升华为人生中的挫折,这种挫折实则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积淀,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疼”。9.本文中对“疼”的叙述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①欲扬先抑;②前文用大量的篇幅写“我”想删去生活中的“疼”,后文笔锋一转写感谢疼痛,前面的删去为后面的感谢作了铺垫。10.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6分)摘抄批注(1)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第⑦段笔锋一转运用议论总写感谢疼痛,表达对“疼痛”的欣然接受和感激。“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吐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吐”本指不由自主地涌出,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将疼的历练转化为人生真谛的过程。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疼痛能给人带来的历练,比喻成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和奔跑,雄鹰在摔伤中学会飞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人历练的结果。 1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一句的言外之意。(3分)我经历的疼痛比别人多,经历的磨难也比别人多。(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3分)说经典梁 衡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②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③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④ 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⑥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⑦ 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1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经典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经典是内涵丰富,经得起重复的作品;它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个性)、无法复制的绝后性、永恒(理性)的指导性(生命启示)。13.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道理论证,引用齐白石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经典具有“绝后”性(独特个性),无法复制的特征。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B )(3分)A.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能经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B.要让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就要设法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还要有个性,有新的创造。C.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D.经典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对经典的每一次重复,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解析】A.根据第②段中的“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可知本项“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表述有误;C.根据第⑤段中的“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可知本项“ 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属无中生有;D.根据第⑤段中的“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可知本项“印证”属无中生有;故选B。15.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3分)首先提出经典经得起重复的原因是具有指导价值的观点,并分析其指导价值是上升到理性的,有着永恒性。然后以范仲淹、司马迁的名言,达芬奇、毕加索等古今中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来印证经典就是具有永恒指导性的。(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7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上:君王。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辍耕之垄上 辍:__停止__(2)为天下唱唱:__同“倡”,倡导、发起__(3)屯大泽乡屯:__停驻__(4)不遂亡者亡:__灭亡__17.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解析】例句和C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B、D中的“以”分别为“把”“凭,凭借”“来”,故选C。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9.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2分)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20.回答问题。(6分)(1)甲文中陈胜以“__天下苦秦久矣__”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__民怨其上__”(用原文回答);甲乙选文都是通过__语言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3分)(2)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了管仲怎样的治国思想?下面的哪几则材料更能体现这种思想?请引述其中一则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材料一: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材料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材料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材料四: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材料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示例: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材料二、四、五更能体现这种思想。分析:略,能引述其中一则,言之有理即可。【乙文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 ,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5分)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21.词的上片,一个“__若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下片通过黄鹂“__因风飞过蔷薇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2分)22.这首词写春,运用得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3分)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这首词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五)名著阅读(8分)23.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5分)“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 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热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2分)简·爱和罗切斯特。(2)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这句话的?(3分)追求平等,独立自主,自尊自爱。(意思相近即可)24.参考下面的示例,为你喜欢的一本名著写一段推荐语。要求:所选名著必须是初中语文课本中推荐过的。(示例除外,70字左右)(3分) 示例:《朝花夕拾》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精力,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示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全世界人看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他们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三、作文(60分)25.片段作文: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学校开展了走进剧院、博物馆、公园、名人故居等系列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这些实践活动。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推荐给下一届的同学,要写明推荐的理由,激发他们前往该地参加活动的兴趣。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2)语言得体;(3)字数在150—2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1)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目,完成作文。(2)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珍视身边的亲情,渴慕纯洁的友情。但是,你是否遥望过远方,留意过他人,并从中发现一些别样的美丽呢?请以“别样的美丽”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