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21 曹刿论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21 曹刿论战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小惠未徧(biàn)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下视其辄(zhé)‎ 遂逐齐师(suì) 望其旗靡(mǐ)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曹刿请见(拜见,谒见 )‎ ‎(2)弗敢专也 (个人专有)‎ ‎(3)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 ‎(4)弗敢加也(虚报) ‎ ‎(5)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6)望其旗靡(倒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公将战,曹刿请见 D.可以一战 ‎(解析:A项“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生命;B项“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C项“将”古今义都是“将要”;D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 ‎(3)“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 ‎(4) 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 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 探究结果:示例: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愿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6.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某校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反省战争,珍爱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小华同学参加了本项活动,搜集了一些表现反战主题的古诗词名句,请选一则加以赏析。‎ ‎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的赏析:示例:第②句。人在边关已烂成白骨一堆,可家乡的妻子毫不知情,还在做着不久会在一起甜蜜生活的美梦。深刻地控诉了战争摧残幸福家庭的罪恶。‎ ‎(2)文锦同学搜集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名言。请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的感悟。‎ A.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C.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巴斯卡)‎ 我的感悟:示例:我选B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心所向,因此不能炫耀武力,恃强凌弱。‎ ‎02  课内精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的题目。‎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齐师伐我  伐:攻打 B.必以信  信:信任 C.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攻 D.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解析:B项“信”是“实情”的意思。)‎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9.文章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其“鄙”。‎ ‎10.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高明的策略,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二)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 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 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í):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间: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鄙: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C.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 D.故:公问其故/故克之 ‎(解析:A项“间”分别为参与/夹杂;B项“鄙”均为目光短浅;C项“从”分别为顺从/跟随;D项“故”分别为原因,缘故/因此,所以)‎ ‎1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 ‎13. 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14.语段(一)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语段(二)中的贾诩?‎ 语段(一)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即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在彼竭我盈之时进攻,在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语段(二)中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绣谢绝说:“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战争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败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张绣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被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全部都真的如你所说的,‎ 可是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是曹操的对手。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精良,但您不如曹操,他们的士兵也很精锐,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重要的问题;已经打败了将军,一定率领轻快的军队迅速行进,纵然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仍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即使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也一定会胜利。”张绣于是信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