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人物品行(6篇)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陶公性检厉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①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敕:命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陶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文章具体事例分析。(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②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③,不见是马,因诘仆④ :“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⑥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⑦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⑨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啮:咬。③厩(jiù):马棚。④仆:仆人。⑤贾(gǔ)人:商人。⑥遽:立刻。 ⑦蓄:养。⑧直:通“值”。⑨戒:通“诫”,告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不见是马 是: (2)尚不能制 尚: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3.请简要分析陈谏议是怎样一个人。(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由是失爱由 是: (2)钺贩盐市中 市: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胡质父子 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廨①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其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 10 (选自《晋书》卷九) 【注释】①廨(xià):官署,官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是吾俸禄之余 是: (2)威受之,辞归 辞: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家贫,无车马僮仆,威自驱驴单行。 3.文中写了胡质的什么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2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山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文宏博雄丽,诗宗范、陆,词尤工妙。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以余事写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尝夜出 尝: (2)词尤工妙 尤: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3.结合文章,说说郑燮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郑玄传 郑玄①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②,得休归,常诣学官③,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④,事扶风⑤马融⑥。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⑦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受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⑧,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⑨然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郑玄:东汉经学家。②啬夫:一种乡官。③学官:又称“教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④卢植:字子干,官至尚书。⑤扶风:郡名。⑥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 ⑦升堂:指在学问和技能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⑧图纬:两汉时宣扬神学迷信的图谶和纬书。 ⑨喟:叹息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常诣学官 诣: (2)父数怒之 数: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3.读了选文,你对郑玄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成语故事(5篇)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②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③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④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注释】①崩坠:崩塌,坠落。 ②晓:开导。 ③只使:即使。 ④舍(shà):通“释”,放心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2分) (1)身亡所寄 亡: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忧: 10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这则寓言故事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杞国人?现在经常借这个故事来告诫人们什么? (2分) 八、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祠:春祭。②舍人:门下客人。③卮(zhà):古代盛酒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2分) (1)引酒且饮之 且: (2)终亡其酒 亡: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现在人们常用“画蛇添足”这一成语来讽刺什么?(2分) 九、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①质:做人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建立信任关系,要互派人质,一般用国君之子作为人质,称为“质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2分) (1)王信之乎 信: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远: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 3.庞葱给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用意何在?(2分) 十、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①逆:违背。②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观: (2)兽见之皆走 走: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本文借狐狸讽刺了哪一种人?(2分) 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南橘北枳①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②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③盗。” 10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注释】①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②缚:捆绑。③坐:犯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晏子至 至: (2)水土异也 异: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你认同晏子“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讽喻劝谏(5篇) 十二、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秦攻赵长平 秦攻赵长平①,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②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③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④,沃焦釜⑤。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选自《战国策·齐二·楚四》) 【注释】①长平:赵国的一个地名。②周子:齐国的谋臣。③隐蔽:天然的屏障。④漏壅(yāng):漏瓮。⑤釜: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唇亡则齿寒 则: (2)则为国计者过矣 过: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 3.周子是如何分析救赵国这一行为的?这样做对齐国有什么好处?(2分) 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有删减)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á):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患: (2)且喜明年人食贱麦 食: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3.艾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分) 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④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释】①舍人:官名。②少孺子:年轻人。③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④务欲:很想,极希望。 10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吴王欲伐荆 伐: (2)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患: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3.文章对年轻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十五、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①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②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信陵君:即魏无忌,魏昭王之子。他窃兵符救赵,受到赵王的隆重礼遇。②卒:同“猝”,突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赵王自郊迎 自: (2)臣闻之曰 闻: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3.唐雎对信陵君的这番劝说,对你的为人处世有什么启发?(2分) 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诤臣必谏其渐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①,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②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因曰:“夫为人君不忧万姓而事奢淫,危亡之机可反掌而待也。”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 【注释】①俎:案板。②纂(zuǎn)组:编织五彩的丝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 谏: (2)为人君不忧万姓 忧: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食器之间,苦谏何也? 3.褚遂良认为作为一个谏臣应该如何去做?(2分) 治国谋略(4篇) 十七、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 (2)可无归乎 归: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10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2分) 十八、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① 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xà) ② 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 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 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使人视之 视: (2)陈可取也 取: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陈国的灭亡给我们哪些警示?(2分) 十九、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①,征求②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③,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足:满足。②征求:搜刮。③稔:庄稼成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兼东征西讨 讨: (2)故夙夜孜孜 夙: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你怎样看待选文中唐太宗所说的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二十、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比:替,为。②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的死难者洗恨雪耻。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2分) (1)南辱于楚 辱: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2分) 10 参考答案 一、1.(2分)(1)都 (2)遇,遇到 2.(2分)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3.(2分)节俭勤勉。表现为: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根,造船时做竹钉。 【参考译文】陶公(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滑,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公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二、(2分)(1)这 (2)尚且 2.(2分)当时人们称陈谏议有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风度。 3.(2分)敦厚淳朴、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他人着想的人。 【参考译文】宋人的陈谏议家中有一匹劣马,性子暴躁,不能够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陈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质问养马的人:“那匹劣马怎么不见了?”养马的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谏议马上召来他的儿子,对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中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立刻命令去追上商人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买主。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当时人们称陈谏议有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风度。 三、1.(2分)(1)因为这样(因此) (2)市场(集市) 2.(2分)直至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不好。 3.(2分)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的不好。(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了儿子,归钺因此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家中贫穷,后母就没完没了地说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了他。归钺屡次遭遇困境,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他,屡次近于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低着头偷偷地流泪,同族中人没有不怜悯他的。父亲死后,后母和她的儿子居住。归钺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后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的饥荒,后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流泪哭泣地前去迎接她。后母内心自感惭愧,跟随归钺去了。归钺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和弟弟,而自己却常面有饥色。他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直至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的不好。归氏孝子,身份低贱而行为高尚,只有他们的亲族邻居知道他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的名声。 四、1.(2分)(1)这 (2)告别,告辞 2.(2分)(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僮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父亲)。 3.(2分)清廉,教子有方。表现为:家里清贫,儿子自己赶驴前往荆州看望父亲;儿子受父亲的影响,问清楚父亲给的绢的来历才接受。 【参考译文】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洁。胡质(胡威的父亲)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许昌)去探望他。(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僮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父亲)。(到了)拜见父亲之后,胡威在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回家。在辞别时,胡质赐给胡威一匹绢,作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作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回家。 五、1.(2分)(1)曾经 (2)尤其 2.(2分)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十分周到。 3.(2分)性格旷达,才华出众。 【参考译文】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余就画兰花和竹子,画作随意挥洒,妙趣横生。 六、1.(2分)(1)拜访 (2)多次 2.(2分)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3.(2分)示例:郑玄是一个有自己的人生志向,刻苦学习,勤学好问的人。 【参考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七、1.(2分)(1)通“无”,没有 (2)忧虑,忧愁 2.(2分)(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2分)语言描写。现在经常借这个故事来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10 【参考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藏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八、1.(2分)(1)将 (2)失去 2.(2分)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2分)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参考译文】楚国有个人办春祭,(祭祀完以后)赐给他的门下客人一壶酒,门客互相商议说:“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足够多了,大家(不妨)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起酒要喝,于是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给它画上脚。”他还没有画成脚,另一个人的蛇也画成了,夺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那个人就喝了这壶酒。给蛇画脚的人,终于失去了他(原本应得)的酒。 九、1.(2分)(1)相信 (2)距离远 2.(2分)但是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大王您能明察秋毫。 3.(2分)希望魏王明察秋毫,不要听信谗言。(大意相同即可) 【参考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如果是两个人说呢,您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明确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距离远得多,但是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大王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离开,但是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十、1.(2分)(1)看 (2)跑 2.(2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2分)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的人。 【参考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真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十一、1.(2分)1.(1)到(2)不同 2.(2分)橘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只是树叶相似,它的果实味道并不同。 3.(2分)认同。文中,晏子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味道酸甜的橘子,生长在淮北则就变成苦味的枳。原先生长在齐国的人并不偷盗,进入了楚国就犯了偷盗罪,可见外在环境对植物和人都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不好的环境,更易对人和事物造成影响。 【参考译文】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回答说:“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只是树叶相似,它的果实味道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十二、1.(2分)(1)就 (2)错误 2.(2分)今日赵国灭亡了,那么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国、楚国身上了。 3.(2分)示例:以唇亡齿寒为喻,分析赵国与齐国利益相关,救赵就是救己;救赵既可以显示齐国的道义,也可以扬名于各诸侯国。 【参考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就退兵;如果他们一盘散沙,就要乘势攻打它。”(这时),赵军没有粮食吃了,(就派人) 向齐国借粮食,可是齐王没有理睬。(齐国的谋臣) 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听从建议把粮食借给赵国来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不会退兵,这样秦国的计策就得逞了,而齐国、燕国的策略就失策了。而且赵国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我们之间的关系) 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灭亡了,那么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国、楚国身上了。再说援救赵国的关键,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救赵国是一种高尚的义举;而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现在能够有机会)坚持道义挽救即将灭亡的赵国,以威力击退强大的秦兵,不努力去做这些事,却一味地吝惜(一点)粮食,那么为齐国利益考虑,这种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十三、1.(2分)(1)祸患 (2)吃 2.(2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3.(2分)示例一: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相结合。 示例二: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 【参考译文 10 】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墙,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墙,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十四、1.(2分)(1)攻打 (2)祸患 2.(2分)蝉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 3.(2分)动作和语言描写。年轻人是一个头脑灵活,善于借物说理的人。 【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荆地,警告他的近臣们说:“谁敢进谏劝阻就处死!”有一个年轻官员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他怀揣着弹丸,拿着弹弓到王宫的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着)几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他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却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拿着弹丸在它的下边(要射它)。这三个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的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自己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十五、1.(2分)(1)亲自 (2)听说 2.(2分)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3.(2分)启示: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对自己不居功自傲,对别人应知恩必报。 【参考译文】信陵君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不可以使别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记。现在您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这是很大的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您会很快见到赵王,希望您忘记那件事情。”信陵君说:“我真诚地领受教诲。” 十六、1.(2分)(1)劝谏 (2)担忧 2.(2分)食器之类的事,如此苦苦进谏是为什么呢? 3.(2分)在危机开始出现时就要立刻进谏,否则就会无力回天。 【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制作涂漆的器皿,禹雕饰他的案板,当时劝谏舜和禹的有十几个人。食器之类的事,如此苦苦进谏是为什么呢?”褚遂良回答说:“雕刻琢磨妨害了农业生产,编织五彩丝带妨害了女子劳动。首创过度的奢侈,就是危亡的开端。使用漆器不满足,就一定用金器代替它;使用金器不满足,就一定用玉器代替它。这就是谏臣一定要在事情开始时劝谏的原因,等到它已经满盈,就无法再进谏了。”太宗认为是这样,因此说:“作为国君不替天下百姓担忧,却做过度奢侈之事,危亡就近在眼前了。” 十七、1.(2分)(1)约定 (2)投降,投靠,归顺 2.(2分)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3.(2分)(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十八、1.(2分)(1)探查 (2)拿下,攻下 2.(2分)陈国是个小国家,但是财粮积蓄得很多,(这)是(因为)征收了沉重的赋税,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 3.(2分)统治者如果不顾百姓生活,横征暴敛,势必将给自己带来灭亡的危险。 【参考译文】楚庄王想要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探查。使者(回来以后)说:“不能讨伐陈国。”楚庄王说:“ 为什么呢?”(使者)回答说:“陈国的城墙高,护城河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大臣宁国说:“ 陈国可以讨伐。 陈国是个小国家,但是财粮积蓄得很多,(这)是(因为)征收了沉重的赋税,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统治者。 城墙高,护城河深,那么老百姓就力量疲惫了。派军队去讨伐它,可以拿下陈国。”楚庄王听从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十九、1.(2分)(1)讨伐 (2)早晨2.(2分)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3.(2分)文中唐太宗勤政爱民、轻徭薄赋的治国之道是值得肯定与提倡的。文中用隋炀帝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导致灭亡来得出治理国家要轻徭薄赋、勤政爱民。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二十、1.(2分)(1)受到侮辱 (2)称王2.(2分)晋国,曾经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 3.(2分)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修孝悌忠信。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晋国,曾经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 10 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在外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