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2021中考知识点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1中考知识点汇总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1.中学时代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①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①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②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②③)‎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③有梦想,就有希望,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途径)‎ ‎①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努力,需要立志、坚持、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①学习是我们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②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可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③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④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学习没有终点。‎ ‎6.为什么要学习?(意义)‎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③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7.如何学会学习?‎ ‎①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8.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意义)‎ ‎①可以促进自我发展。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9.认识自己的内容: ①生理。②心理。③社会。‎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 ‎11.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①要扬长避短。 ②主动改正缺点。③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1.朋友对我们的影响作用?(友谊的力量?)‎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影响很大。‎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2.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 ‎3.网上交往的利与弊?(影响)‎ 利:①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拓展交往圈。②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弊:①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1.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2.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19‎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对待老师的表扬,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4.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家的功能作用?)‎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5.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6.怎样孝敬父母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②学会尊敬、倾听、感恩。 ‎ ‎7.为什么会与父母产生冲突?‎ ‎①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②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 ‎8.亲子冲突的危害: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9.如何化解亲子冲突?‎ ‎①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②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③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③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①珍惜自己生命,关怀他人生命。②不漠视生命,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③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3.如何守护生命?‎ ‎①关注自己的身体。②关注和养护我们的精神。‎ ‎4.如何爱护身体?‎ ‎①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②关注自己内在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 ‎5.如何养护精神?‎ ‎①坚持真、善、美的行为。②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6.如何正确认识挫折?‎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②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7.挫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会产生负面情绪,若一味沉浸其中,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行为。‎ ‎(2)积极影响: ①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②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8.怎样战胜挫折? ‎ ‎①逐渐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②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9.什么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自愿承担责任。‎ ‎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10.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 ‎①拒绝贫乏,充盈生命。②拒绝冷漠,关切他人。③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19‎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1.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 ‎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③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④向他人求助,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独立思维?‎ ‎①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地追求独特。‎ ‎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思维的批判性(批判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②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③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4.为什么要培养批判精神?(思维批判性的意义作用)‎ ‎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有助于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5.如何培养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①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②要考虑他人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6.与异性交往的好处?‎ ‎①有助于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征。‎ ‎②有助于学习对方优秀品质,实现优势互补。‎ ‎7.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①内心坦荡  ②言谈得当  ③举止得体 ‎ ‎8.自强的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9.自强的作用意义?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10.如何才能自强?    ①坚强的意志。②进取的精神。③持久的坚持。‎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 ‎2.情绪的作用影响?‎ ‎①积极影响: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②消极影响: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3.为什么要调节情绪?‎ ‎①适度的负面情绪,可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处于负面情绪会危害身体健康。‎ ‎②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 ‎4.调节情绪的方法?‎ ‎①改变认知评价。②转移注意。③合理宣泄。④放松训练。‎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3.美好集体的作用?‎ ‎①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 ‎②在美好的集体中,能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感受集体的关爱。‎ ‎4.怎样共建美好集体?(怎样才能做到与集体共成长?)‎ 19‎ ‎①在共建中尽责,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②在担当中成长,积极参与,主动分担。‎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 ‎2.法律的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 ‎①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特殊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5.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7.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是法治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 ‎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③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功能。‎ ‎8.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①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 ‎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 ‎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网络对个人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6.网络的消极影响?‎ 19‎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7.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③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④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礼的主要表现?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为什么要讲诚信?(意义)‎ ‎①诚信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5.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②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6.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以下三种:‎ ‎(1)民事违法行为。如:合同违约、欠债不还(一般违法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一般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 注:①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②无论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7.如何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9.刑罚的种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可单独也可附加使用)‎ ‎10.如何加强自我规范,预防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1.承担责任的表现? ‎ 按时完成作业、约定守时、信守承诺、认真做事。‎ 19‎ ‎2.承担责任的意义?‎ ‎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发掘潜能,承担时代和国家赋予的使命。‎ ‎②只有人人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幸福生活。‎ ‎3.怎样做负责任的人?‎ ‎①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 ‎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 ‎4.中学生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途径)‎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 ‎ ‎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一句话必背】‎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3.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5.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问答题梳理】‎ ‎1.如何理解“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目的)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3.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行政机关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②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4.宪法组织国家机构的意义?‎ ‎①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②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5.宪法如何组织国家机构?‎ ‎6.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造福于民;若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7.怎样规范权力的运行?(怎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8.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9.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之相违背。‎ 19‎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0.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有利于加强宪法监督。 ②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11.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③践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一句话必背】‎ ‎1.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4.财产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捐款—处分权)‎ ‎5.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问答题梳理】‎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②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社会经济权: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④其他权利如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 ‎2.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 ④依法纳税 ⑤劳动、受教育的义务 ‎⑥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 父母的义务等。‎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什么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劳动和受教育。‎ ‎5.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也不应只承担义务。‎ ‎②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6.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7.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一句话必背】‎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9‎ ‎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成分 地位、作用 国家的政策或态度 公有 制经济 国有经济 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集体经济 作用: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保护、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私营经济 ‎2.人大代表的权利?‎ ‎①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3.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②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求)‎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1)内容: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②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意义:①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这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 ‎(2)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是由居民或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19‎ ‎(3)意义: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最高地位。‎ ‎11.国家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 ‎(1)性质: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构成: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行政机关。‎ ‎(3)职权: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4)要求: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12.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 ‎(1)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职权: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要求:①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②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 ‎(1)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3)职权:①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 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②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要求:①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1)性质:对于各级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纠举的国家机关。‎ ‎(2)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3)职权:监督、调查、处置。‎ ‎(4)要求:①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②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一句话必背】‎ ‎1.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问答题梳理】‎ ‎1.自由 ‎(1)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重要性)?‎ ‎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与法治的关系?‎ 19‎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3)如何做到珍视自由?‎ ‎①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②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2.平等 ‎(1)含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平等)‎ ‎(2)价值: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怎样践行平等?‎ ‎①要反对特权。②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 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公平 ‎(1)内涵: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意义: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基础。‎ ‎(3)如何坚守公平?‎ ‎①个人维护公平,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制度保障公平,无论立法或司法,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5.正义 ‎(1)内涵:正义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意义: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如何守护正义?‎ ‎①个人守护正义,要敢于斗争,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 ‎  ②司法维护正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 ‎ ‎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一句话必背】‎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 ‎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问答题梳理】‎ ‎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19‎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3.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 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对策 ‎①‎ 主要 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 新征程。‎ ‎②‎ 新 常态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 不 协调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 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青少年怎样为改革开放作贡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应怎样做?)‎ ‎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②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①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一句话必背】‎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5.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角度)‎ 19‎ ‎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③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或: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③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一句话必背】‎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①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 ‎5.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 ‎①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②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 ‎①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 ‎②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9‎ ‎4.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善治。‎ ‎3.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 ‎ 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②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要求)‎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 ‎①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 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③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一句话必背】‎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①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19‎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②在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7.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8.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 ‎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0.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1.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一句话必背】‎ ‎1.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三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计划生育,资源问题—节约资源,环境问题—保护环境。‎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8.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问答题梳理】‎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2.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义)‎ 19‎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①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4.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 ‎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 ‎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 ‎③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④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后果?‎ ‎①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我国的环境现状?‎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8.环境恶化的影响危害?‎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②威胁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必要性)‎ ‎①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自然。‎ ‎③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0.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国家:‎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个人:‎ ‎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 ‎11.谈谈建设清新福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重要性)‎ ‎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一句话必背】‎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19‎ ‎①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3.“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②“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①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②港澳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享荣光。‎ ‎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 ‎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③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 ‎8.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②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一句话必背】‎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问答题梳理】‎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两个“百年”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 ‎3.两个“十五年”目标?(2020年—2050年)‎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角度)‎ 19‎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实现中国梦,我们公民个人怎么做?(青少年角度)‎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②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 ‎ ‎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一句话必背】‎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4.消除贫困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问答题梳理】‎ ‎1.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国家传递。‎ ‎3.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该怎么做?)‎ ‎①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②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该怎么做?)‎ ‎①人们应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达成理解和包容。‎ ‎②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文明交流。‎ ‎6.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当今世界的和平态势?‎ ‎①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②局部战争与冲突不断,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8.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 ‎①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②派驻维和部队 ③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9.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公民角度)‎ ‎①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②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0.如何消除贫困,促进发展?‎ ‎①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②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③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1.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 19‎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 ‎③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2.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重要性)‎ ‎①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③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3.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国家: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②各国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2)公民:①各国人民间要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关注他人命运。‎ ‎③把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又要心系祖国。‎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一句话必背】‎ ‎1.对待人类文明的态度: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2.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问答题梳理】‎ ‎1.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承担起哪些责任?(中国担当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积极采取行动。‎ ‎③解决了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 ‎2.中国要继续对世界作出新贡献应怎么做?‎ ‎①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②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 ‎②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4.我们应如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如何对待其他文明?)‎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对其他文明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5.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 ‎(1)国内:①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 ‎(2)国际:①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6.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国内:①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②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2)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各种挑战。‎ ‎7.如何正确应对机遇和挑战?‎ ‎(1)面对机遇:①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③面对成绩要有忧患意识。‎ ‎(2)面对挑战:①面对困难,要增强信心。‎ ‎②运用自身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8.中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19‎ ‎①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②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9.中国如何共享发展机遇?‎ ‎①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各个国家。‎ ‎②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市场、资本、产品和合作契机。‎ ‎ ‎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 ‎1.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 ‎①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 ‎②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2.怎样培养敬业精神?‎ ‎①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爱岗敬业。‎ ‎②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3.为什么要畅想未来?‎ ‎①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②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4.怎样畅想未来、规划人生?‎ ‎①开阔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 ‎②激发兴趣,大胆尝试,全面规划。‎ ‎③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