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二) (第二、三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 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咀嚼(jǔ) 名讳(huì) 间或(jiàn) 淹淹一息 B.掂量(diān) 蘸水(zhàn) 恐吓(hè) 呱呱坠地 C.荣膺(yīng) 驾驭(yòu) 腻歪(nì) 吹毛求疵 D.颓唐(tuì) 绽裂(zhàn) 盘桓(huán) 滑稽可笑 【解析】A项,“淹”应为“奄”。 C项,“驭”应读作“yù”。 D项,“颓”应读作“tuí”。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一位学生向老师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老师说:“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______应持法家之严明,______酌用兵家之权变,______当如墨家之兼爱,______当如纵横之灵活。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A.治事 创业 读书 行文 B.治事 经商 读书 行文 C.做事 创业 读书 行文 D.做事 经商 读书 行文 【解析】 “治事”形容为人处世,“做事”是指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结合语境,第一个空应用“治事”,排除C项和D项。“创业”是指创办事业,“经商”指经营商业,结合语境及第一个空所填的词语“治事”,第二个空用“创业”更加匹配。故排除B项。因此,答案选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贵港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9 【解析】 A.搭配不当,将“好季节”改为“好地方”。B.两面对一面,可在“构建”前加“能否”。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服务”。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D ) A.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等。 B.“孔庙”是文庙的别称,孔子在唐代被封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孔庙”。 C.《孔乙己》《社戏》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避讳”是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而形成的,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解析】A.《孔乙己》《故乡》是小说,不是散文。B.“文庙”是孔庙的别称。C.《孔乙己》《社戏》里的“我”不是作者自己,而是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只是以第一人称写的。 二、现代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真“重理”就不该“轻文” ①一提到各行的“家”,比如文学家、数学家、电子学家等,你会以为,他们大概是各专一行,别的什么都不管的。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他不但专精于一样,而且一定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②普通教育阶段,属于基础知识的功课一般区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语文、外语、历史,这些是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是理科;地理课里边的人文地理的内容属于文科性质,自然地理的内容属于理科性质,所以这门课可以说是文、理兼而有之。此外,还有政治、体育、音乐、图画课,也都是基础课程。所有这些功课,统统是打基础的,都不是专门性的。做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公民,应当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不论日后进一步学什么、研究什么、干什么工作,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有用的,并且都是必要的。每个人往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各方面的才能也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某一两门功课学得特别好,其余学得一般,这种情形是不少见的。有的人对数、理、化有兴趣,有的人对文学、历史有兴趣,这也是许可的,应该鼓励的。如果有人在某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才能,我们还应当珍视它,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把基础打好了,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基础课程有一门共同的基础课,那就是语文课。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不论是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还是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语文这个工具。语文学不好,不善于说,不善于读,不善于写,无论学什么,研究什么,做什么,都会受到影响,效率都不会很高。人们都知道,学不好数学会影响学物理;那就更应当知道,学不好语文还会影响到学数、理、化。因为数、理、化的叙述、论证以及公式和定理都要通过精练、严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不掌握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你怎么能很好理解这些东西呢?比如“解方程”和“ 9 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数学概念,“两数的平方和”和“两数和的平方”意义完全不同,解题时往往一字之差就可能谬以千里。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其他课程。等到以后参加了工作,无论从事哪个部门的科学技术业务,总需要经常看些技术资料,如果阅读能力不高,那对工作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技术员写不好实验报告,当医生写不好病历,有了发明创造写不好科学论文,有了经验写不好总结,那对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影响! ④当前,在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就是重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不重视学习历史、地理,尤其不重视学习语文。其实,照这样的“重”法,这个“理”就恰恰学不好。忽视了文必将影响他学理,影响他日后干理科的工作。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同样,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由于志趣不同,在某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地下工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重”一样,“轻”一样,却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普通教育阶段是打基础的,样样都不过是学点起码的知识、技能,这些起码的知识、技能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轻”了一样,最终必然会影响到主观上觉得该“重”的那一样,从长远来看,这后果是很坏的。 ⑤爱吃蔬菜的可以多吃点蔬菜,爱吃肉的可以多吃点肉;但是只吃一样,别的不吃,那可不行。食谱广一些好,不能“偏食”,“偏食”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学习也是一样。 (作者:张志公 有删改)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 A.只有“文理并重”,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才能得到发展。 B.语文是学习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C.青少年学生中间有一股“重理轻文”的风气。 D.“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6.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D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7.下列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C ) A.任何一个称得上“家”的人,都是专于一行,专精于一样。 B.只要把基础课程学好,把基础打好,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发展。 C.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不管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都要学好语文。 D.语文基础不好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但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 【解析】由第①段可知,A项与作者观点不符;B项“只要……就”的说法太绝对;D项“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与作者观点不符。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9 B.第①段从各行的“家”谈起,引出“基础的重要”这一论题。 C.第②段加点词“一般”不能删掉,因为不排除特殊情况,如下文提到的地理课。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科学、严密的特点。 D.第④段针对“重理轻文”的风气,作者提醒青少年要打好基础,不能“重”一样,“轻”一样。 【解析】第②③④段之间逐层递进的关系,并不是并列关系。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绘密州出猎的壮阔场面;下阕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抗击西夏、建功立业的抱负。 B.作品首句自称“老夫”,略带抑郁之意;“鬓微霜,又何妨”则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C.“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作者用天狼星暗喻自己征战沙场的勇猛,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保家卫国的雄心。 D.词的上阕用孙权的典故表现作者的英雄气概,下阕用冯唐的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意,言少而意丰。 【解析】“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 A项中的“于”前者是“在”,后者是“比”;B项中的“以”前者是“因为”,后者是“按照”;C项中“而”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D项中的“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而君逆寡人者 逆: 违背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然: ……的样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9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 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1)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5)《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6)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而多次在诗词中提到“剑”,如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自己夜间“ 醉里挑灯看剑 ”。 (7)《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五、综合实践(16—17小题,共5分) 16.社区开展“弘扬家风”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说说下面古代小故事体现了什么家风?(2分) 孟母三迁: 体现了仁爱教育、环境育人的家风 。 孔融让梨: 体现了孔家谦虚礼让的家庭氛围 。 (2)孝敬老人、礼貌待人是自古以来的家风传承。请将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请任选一项回答)(1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B.德不孤, 必有邻 。 17.老张为儿子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是一副对联,请你说说老张对儿子寄托了怎样的希望。(2分) 上联:业精于勤,荒于嬉。 下联:行成于思,毁于随。 希望儿子要勤于学习,多动脑筋,不要荒废了大好青春。做事情要反复思考、深思熟虑, 9 独立思考,不要跟随他人,随随便便。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 暗 记 聂鑫森 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②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③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④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⑤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⑥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⑦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⑧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原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而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翻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⑨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⑩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⑪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9 ⑫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⑬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令‘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⑭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艺! ⑮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⑯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⑰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⑱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⑲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8.“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作者为什么要用“安闲”这个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安闲”两字体现出胡笛的从容、大度。这样既照应了前文对胡笛的介绍“装裱技艺高,人品不错”,也与后文石丁的急躁形成对比,塑造了典型的人物性格。 19.小说第⑭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画线句写了胡笛把需费时费力处理的暗记处理得非常巧妙,与小说第④段同事们对胡笛的评价相照应,突出了胡笛技艺高、人品好。 20.“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3分) “脸忽地红了”是因为被胡笛识破了对别人不信任的内心而羞愧。 “渐渐变紫”是因为他内心还是不相信胡笛,并由此生发了对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愤怒。 21.“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试分析句子中“暗记”的含义。 (3分)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的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2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并联系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9 意图:本文通过记叙画家石丁因不信任装裱师胡笛而产生的一场误会,批判了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坦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启示:联系现实从“人与人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50分) 2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活中,我们会为了某种目的或想法奋力向前,常常会忽略身后的一些人、一些风景、一些真情……转过身去,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请以“转身,发现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迹规范工整。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