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案2

‎ ‎ 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学案设计与点评 ‎【学习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 4.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 5.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点 评:“学习目标”明确合理,难易层次递进,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习重点】‎ ‎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学习难点】‎ ‎ 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 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点 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的确定比较准确、到位。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同时,也注重对地理特征的分析,并注重联系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增强读图、析图图的意识,和利用地图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重难点突破方法”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优秀教师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非常到位,注重知识迁移,注重图文转换,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学习方法】‎ ‎ 1.资料搜集法(课前搜集“台湾省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关材料,为课堂学习准备条件)。‎ ‎ 2.问题探究法(课前预习预设问题,课堂研讨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3.图导图练法(培养识图、析图、说图、绘图的习惯,用地图语言体验所学的地理知识)。‎ ‎ 4.归纳总结法(对课堂生成的知识、探索发现的原理规律及时总结归纳,反馈、落实所学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 点 评:从“学习方法”和“教学准备”中可以看出苏老师备课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精细和到位,这是对课堂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体现出优秀老师严谨的教学之风。‎ ‎【学习过程】‎ ‎ 新课导入:‎ ‎1.播放诗朗诵《乡愁》。多媒体展示多幅有关台湾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视频。‎ ‎2.多媒体上长时间显示:“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10‎ ‎ ‎ 同学们,《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魂断故土,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不朽诗作。“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和她来一次零距离地接触,认识台湾、了解台湾! ‎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点 评:《乡愁》与渴望祖国统一的炙热情怀融为一体,充满激情和爱国热情的导入词,带动学生从一首《乡愁》入境,自然地切入台湾的自然环境,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感染学生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课前预习,探索新知 学习提示:‎ ‎ 1.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65—70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 2.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疑难问题可放到下个环节进行探究。‎ ‎3.此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 台湾省包括   ,以及附近的    、    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   平方千米。‎ ‎2.台湾省岛北临      海,东临      洋,南临__   海,西隔     与     省相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 。台湾山脉纵观南北,主峰 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2.台湾属    、   气候,冬季    ,夏季    ,雨量    ,夏秋多    和   。‎ ‎3.台湾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_______、_______和水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平原土地肥沃,盛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亚热带________。‎ ‎5.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所以有“ ”的美誉。‎ ‎ (三)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 ,形成了“ — — ”型的经济, 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2.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 的高新技术产业。‎ ‎ 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目前, 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探索新知”部分,根据教材最基本的知识设计了9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图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其目的是在省时高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点评:本“课前预习,探索新知”环节,目标明确,设计全面,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通过“读”、“写”、“指”、“划”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着 “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要求,值得学习和借鉴。‎ 10‎ ‎ ‎ 建议:“读”、“写”、“指”、“划”等的形式灵活多样些,不要仅仅局限于填空。‎ 二、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基础知识,对疑难点展开讨论,再完成探究问题。‎ ‎2.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实际能力,分配1-2道探究题,先自主探究,不能完成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解决,最后各组长梳理本组存在的普遍疑难问题,组织跨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3.展示探究成果时先由各小组推选1名代表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最后得出结论,并对各组的探究学习情况相互做出评价。‎ ‎4.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 活动一:探究“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和“自然环境”‎ ‎(一)探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材料二: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 ,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说明了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 ‎ 材料三:台湾和福建省等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都喜欢喝功夫茶,同属闽方言语系,这说明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关系。‎ 材料四:台湾古称夷洲,《三国志》记载吴国曾指派军队登陆夷洲;《隋书》则有隋炀帝派兵攻打流球国的记载;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事务.南宋时澎湖属福建路;明朝始有“台湾”一称.明末,台湾被荷兰人侵占,后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建台湾省,由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无论从历史、政治还是国际法上,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自我突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主要表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存在着哪些特殊的关系?‎ ‎2.小组探究 ‎ 用哪些实事可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的神圣领土?‎ 点 评:本“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环节注重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地培养,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探究完成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达到自主与互助的学习效果。‎ ‎(二)探究台湾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 材料一:台湾省地形图 10‎ ‎ ‎ 材料二: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 材料三:日月潭和浊水溪景观图 ‎ ‎ ‎ 日月潭 浊水溪 ‎1.自我突破 10‎ ‎ ‎ ‎(1)在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在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出台湾省的范围。‎ ‎(3)绘制台湾省简图,在上图上面标注以下地理事物:北回归线、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 ‎(4)分析台湾在海洋交通和海防方面的重要性。‎ ‎(5)台湾岛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在图中找出台湾主要的山脉,并说出台湾山脉的分布特点。‎ 点 评:本“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环节,由简入难,层次递进,突出学科性。通过学生自主的“找”、“说”、“绘”、“标”以及“分析”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不仅能达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还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2.小组探究 ‎(1)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结合台湾的海陆位置,判断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2)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浊水溪是台湾最大的河流,在“台湾省的地形图”上找出日月潭和浊水溪,并结合台湾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台湾河流的水文特征。‎ ‎ 【学法点拨】台湾岛多山,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自东向西依次有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玉山、阿里山等五大山脉,这些山脉合称台湾山脉。台湾岛最高的山峰是玉山。台湾岛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台湾岛上的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山地,河流较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点 评:本“小组探究”活动设计稍有难度,适合小组协作完成。在这一部分中突出小组的帮扶作用,也能够看出“学法点拨”的辅助作用。设计适合小组操作、探究,体现地理学科“追根朔源”的本质特点。“根据台湾地形、气候的特点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深度挖掘上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看出苏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二 探究美丽富饶的宝岛 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 完成下列活动。‎ ‎1.自我突破 ‎ (1)台湾有哪些主要的农矿产品?农产品的分布有何特点?农产品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 (2)分析台湾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原因。‎ 10‎ ‎ ‎ 点 评:“自我突破”环节,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归纳。我们从苏老师的教学思想中也能够看出体现课标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2.小组探究 长期以来,台湾岛被誉为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你知道下列关于台湾岛美称的含义吗?‎ 美 称 美称的含义 东方甜岛 海上米仓 水果之乡 兰花之乡 植物王国 ‎【学法点拨】台湾岛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广阔的山地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的山脉是森林的母亲,是动植物的家园。台湾西部平原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是种植业的宝地;台湾广泛种植兰花,种类多,产量大,尤其是蝴蝶兰更是驰名中外;此外,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 点 评:“自我突破”环节,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归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是为了不教”的课标要求及苏老师教学思想。“(2)分析台湾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原因。”是稍有点难度的综合问题,需要借助学法点拨才能完成。建议苏老师在以后学案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把握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小组探究”探究台湾诸多美称的由来,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及“学法点拨”比较容易突破。‎ 活动三:探究台湾的外向型经济 阅读“台湾著名的品牌”图片和教材69页“外向型经济”图文资料,完成下列活动。‎ 台湾著名的品牌 ‎1.自我突破 ‎(1)台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各阶段中,台湾经济主要以哪种类型为主?‎ ‎(3)你还知道台湾有哪些著名的品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点 评:本“自我突破”环节三个小题的设计,前两个小题从教材中可以获取想要答案,第三个小题学生需要借助于网络来更加具体的了解关于台湾经济中的著名品牌。这种既依赖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 10‎ ‎ ‎ 的地理”的课程理念的体现。‎ ‎2.小组探究 什么是“外向型经济”?90年代以来,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高附加值的软件、电路板等,台湾生产这些产品有哪些优势条件?‎ ‎【学法点拨】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台湾的外向型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的,即出口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重要比重。台湾岛物产丰富,劳动力素质高,多港口,通过吸收外资,建出口加工区等措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设计意图】‎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是“学案”的“重心”,其目的就是对上面“自主预习,探索新知”存在的问题(本节学习的重难点),通过发挥小组的团队合作,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这部分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我突破”(对难度不大的问题尽可能自己探究解决);二是“小组探究”(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发挥团队合作力量来解决) 。‎ 点 评:本“小组探究”中的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需要借助小组及“学法点拨”来完成,苏老师的“学法点拨”实用性强,起着很好的能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的作用,这样对高效课堂非常有利。学案中通过“自我突破”和“小组合作”的紧密结合,既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又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团队量,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三、梳理总结,强化目标(多媒体展示)‎ 学习提示:‎ ‎1.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 ‎ 2.学习中我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 3.此环节用时大约5分钟。‎ 进口 岛 ‎ 范 围: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岛屿 ‎ 面 积:3600平方千米 ‎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 ‎ 加工 山 地 形: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经 ‎ ‎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济 宝 ‎ 森 林:樟树及樟脑 ‎ ‎ 农作物:水稻、甘蔗、水果、茶叶。‎ 出口 ‎ 矿 产:金、铜、煤、石油 、硫磺 ‎ ‎ 水产及海盐 ‎ ‎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总结,强化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有效的识记重点知识,进一步落实学习目标。‎ 点 评:本“梳理总结,强化目标”设计合理,各个环节互相联系,突出知识的整体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当堂检测,能力提升 学习提示:此环节用时大约10分钟。‎ 读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图,完成1~3题。‎ 10‎ ‎ ‎ ‎1.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 A.大西洋、琼州海峡    B.太平洋、琼州海峡 C.大西洋、台湾海峡    D.太平洋、台湾海峡 ‎2.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    )‎ ‎①甜菜  ②香蕉  ③菠萝  ④苹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    )‎ 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B.地势西高东低 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山脉为东西走向 ‎4.台湾省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哪两省移民的后代 A.闽、浙     B.闽、粤   C.闽、桂    D.粤、桂 ‎ 台湾岛以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中东部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因而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结合台湾岛气温分布图,回答5~6题。‎ ‎5.受地形影响,台湾岛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从低纬向高纬升高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周围向中部升高    D.从周围向中部降低 ‎6.台湾树种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树种是(    )‎ A.望天树    B.樟树    C.胡杨树    D.红桧 ‎7.台湾省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作物分别是( )  ‎ A. 水稻和花生  B.高粱和甘蔗   C .水稻和甘蔗  D.小麦和甜菜 ‎8. 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成为热点,下列旅游景点属于台湾的是(    )‎ A.秦陵兵马俑    B.日月潭    C.黄山    D.布达拉宫 10‎ ‎ ‎ ‎9.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局部区域略图”和“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据图判定钓鱼岛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的__________方向。某同学在图甲上量得温州市到钓鱼岛的图上距离为3.56厘米,那么钓鱼岛距温州市的实际距离约__________千米。‎ ‎(2)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它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_________海峡与__________省相望。‎ ‎(3)台湾岛被称为“宝岛”,其中森林树种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根据图甲和图乙简要说出其主要原因是                                      。‎ ‎【当堂检测,知能提升】参考答案 ‎1. D 2.B 3.A 4.B 5. D6. B 7. C 8.B 9.(1)东南   356 (2)台湾海峡   福建 (3)山地海拔较高,植被(或景观)垂直差异显著;地处热带、亚热带(或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好)或降水丰富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知能提升”通过具体的“实战演练”,有效地检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也就是检验本节课堂学习是否达到“高效”。 ‎ 点 评:“当堂检测,知能提升”根据学案目标及重点知识多方位进行检测,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当堂演练”高效课堂的学习效果。‎ ‎【温馨结语】 (多媒体展示)‎ ‎ 同学们,台湾省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本节课我们亲自踏上了这片承载着两岸人们思乡情结的热土,欣赏了台湾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了解台湾健康、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多年来,经过两岸人民的携手努力,实现了两岸的“三通”,有力地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圆两岸人民多年的“回归情结”,指日可待。‎ 点 评:“温馨结语”寄语回归,梦圆期待。饱含深情的结束语,是本节节课情感的升华,也体现着苏老师教学思想及教学格局的宽度。‎ 10‎ ‎ ‎ 总评 ‎ 苏老师的学案设计,目标合理妥当,重难点突出。设题难易适中,主次分明。尤其对台湾的盼望回归的情感把握上,相当到位。本学案设计,已经达到了非常纯熟的水平。这种纯熟我们可以从对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培养,团队的协作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设计思路上以及设题精准与技巧上来体现,也可以从知识牵引的能力及点播技巧等方面来体现出来。‎ 一、突出“学生为主体”,体现学案的辅助作用 苏老师的学案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凸显“学生为主体”。在“自我突破”环节,我们看到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写”、“指”、“划”等一系列的自我“实践”,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小组探究”环节,我们看到的是设题梯度稍增,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帮扶,自助与他助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难点处,还有“学法点拨”体现教师“拨开迷雾”的主导作用。学案引导学生围绕着设计好的“学案路线”去探索发现,去思考收获,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所以学案的辅助作用不可小视。‎ 二、重基础,抓重难,难易递进,课堂高效 苏老师的学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础牢固,重难点集中攻克,实现课堂的高效。从“课前预习,探索新知”中的那些基础知识的设计,到“自我突破”环节中的低起点设问,无不看出苏老师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而对重难点的把握更是体现了苏老师精准的教学高度。例如:“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这个重点知识的设计,苏老师将“地理位置”和“地形”这些学生自己能够完成的知识设计成“自我突破”;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设计成“小组探究”难易梯度逐渐递进,依据个体能力分工明确,让学生有路走,有收获,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精细宽广,激情满怀,教学思想高远 苏老师的学案设计在细处可“穿针走线”如绣花。例如在“学习方法”中写得非常详细,便于学生操作;还有在“学习提示”里面,可见使用便于操作的学习方法,精确到位。这体现了苏老师教学的严谨,值得称赞。‎ 苏老师在整个台湾的学案设计中,首尾遥相呼应,而且饱含深情。没有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教育的炙热怎么可能激情满怀?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积淀下来的值得我们去思索和琢磨的教育思想。‎ 白璧微瑕,一点改进建议:建议在学案设计中适当设及台湾的主要人口、城市及交通的分布。‎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