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温故知新
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液重之间的关系?
3、物体的重力怎样计算?
4、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ρ液、V排
F浮=G排
G=mg=ρgV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改变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
做做想想
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小物品放入水中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有些物体上浮到水面,而有些物体下 沉到水底
点拨: 这些物体都受到了浮力,也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物体上浮或下沉时,
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有什
么关系?
提出问题
做做想想:
演示浮沉子的浮与沉。
提出问题:怎样可以控制浮沉子的浮沉?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活动:让鸡蛋像潜艇一样浮沉
把一个鸡蛋轻轻地放入浓盐水中
现象①——漂浮
将清水缓缓倒入浓盐水中,并轻轻地搅拌。
现象②——悬浮
继续将清水缓缓倒入浓盐水中,并轻轻地搅拌。
现象③——下沉
现象④——上浮
再加入适量的盐粒,并轻轻地搅拌。
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漂浮
悬浮
①漂浮:物体浮
在液面上,有部分体
积露出液面的现象。
②悬浮:物体沉没
在液体里,可以停留在
任何位置,不露出液面。
运动过程,非平衡状态
上浮
③上浮:当物体浸
没液体中时,物体会
向上运动的现象。
④下沉:当物体浸
没液体中时,物体会
向下运动的现象。
下沉
交流与合作
(1)鸡蛋在盐水中受到哪两个力的作用?
(2)鸡蛋处于不同状态是由于哪个力发生了变化?
漂浮时
G
F浮
悬浮时
G
F浮
上浮时
G
F浮
下沉时
F浮
G
归纳总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或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
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物体的浮沉条件
因为物体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的状态时,F浮=G
于是得到测浮力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平衡法:
F浮=G物
①称重法:F浮= G-F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
④二力平衡法: F浮=G物
归纳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思维启发
鸡蛋为什么既可在盐水中漂浮,又可悬浮?
根据F浮=G排=m排g =ρ液gV排可知
ρ液变小时, V排应变大。ρ液变大时, V排应变小;
轮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船会上浮一些还是下
沉一些?为什么?
想一想
轮船始终漂浮,F浮不变,ρ液变大, V排应变小,
船会上浮一些。
F浮
G
=ρ液gV
=ρ物gV
思维拓展
假设:实心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V
G=mg=ρ物gV物
F浮=G排=ρ液gV排
①若物体上浮:F浮>G物 则ρ物<ρ液
②若物体悬浮:F浮=G物 则ρ物= ρ液
③若物体下沉:F浮
ρ液
注意:ρ物是物体的密度(平均密度),而不是
构成该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则ρ物< ρ液④若物体漂浮:F浮=G物, V排5N
因为: F浮>G,物体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F浮=G=5N。
答: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例2、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是冰山的一部分,所
以常有“冰山一角”的说法。若海水的密度是
1.03×103kg/m3,冰的密度是0.9×103kg/m3,则这座
冰山露出海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几分之几?
因为冰山漂浮在海面上解:
所以:F浮=G
因为F浮= ρ海水gV排,G=ρ冰gV
所以:ρ海水gV排=ρ冰gV
V排/V= ρ冰/ ρ海水
= 0.9×103kg/m3/( 1.03×103kg/m3 )=90/103
V露/V=1-90/103=13/103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
平衡条件)。
(4)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用公式。
在通常情况下,有关浮力的计算题,常会用到
多个计算公式,有时同一公式会多次使用,但
有关的物理量有所不同。
解决浮力计算题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
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
根据物体的
浮沉条件,可以
控制物体在液体
中的浮沉。
利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关键是调节重力G和浮力F浮的
关系。
(1)若保持浮力不变,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
沉浮;
(2)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或气体)
的体积或液体(或气体)密度的大小实现沉浮。
1、潜水艇
(1)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上浮、下潜和悬浮,靠
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2)潜水艇自重的改变取决于水舱内充水或放水
的多少。
球内充有密度比
空气小得多得氢气,
用于气象观察。安装
的探空仪,能把高空
的温度、气压、湿度、
风速、风向等情况传
送给地面观测站。
2、气象探测气球
气象探测气球通过
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
浮力的大小,从而实
现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气袋
吊篮
喷嘴
3、热气球
喷嘴点火加热,袋内空气受热膨胀,热气球体积
增大,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气球上升。
孔明灯——热气球
4、飞艇
利用氦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的小,通过改变
自身体积来改变浮力的大小,从而实现飞艇的上升和
下降。
5、利用浮筒打捞沉船
现代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几个充满水的大型浮筒
沉入水底,用钢缆把浮筒与沉船紧紧地拴在一起,然后
用高压空气把浮筒中水排出,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沉
船就随着浮筒一起浮出水面。
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静止时液面所对刻
度乘以水的密度
用途:
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
体密度的仪器。
读数方法:
刻度特点:
6、密度计
——又叫比重计或浮秤
原理: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F浮=G。
水 液体甲 液体乙
1.0 1.2 1.4
种类: ①重表:用来测量密度大于水的的液体,最
小刻度是“1.00”,所有刻度线都在1.00刻度的下面。
②轻表:用来测量密度小于水的的液体,最大刻
度是“1.00”,所有刻度线都在1.00刻度的上面。
——利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
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ρ液有关,ρ液
越大, F浮越大。
7、盐水选种
ρ物< ρ液,物体上浮;
ρ物> ρ液,物体下沉。
干瘪、虫蛀的种子会
上浮直至漂浮,而饱
满的种子下沉到容器
底部。
拓展与应用
为什么汤圆或水饺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而
当汤圆或水饺煮熟时,则会浮出水面?
鱼鳔的功能
鱼鳔起着调节鱼体体积的功能。
当鱼鳔充气时,鱼体的体积增大,鱼体上浮;
鱼鳔排气时,鱼体的体积减少,鱼体下沉。
课堂练习
1.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决定于液体所受的____
力和____力的大小。
2.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 浮力时,物体下沉;
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__ 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
所受的重力____ 浮力时,物体漂浮。当物体所受
的重力____ 浮力时,物体悬浮。
3.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
重力;铁制的轮船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受到的浮
力____ 重力。
重
浮
大于
小于
等于
等于
小于
等于
D
空心
自身的重力
向水舱充水
4.船只采用“ ”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
力,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靠改变 来
实现浮沉,要使浮在水面的潜水艇潜入水中,应当
5.将一个铝制空心球用手没入水中,放手后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确定。
A
6、一个重为0.5N的土豆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溢
出了0.4N的水,则土豆在水中 ( )
A、下沉 B、悬浮
C、上浮 D、以上都有可能
甲
C
7.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
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
形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107 107
103
8.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
及所装货物共重 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 N,
如果河水密度为1.0×103kg/m3,船排开的河水的体积
是 m3。(取g=10N/kg)
C
9、把一个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杯中,静止时
溢出了0.1kg的水,则小球的质量 ( )
A 一定等于0.1kg B 一定小于0.1kg
C 大于或等于0.1kg D 小于或等于0.1kg
10.请判断体积是0.6m3,质量是450kg的水雷浸没
在水中的浮沉情况。(g=10N/kg)
1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有1/2体积露出水面,放在
另一种液体中,有3/8的体积露出液面,求另一种液
体的密度ρ液。
12.体积为1.0×10-3米3的正方体木块,投入如图
所示装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后露出水面的高度为
5×10-2米,容器的底面积为0.04米2.(g取10N/kg)
求:
①木块受到的浮力
②木块的重力
③投入木块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④若将此木块投入某液体中,露出液面高度为4
厘米,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本 节 小 结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F浮<G物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下沉;
②当F浮=G物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此时物体
将悬浮;
③当F浮>G物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
④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1)受力比较法
(2)密度比较法
②ρ液= ρ物 物体悬浮;
③ρ液﹥ρ物 物体上浮或漂浮
①ρ液﹤ρ物 物体下沉;
二、浮力计算的方法:
①称重法:F浮= G-F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
③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法:F浮=G排=ρ液gV排
④二力平衡法: F浮=G物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利用吸水、排水的方法改变潜水艇自身
的重力实现上浮下潜的 。
(2)气象探测气球——通过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浮力的
大小,从而实现气球的上升和下降。
(3)浮筒打捞沉船——利用高压空气把浮筒中水排出,从
而改变自身重力,沉船就随着浮筒一起浮出水面。
(4)密度计——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
态,F浮=G ,浮力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