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8年级语文教案:第17讲 综合运用知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8年级语文教案:第17讲 综合运用知识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7讲 综合运用知识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综合运用所涉及的一些题型与解题步骤。‎ ‎2、学习综合运用中汉语文字类、传统节日类两种类别的解题策略并运用。‎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汉字的起源、汉字的风采、汉字的传承等方面的探讨与PK让学生初步了解综合运用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如果学生程度较好,老师也可以补充些汉字起源及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进一步了解综合运用汉语文字类的内容。‎ 一、探讨与PK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         ,‎ 理由是                            ‎ ‎【汉字风采】(2分) ‎ 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 句,“采”包含的情味是               ‎ ‎【汉字传承】(4分)‎ 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答案:【汉字起源】本意:摘 理由: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 ‎【汉字风采】(1)自由愉悦;天真美好;轻松悠闲 ‎(2)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写出其中1点即可。)‎ ‎【汉字传承】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古老的汉字将逐渐消失,中华文化会由此走向衰败?‎ 示例: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教法指导:初步讲解综合运用的考查特点、常见题型与解题程序,重点讲解汉语文字类、传统节日类两种类别的解题策略。通过实例分析与提升练习进行巩固强化,注意过程中的讲练结合,可以运用以教代学、相互PK等教法。‎ ‎【知识梳理】‎ ‎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考查中特别注重理解和分析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调动,以及语言运用的得体、生动与准确。‎ 知识点1:综合运用常见题型 ‎1、生活探究类 v 探究题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建议或作鉴赏评价的题目。‎ 探究题具有这样的特点:‎ ‎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形势;②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和实践性;③题型注重综合性。‎ ‎2、实践活动类 v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即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宣传口号、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此类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既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又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3、地域文化类 v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大部分命题者往往喜欢选择一些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综合性探究题的背景材料。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强且地方特色明显,乡土气息浓郁。‎ ‎4、传统节日类 v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v 有关此类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题目经常出现。‎ ‎5、宣传语、标语类 v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宣传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名言。‎ ‎6、图、表分析类 v 此类题一般列出一系列的数据,或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图、表中的重要信息,考查概括、比较、表达三种能力。‎ ‎7、汉语文字类 ‎ 此类题型主要会结合汉语、汉字本身特点进行考察,如汉字起源、演变过程、书法艺术等;也会对汉语、汉字目前的受关注、受重视的状况进行考察。‎ 知识点2:综合运用常见解题程序 v 通常的解题程序是:‎ 看清题目——明确要求——捉住题眼——品读设置的情景或提供的材料——‎ 理解题意——依照要求——灵活作答 知识点3:汉语文字类解题策略 对于这一类考题,我们要了解中国汉字、汉语言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如,汉字的起源(造字法),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书写规律及笔画顺序;汉语言四声、音形义结合的特点。此外,还要简单了解一些书法方面的知识。‎ 补充:‎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汉字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即形、音、义)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五大突出优点:‎ ‎1、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2、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3、汉字很好认。‎ ‎4、汉字意思好懂,具有关联性。‎ ‎5、汉字很形象,直观达意。‎ 示例:‎ 汉字作为民族衷化的承载工具,横坚撇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下面的任务。‎ ‎(1)【汉字起源】‎ ‎“步()”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 ‎“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②阶段 ③地步 ④旧制长度单位 ⑤用脚走⑥踩,踏 ⑦用脚步等量地 ⑧姓 同“埠”‎ 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步”的本义是___ _,‎ 理由是 _。‎ ‎ ( 4分)‎ ‎(2)【汉字魅力】‎ 汉语非常奇妙,同一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韵往往很不一样,表现力非常强。‎ 说说下列诗句中的“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4分)‎ ‎①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②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 ‎ ‎ 答案:(1)本义是行走、用脚走。理由是从甲骨文字形和表示的意义推断,两脚一前一后走路即行走。(本义、理由各2分)(2)罗敷的丈夫(古代男子、美男子等也可)迈着儒雅的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刘兰芝(古代女子、美女等也可)脚步轻盈细微、举止优雅得体,她是世上最美妙的女子。(能较合理写出两诗句中人物的举止即对。1句2分)‎ ‎(解题指导)对于汉字的起源,学生可能不太了解,对于汉字字体的演变更是知之甚少。最早的甲骨文,其实更像“图画字”,即见“图”知其义。“步”的甲骨文写法很像左右两只脚留下的一前一后的脚印,而脚印是行走时留下的印记,可见,“步”的本意是行走、用脚走的意思。但我们也知道,不同的人其行走时的状态、步伐、步调等是不同的。威武的男子行走时,步履沉稳,脚下生风;纤纤女子行走时,则步履轻盈,悄无声息,尽显娇态。对于(2)中的问题,其难度很大的,绝对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学生没有学过《陌上桑》,不了解其中的情节,对诗句的把握分析也会有较大出入,因此教师应做好引导与分析。‎ 知识点4:传统节日类 解题策略:‎ v 我们对传统节日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民族文化及风俗等方面要有所了解,尤其要对像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等这些重要节日的历史渊源、风俗文化进行把握。如果对这些常识都比较了解的话,再结合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就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 示例: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2分)‎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情系节日】(2分)‎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弘扬传统】(2分)‎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原因是:                                   ‎ 答案:4.(1)屈原投江(2分)(2)鼓声阵阵(或:呐喊声声)(2分)(3)传统文化教育滞后,宣传倡导不力,部分青少年传统文化意识比较淡薄。(2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解题指导)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并在民间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各地习俗不经相同,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焚插艾草、喝雄黄酒等。屈原因楚国灭亡,心中无限悲愤,自投汨罗江而逝。赛龙舟时为了激发选手们的热情与动力,会击鼓振奋;船队进击,鼓声阵阵。但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年轻一代中慢慢被轻视、被淡化;反而对西方节日“情有独钟”。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的教育与宣传等工作做的不太好,加之家庭的熏陶的弱化与学生本身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也加剧了这一现象。‎ ‎【巩固提升】‎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你主持制订了《“社区用字调查“活动方案》,请将“善待汉字,热爱母语”八个字用正楷字体规范、工整、流利地书写在该方案的封面上。(2分)‎ ‎2、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超过30字)(2分)‎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日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愈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 ‎ ‎ ‎ ‎3、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1)-(3)题。(6分)‎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 (1)请结合甲段文意,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2分)‎ ‎ (2)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2分)‎ ‎ 第 句,修改意见: ‎ ‎ (3)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病简析其表达效果。(2分)‎ ‎ ‎ ‎ ‎ 答案:1、(2分,从规范、工整和流利三方面综合评价)‎ ‎2、全球(世界各地)“汉语热”迅速升温,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却在下降。(2分,每点1分,超出30字扣1分)‎ ‎3、(1)参考示例:课堂交流时,邀汉字激情舞蹈。(2分,句式1分,语意贯通1分)‎ ‎ (2)第①句,在“优秀文化”后加“是否”。(2分,找对、改对各1分)‎ ‎ (3)参考示例一:甲段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与汉字的密切关系(密不可分)。 参考示例二:乙段运用了比喻手法,用“根”和“血液”分别比喻“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汉字的重要性。 参考示例三:乙段运用了借代手法。用“鼠标”和 “笔杆”分别代指电脑和书写,具体,形象。 (2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1、近日,班级开展“重温笔顺,写好汉字”语文活动。我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以下任务:‎ ‎(1)我和同学一起做调查。(2分)‎ 书写笔顺抽样调查统计表 说明:调查对象为50名初中学生。‎ 我从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 ‎ ‎ ‎(2)我和老师一起欣赏书法作品。(2分) ‎ 老师:“户”字运笔意趣在于“曳”,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真可谓笔势送足。‎ 我:“草”字运笔意趣在于“垂”, , ,真可谓精神外露。‎ 老师:很不错!你用了老师的示例,也说到点子上。‎ ‎(3)我和家人一起交流写字经验。(2分) ‎ ‎“义”字先写点,再写撇和捺,手机笔画输入也是这样的 ……这种写法更符合中国书法的习惯。‎ ‎——爸爸 有的小孩写“长”字,先写横,再写撇,然后写其他笔画,看着就觉得很别扭。——妈妈 ‎“为”字的笔顺小学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啊,先写点,再写撇。最后一笔是点,确实这么写好看!‎ ‎——姐姐 我综合家人的看法后得出一个结论: ‎ ‎ 。‎ ‎2、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 ‎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节日: 春节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节日: ‎ ‎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节日: ‎ ‎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 ‎ ‎  节日习俗: ‎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就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法: ‎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答案:1、(6分) (1)示例一:不少初中生书写笔顺不规范。示例二:“火” “方” “忆”三个宇笔画顺序很容易写错,特别是“忆”字。 (2)最后一笔是竖 有下垂之意(有下垂之感). (3)示例一:按照规范的笔顺书写汉宇,写出来会很好看;笔顺混乱,写出来的字就不好看。示例二:笔顺规范对于写好汉字很重要。‎ ‎2、(1)A.中秋节 B.重阳节 (2)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  ‎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综合运用常见题型 ‎1、生活探究类 ‎2、实践活动类 ‎3、地域文化类 ‎4、传统节日类 ‎5、宣传语、标语类 ‎6、图、表分析类 ‎7、汉语文字类 二、综合运用常见解题程序 v 通常的解题程序是:‎ 看清题目——明确要求——捉住题眼——品读设置的情景或提供的材料——‎ 理解题意——依照要求——灵活作答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1、班里举办“汉字·经典·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下面一则材料:‎ ‎2012 年 3 月起,某网站就“繁体字与简化字”做了一个调查,截至 2012 年 5 月 17日,参与投票的网友总人数达74658 人,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调查分项 票数 比例 ‎1、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 不应该,太折腾,没什么意义 ‎29304票 ‎39.25%‎ 不应该,应让大陆以外华人学简化字 ‎15030票 ‎20.13%‎ 应该,可以重新找回汉字的古典之美 ‎23146票 ‎31.01%‎ 应该,有利于华人圈更好的交流 ‎7178票 ‎9.61%‎ ‎2、你对繁体字与简化字怎么看?‎ 文字是文化载体,简化字少了很多味道 ‎15094票 ‎20.22%‎ 只认简化字不利于古代文明的传承 ‎17312票 ‎23.19%‎ 文字只是沟通工具,越简单方便越好 ‎26440票 ‎35.14%‎ 汉字简化更便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 ‎15812票 ‎21.18%‎ ‎(1)仔细阅读材料内容,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调查项目 ‎1”‎所反映出的结论。(4 分) ‎ ‎ ‎ ‎ ‎ ‎(2)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一直在变化,而凭借着自古就有的“识繁写简”的做法,汉字成为了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借助上面这个表格的信息简要谈谈“识繁写简”的意义。(3 分) ‎ ‎ ‎ ‎ ‎ ‎(3)请你为本次系列主题活动设计一则简短、响亮的宣传语。(3 分) ‎ 答案:1、(1)(4 分)截至2012 年 5 月 17 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认为不应该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占多数。(或:截至2012 年 5 月 17 日,参加该网站投票的网友中,反对恢复使用繁体汉字的比支持的多。) (答题要点: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结果。若只简单列举数字,不进行比较,酌情扣分。) ‎ ‎(2)(3 分)识繁,有利于传承中华古老文明(“找回古典文化之美”等);写简,有利于普及中华文化(“方便学习、使用、沟通与传播”等)。(“识繁”与“写简”的意义,能准确理解表格中的某一点或几点意义的指向,条理清楚,没有错误信息、语病等,即可得分。)‎ ‎(3)(3 分) 符合活动主题,比较全面、简短、响亮,即可得分。示例 1:热爱民族文化传统,写好汉字读好经典。 示例2:写好中国字,读好中国书,做好中国人。 示例3:书在口,字在手,中国印记在心头。‎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作文素材积累与选择》‎ ‎2、预习作业:‎ 我在成长的道路上 可写材料①: ‎ ‎ ‎ 可写材料②: ‎ ‎ ‎ 参考示例:比如选取自己八岁时在上学路上是到一枚一分的硬币后焦急地等待失主的事情,这件事太平凡了,但如果写出一个儿童真诚执著的念头“照雷锋叔叔的样子做”,写出认真等在路边问阿姨、问大哥哥可曾丢钱的语言、动作、心理,写出一位阿姨笑他,叫他买糖吃,他坚决要交还失主,最后阿姨叫他上学交给老师的过程,便有了真情实感。平平凡凡的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挖掘出材料深刻的思想意义,写的真实感人,耐人寻味。)‎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