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案1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水系、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3.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挑战,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感受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 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评价。 四、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调查班内去过和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各有多少。请大家在组内做一下交流,然后分别请两位代表谈谈自己的北京见闻与感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热切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聆听祖国母亲的心跳。 认读目标:课件显示学习目标。 注:认读包括两部分,学生认读和教师解读。教师要强调,学习目标包括方法思路目标和学习内容目标。以自然环境特点为例,“自然环境特点”为内容目标,“运用政区图、地形图等资料探究总结”为方法思路目标。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具有800多年的建都史。那么,她究竟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使得几代王朝都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15 探究活动一:地理位置 读下面两幅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 从纬度位置来看,北京(40°N)属于暖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两面分别紧靠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东南方向面朝渤海;从行政区划来看,北京周围被河北与天津环绕。 (承转)那么,这种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探究活动二:位置与气候 读“影响北京的冬、夏季风风向简图”(左图)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右图),探究以下问题。 1.从冬夏季风影响的角度,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总结北京的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 北京背靠群山,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的侵袭,使冬季不致过分严寒;面朝大海,能够接受夏季风的滋润,使气候不致过于干燥。北京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点。 探究活动三:地形与河流 15 关于建都条件,古代典籍《管子乘马篇》云:“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注:教师可以适当地解读:城邑选址一定要选在高亢之处,但不能离水源太远,要有足够的用水;反过来说,城邑选址在低地时,不能离水源太近,否则容易遭受水害,还得修筑防洪设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结合下图,分析北京在地形、地势与河流方面有哪些优势?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内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河流以及一些湖泊,地势较高而不燥,水源充足而无水患之忧,正是“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的最佳注解。 (师:当然,北京作为古都的有利条件还可以从安全、交通、经济等方面分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资料进一步探讨。) 板书: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1.依山向海的地理位置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地形与河流 第2课时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探究活动:观察下列图片,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运用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并归纳出“历史悠久,文明厚重”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15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明长城 明清紫禁城──故宫 15 天坛──明、清帝王祭天和祈福的地方 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群──明十三陵 云居寺──收藏石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15 圆明园遗址 传统民居四合院 传统民居四合院 15 传统民居区──胡同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出示材料:(可让学生读一读)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宏伟的古建筑、优美的园林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居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集中了许多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据统计,北京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4个,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4个,其他确定有文物价值尚待确定保护级别的有4 000余处。现已出土文物达10万件之多。在众多的文物之中,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有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明十三陵,有我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香山公园及圆明园遗址公园,等等。具有历代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古寺庙2 600多座,其中有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寺潭柘寺,有收藏石经最多、堪称世界之最的云居寺,有我国最大戒台的戒台寺,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天坛祈年殿,有居于全国第二位的祭孔古建筑──孔庙,有以纪念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而兴建的文天祥祠、于谦祠、袁崇焕祠、杨椒山祠等。还有近代现代名人的纪念地,如鲁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蔡元培故居、茅盾故居、齐白石故居、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故居等。 阶段小结: 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 15 (承转)作为国家的首都,今天的北京有着哪些特殊的城市职能呢? (三)城市职能 探究活动: 依次观察下列三组图片,讨论它们分别体现了北京哪些方面的城市职能?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运用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并归纳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学习地理的习惯和能力。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权力机构 ──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中南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1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最高司法机构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肩负着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15 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家大剧院 CCTV大楼 15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这里有包括北大、清华等全国顶级大学在内的上百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类科研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很多著名的国家级博物馆、展览馆……因此,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美国驻华大使馆 15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法国驻华大使馆 2014年北京APEC峰会 15 外交部大楼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北京有众多的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多次成功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是中国与世界联系与交流的中心。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板书: 1.政治中心 2.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 承转:神奇的北京,美丽的北京,伟大的北京,今天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四)现代化的大都市 探究活动: 自学教材39页到41页。总结:教材从哪几个角度举例说明了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和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阶段小结: 1.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建设 2.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 3.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4.传统建筑的保护 承转:那么,北京是否就完美无缺了呢? (五)北京的尴尬──环境与发展 探究活动: 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并为北京的发展出谋划策。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这一地理科学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和谐的发展观。 15 材料一:雾霾中的天安门 材料二:沙尘中的北京 材料三:保护?发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注:雾霾、沙尘暴等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单靠北京自己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在学生探究和讨论时,并不要求得出一个圆满的结论,只要能体现“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就应该给予肯定。) 15 课堂小结:随着北京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发展与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到二者的和谐共存和良性互动,如何使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作业: 1.搜集资料,说明北京现代化发展的成就。 2.搜集资料,说明北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矛盾。 七、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从教材的编写来看,本节内容并没有像一般区域地理那样按部就班,而是把“古都”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古都有利的自然条件出发,探究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从而承载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的要求。这种编排,很好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路,但也同时给教师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搜集相应的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除“自然环境”以外,北京的“历史传统”“城市职能”“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多以感性知识为主。看起来很简单,几乎没什么可“讲”。因此,提供典型的、直观感性的材料,由学生去感受、归纳、总结,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课标中对北京的表述是放在“认识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部分,这本身就隐含着“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的要求。但这一节不是纯粹的环境教育课,通过认识北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建议并通过彼此碰撞交流获得相应的思想感悟即可,在课堂上我们没有必要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达成一致。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是这一节我们要让学生达成的重要的学习目标。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大胆地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增删,完成了上述教学设计。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