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 ‎ ‎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缄默(jiān) 驿站(yì) 混淆(yáo) 杳无消息(yǎo)‎ B.蓬蒿(hāo) 甲胄(zhòu) 庇护(pì) 深恶痛疾(wù )‎ C.瞥见(piē) 收敛(liǎn) 迁徙(xǐ) 相形见绌(chù)‎ D.徘徊(huí ) 弥漫(mí) 贪婪(lán) 前仆后继(pū)‎ ‎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嬉戏 文绉绉 翻来复去 沾沾自喜 B.侮辱 赤裸裸 沧海桑田 误入歧图 C.媲美 栖息地 震耳欲聋 消遥法外 D.陷阱 啮齿类 众目睽睽 抛砖引玉 ‎ ‎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照片上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军人,另一个是一位莘莘学子。‎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在这个封闭的山村,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D.转眼间,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真是满城风雨。‎ ‎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B.放假了,小罗建议去云南丽江,小韦建议去海南三亚,我同意她的建议。‎ 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很快有了进步。‎ ‎ ‎ ‎5. 下列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割须弃袍、光脚迎接许攸的都是曹操。‎ B.“身长八尺,豹头环眼,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坐下嘶风赤兔马”这是对刘备的描写。‎ C.“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的是张飞。‎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是诸葛亮。‎ ‎ ‎ ‎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B.“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指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C.“汗青”指史册;“鸿雁”常用来指书信;“桑梓”指家乡。‎ D.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俄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简爱》。‎ 二、(25分)‎ ‎ ‎ ‎ 课内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箧曳屣 负:背 B.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被子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 ‎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当余之从师也何陋之有 B.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真无马邪 ‎ ‎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是宋濂,他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B.“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本文是一篇赠序。‎ C.在文中,作者板起面孔说教,要求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D.选文运用对比,意在指出,精神的积累,知识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 ‎ ‎ 课外文言文阅读         齐有甄(zhēn)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④‎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⑥‎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选自宋•庞元英《谈薮》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注释】①甄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质:抵押。⑤檀越:佛教用语,称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⑥郫(pí):县名,在四川省。 ‎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彬 得 金 送 还 西 库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________‎ ‎ ‎ ‎(3)本文通过记述甄彬得金不昧、谢绝酬谢、深得太祖信赖等三件事,表现了甄彬________品质。‎ ‎ ‎ ‎ 诗歌阅读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抒发了 ________的情感。‎ ‎ ‎ ‎(2)赏析诗歌首句“悠悠”的表达效果。‎ ‎ ‎ ‎ 根据原文默写 默写 ‎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2)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 ‎(3)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 ‎(4)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5)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 ‎(6)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6分)‎ ‎ ‎ ‎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歇后语。 ‎ ‎(1)哑巴吃黄连﹣﹣________。‎ ‎ ‎ ‎(2)泥菩萨过河﹣﹣________。 提示:从以下词语中选择:自身难保、一言不发、有苦说不出、痴心妄想。‎ ‎ ‎ ‎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是幸福;灯光下一次醉心的阅读是幸福;________;________。只要用心体会,幸福俯拾皆是。 ‎ 四、(27分)‎ ‎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城市名片﹣﹣街头雕塑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就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过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都江堰市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必须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就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雕塑大小也因环境需要而不同。         ③现代城市布设街头雕塑,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感受。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过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过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好的街头雕塑会让我们对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记忆犹新。从城市雕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特别是一些国际大都市,一些有历史沉淀的城市,都十分重视街头雕塑。⑤《旅行者》雕塑,坐落在巴黎街头。艺术家以旅行者为灵感,创作了几组雕塑作品,它们的身体都有一部分被抹去,就像是从时光隧道突然出现一般,给游客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⑥《多瑙河畔的鞋子》,位于布达佩斯的多瑙河堤岸上。1944年10月15日,纳粹士兵将大批犹太人掳掠到多瑙河畔枪杀,勒令他们脱下鞋子并向他们射击,尸体随即掉进多瑙河中,只剩下鞋子留在岸上。2004年,匈牙利雕塑家鲍乌埃尔•久洛制作了60双不同的铁鞋,放置在当年的屠杀发生地。一双双锈迹斑斑的铁鞋静静地在多瑙河畔,方向一直朝着河水,绵延20多米。很多人在鞋里放入鲜花表示悼念。         ⑦小美人鱼雕像是丹麦的历史名胜和旅游景点,由丹麦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以安徒生《海的女儿》主人公为原型创作,于1913年安放在哥本哈根港口的一块花岗岩石基座上。铜像高约1.5米,重175公斤,基座直径约1.8米。丹麦人民敬佩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操,为了永恒地纪念她,精心制作了这座小美人鱼铜雕像。雕像的模特儿有的说是参加当时在丹麦皇家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有的说是雕刻家的夫人。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其下肢为鱼尾形,上体为一形象逼真的美女,神情宁静,面容略有几分羞怯、忧郁。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⑧街头雕塑 往往会对一个城市的品位产生重大影响。它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1)文章以“城市名片﹣﹣街头雕塑”为题有什么好处?‎ ‎ ‎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 ‎ ‎(3)文章第⑧段,“街头雕塑 会对一个城市的品位产生重大影响”一句中,“往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解。‎ ‎ ‎ ‎         人在路上书为伴         ①这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办公室里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年轻、爱笑、胸无城府……有几日,小姑娘突然安静了许多,手里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看。有一天,小姑娘说买了本《红与黑》问我看不。“噢,看吧。”出于礼貌,又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才开始买书、读书的。这理由听起来挺好笑,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有层波澜发自心底。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读书这事一开头便收不住了尾。         ②我曾自称“山人”,自由、随性,看书也一样,《红与黑》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我一目十行地看,有时干脆直接翻页,这可能还是我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养成的习惯。《红与黑》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印象中也只有聪明的于连和那个仪态华贵的瑞纳夫人,至于弄明白小说深层次揭示的社会的“红”或“黑”,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书是读完了,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谁知小姑娘还在不断地从网上买书,并不断地问我“看不看”,我也就煞有介事地把书摊在办公桌上,有心无心地看看。时间长了,反到觉得这比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家长里短好。         ③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         ④(A)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犹太小姑娘莉赛尔瑟缩在战争的瓦砾旁,怀里抱着爸爸的手风琴,哭泣着,手风琴再也不会发出声响,一如我眼中的泪水流进了心里无声无息。看完《静静的顿河》《偷书贼》,我意犹未尽,又主动看了《安妮日记》,因为我想从书中找到犹太人的“魂”,弄明白那个在沙漠中建国的以色列如何在全世界面前赢得自尊。         ⑤记得有一次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后,我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却说已经看过三遍了。我愕然,惭愧,自感肤浅。从此,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         ⑥时间在流淌,随着时间流淌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摆渡者》《红树林》《白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简爱》……从图书馆借,从小姑娘手里借,从语文老师那里借,这些书,很多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我也开始网购,书到了,我很认真地打开包装,在扉页的右上角贴一枚心仪的邮票,算是表达一种虔敬,也算是一种仪式吧。(B)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⑦我享受那一刻的美,那是压缩了的故事,那是整个世界。         ⑧书越来越多,就像朋友围在我身边。读到精彩处,我会合上书,让自己静一静,有时觉得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茶余饭后,散步归来,或是日光灼灼,或是小雨霏霏,在放有长寿花的小桌上泡一杯绿茶,在茶香里翻开书……         ⑨喜欢书的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风景,只是现在看到的风景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内涵。小到每次上下班走过的缠在尖山山腰的小路、县城不远处的矮山,大到暑假去过的海滨、名山、青藏高原。坐在长满石楠花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摆渡人》中的那个小男孩崔斯坦,还有那个体弱志坚的小姑娘迪伦穿行在另一个世界的荒原的情景。他们奔到了第几个小屋?是否已经疲惫不堪?壁炉里的火是否温暖?我的思维在眼前的风景里跃动。左边的落日已经接近地平线,这时《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告诉我“时间没变,是我在变”。         ⑩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在一个最适宜读书的环境里,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 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 。那个将我带入读书世界的小姑娘﹣﹣现在,我已经把她当作我的“老师”了。我想,她将来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作者:张尚仓,有删改) ‎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读书状态的四个变化。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 ‎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A)处加点的词语。 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 ‎ ‎ ‎(3)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 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 ‎ ‎ ‎(4)谈谈对第⑩段中画线句“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一句的理解。‎ ‎ ‎ ‎(5)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五、(50分)‎ ‎ ‎ ‎ 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600字左右(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别能力。‎ ‎【解答】‎ A有误。“混淆”的准确读音“xiáo”,注意“缄默”的读音。 B有误。“庇护”的准确读音“bì hù”,注意“深恶痛疾”的读音。 C准确。注意“收敛”“迁徙”的读音。 D有误。“徘徊”的读音是“pái huái”,注意“前仆后继”的读音。‎ ‎2.‎ ‎【答案】‎ D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解答】‎ A有误。“翻来复去”的准确书写“翻来覆去”,注意“文绉绉”的书写。 B有误。“误入歧图”的准确书写“误入歧途”,注意“侮辱”的书写。 C有误。“消遥法外”的准确书写“逍遥法外”,注意“震耳欲聋”的书写。 D准确。 注意“陷阱、众目睽睽”的书写。‎ ‎3.‎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 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 B.各有千秋:每一事物都有独自的特色。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C.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常理。常误用为不能理解或是做的事情不可思议,无法轻易理解。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D.满城风雨:说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属望文生义,是错误的;‎ ‎4.‎ ‎【答案】‎ D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语意重复,去掉“造成的”; B.产生歧义,“我同意她的建议”到底是谁的不确定; C.并列不当,“衣物”不是学习用品,去掉“学习用品”; D.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解答】‎ ACD.表述正确; B.有误,“豹头环眼”是对张飞的描写,“坐下嘶风赤兔马”是对关羽的描写;‎ ‎6.‎ ‎【答案】‎ D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学常识。‎ ‎【解答】‎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简爱》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二、(25分)‎ ‎【答案】‎ C B ‎(1)C(2)B(3)C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解答】‎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C项中句子的意思是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披,穿着。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释义。 A.前一个之的意思是用在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的意思是宾主前置的标志。 B.两个而的意思是却。 C.前一个以的意思是因为。后一个以的意思是用。 D.前一个其是代词他们。后一个其表示反问语气。 故选B。‎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可知,在文中,作者并没有说教,而是采用现身说法,叙述了自己在年轻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目的在于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故C项分析有误。 答案:(1)C(2)B(3)C ‎【答案】‎ 彬得金/送还西库 和尚就用一半金子给他作为酬谢,两个人推辞往复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诚信、廉洁、处事谨慎、得金不昧 ‎【考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齐朝的时候有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他有一次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西库作抵押换了一些钱用,后来拿钱去赎苎麻,回来后在麻里发现用一条手巾包着的五两金子。甄彬将金子送还西库。管理西库的和尚非常吃惊地说:“近来有人用金子抵押换钱。因为匆忙,没有记清放到什么地方了,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和尚就用一半金子给他作为酬谢,两个人推辞往复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和尚赞叹地说:“五月天气仍然穿着皮袄背柴草的人,竟然是拾金不昧的君子!”后来甄彬被任命为郫县县令,将要去上任之前,去向太祖皇帝辞行,同时去辞行的一共有五位官员。太祖皇帝告诫他们一定要注意保持廉洁,唯独对甄彬说:“你昔日有还金的美名,所以对你就不用嘱咐这些话了。”‎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彬 得 金 送 还 西 库”的意思是:甄彬将金子送还西库。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根据意思停顿:彬得金/送还西库。‎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辄:就;以:用;.仰:恭敬,往复,是指往而复来。句意为:就用一半金子给他作为酬谢,两个人推辞往复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分析题干中通过记述甄彬得金不昧、谢绝酬谢、深得太祖信赖等三件事,表现了甄彬诚信、廉洁、处事谨慎、得金不昧的品质。‎ ‎【答案】‎ 冷寂凄清,悲愁、孤寂和思亲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翻译: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 ‎【考点】‎ 羁旅诗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鉴赏能力。《端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身处异乡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四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前两句写诗人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后两句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此诗借景抒情,格律工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解答】‎ 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把握。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字词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诗人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依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答案】‎ 千里共婵娟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举杯销愁愁更愁 海内存知己 独怆然而涕下 不汲汲于富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举杯销愁愁更愁。(重点字:销)‎ 海内存知己 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 不汲汲于富贵(重点字: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汗)‎ 三、语言运用(6分)‎ ‎【答案】‎ 有苦说不出 自身难保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 ‎【解答】‎ 有苦说不出;‎ 自身难保。‎ ‎【答案】‎ 假日里一次快乐的远足是幸福,春雨中一次悠闲的漫步是幸福 ‎【考点】‎ 续写补写 ‎【解析】‎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仿写句要注意幸福的内在含义。注意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解答】‎ ‎ 示例1:假日里一次快乐的远足是幸福;春雨中一次悠闲的漫步是幸福。 示例2: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是幸福;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是幸福。‎ 四、(27分)‎ ‎【答案】‎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街头雕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其能表现一个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的作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坐落在巴黎街头的《旅行者》的雕塑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好的城市街头雕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能删去。“往往”是“常常”的意思,表限制,是说街头雕塑常常会对一个城市的品味产生重大影响;去掉后,就变为城市雕塑一定会对一个城市的品味产生重大影响,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街头雕塑,文章开篇点明说明的对象,接着分别介绍街头雕塑的分类,设置街头雕塑要考虑的因素以及街头雕塑的作用。‎ ‎【解答】‎ 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街头雕塑,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的对象;同时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了街头雕塑的对城市的作用,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第五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以《旅行者》雕塑为例,来说明“城市雕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理解了这些后,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来整理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题时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往往”表示大部分情况,意思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街头雕塑是会对一个城市的品位产生重大影响的,但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删去,意思说是在所有情况下它都会对一个城市的品位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过于绝对化。‎ ‎【答案】‎ ‎①出于礼貌被动地读; ②渐入佳境,欲罢不能; ③主动地、自觉地借书以至买书读(或:读书的心日益沉静); ④享受读书,精神得到升华。‎ 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我”想象到了书中初春桦树刚发芽的淡淡清香与葛利高里坐在树下,战马啃吃着青草的场景,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书里的故事让作者欲罢不能,读书时被书中情境深深陶醉的情景。‎ 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我”打开刚刚收到的书籍时的情形,表现了“我”收到书时的激动与对书的热爱之情。‎ 示例: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和浮华,“我”更认真地工作,更积极地生活。表达了“我”对书籍的热爱以及书籍对“我”的深刻影响(或“巨大力量”)‎ 示例一:对比。如,把小姑娘喜爱读书与我自由、随性阅读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不真正喜欢读书的特点,为下文写我在小姑娘的影响下,逐渐喜欢读书、以书为伴做了铺垫。(或:如,“我”一开始不喜欢读书与最后以书为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对读书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书籍对“我”的影响之大。) 示例二:设置悬念。文章第①段写小姑娘的理由好笑但“我”笑不出来,以及“我”一开头便收不住尾,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三: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我”认为小姑娘胸无城府到最后“我”把她当作“我”的“老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表现出小姑娘对“我”读书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中心。 示例四:铺垫。文章第⑤段写读完一篇长篇小说后,推荐给朋友而朋友却已看过三遍,我倍感惭愧、自觉肤浅,为下文写“我”静心读书、享受读书作铺垫。‎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自己爱上读书的过程:我先是出于礼貌被动地读书;接着渐入佳境,欲罢不能;然后主动地、自觉地借书以至买书读;现在我是享受读书,精神得到升华。文章以“我”对书态度的转变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以及从书中获得的深刻启示。‎ ‎【解答】‎ 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态度的梳理。解答此题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理清写作思路,从中找出人物在不同阶段对书的不同态度描写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文章开始写那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读书,并不断地将她阅读的书给我看,从第二段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并不爱读,只是出于礼貌,大致地阅读;第三、四段,写“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第五、六段,主要写“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并开始主动的借书买书来读;最后第七至十段,则写读书对我的影响,“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嗅,是“用鼻子辨别气味”的意思,在这时是的是我的读书感受,意思是说我读书入迷,已沉浸在书中描绘的境界中去了。突出我陶醉于书的程度之深。‎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按题干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捏”“松开”“回味”都是对我读书时的动作描写,“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是对读书时的心理描写,动作与心理表现了我对书的喜爱,以及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从文中表述的“我”对书的态度变化过程,以及本段的“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一句,可以看出画线句子主要表达书对我的影响力之大,是它改变了我的思想,并催我上进,“认真地工作”,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感激与赞美。‎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很多,比如将小姑娘的读书方式与我的读书方式形成对比;开篇以对小姑娘读书目的觉得好笑来设置悬念,引出下文;还有比如首尾呼应、前后铺垫等,写出其中的一点,并能结合文章的内容稍作分析即可。‎ 五、(50分)‎ ‎【答案】‎ 敬佩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解析】‎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这样的人”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空白处需要补充的是自己对这样的人的心理感觉。比如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这样的人让我讨厌,这样的人让我无语等。表现其人的性格特征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表现自己的对这样的人的心理感觉是写作的主旨。从生活中选择人物和事件,写真人真事,力求表现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首段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点明我对某人的心理感觉,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人的特殊之处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 ‎【例文】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天,一个普通的周末,我像往常一样去上课。 那天下着雪,刮着风,路上的行人很少,应该都在有着暖气的房间里休息吧。当我快要走要上课的地方时,我发现在我前方不远处有一个老人,他站在路边上,似过似不过的样子,他穿着很简陋,上面还有补丁,他穿的衣服很少,时不时地颤抖。我看着这位老人,心里升起了一连串的问号:他为什么不回家呢?他的家人呢?这么冷的天他的家人怎么忍心让他穿那么少还出去呢? 正当我想去问一下这个老爷爷时,他向前迈了一步,紧接着他就倒在了路边,我紧张、害怕起来了。我跑到老爷爷身边并大声呼救,不一会人越聚越多,但无一个人出来帮忙,甚至连打电话叫救护车的人都没有。他们会不会认为我们是碰瓷的?我什么救护知识都不知道,只能在这里干着急,并把上课这件事抛之脑后。大约又过了一两分钟吧,一个长发女人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她看起来也就二十八、九岁吧。她看了看这位倒在地上的老人和这些看热闹的人,说:“你们都呆着干什么,还不打电话叫救护车,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那些人被她这么一说,有的悄悄地走了,有的还是在那里呆着,但也有人拿出手机来拨打120。 她把她身上仅有的一件袄给老爷爷盖上,摸了摸脉,她捏住了老人的鼻子,给他做了人工呼吸。我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感到震惊,她给一位来历不明的老人,并且没有嫌弃老人嘴角上的血渍,做了人工呼吸。她让我佩服,但更多的是感动。 救护车来了,医生把老人抬上了车,而她却不放心,执意要跟着。 人群散了,救护车也开动了,我看着它,直到它消失在我的目光中。 原来这世界上不仅仅有只会看热闹、对别人生死不闻不问、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还有热心、乐于助人、善良的人。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