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是我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的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   (选填“东”或“西”)方,这是利用了   。‎ ‎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a)所示的“喷气火箭”模型: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将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模型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右运动,使气球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如图(b)所示,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   。‎ ‎3.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要进一步验证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4.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金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g取10N/kg)‎ ‎5.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知一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木块之前的状态如图(a),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的水的状态如图(c)、(d)‎ ‎(1)由图(a)、(c)可知: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2)由图(b)、(d)中的木块和烧杯中的水可知,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6.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N,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   ;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篮球受到   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 ‎8.运输液体的槽车,液体上面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前开动时,气泡将向   运动,其原因是   具有惯性。‎ ‎9.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相同高度的实心小圆柱体,质量之比是1:6,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甲、乙两圆柱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 C.在运动场上撑杆跳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 D.航母上的舰载战机着舰时,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和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2.(3分)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3.(3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 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必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 C.静止物体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4.(3分)如图所示,将一杯牛奶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作用力的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牛奶对杯底的压力跟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 B.杯子和牛奶所受的总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 C.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与杯子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5.(3分)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16.(3分)底面积为S的金属块,当放在2S面积的桌面上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A. B.p C.2p D.4p ‎17.(4分)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18.(4分)有相同的两块长方体砖块A和B,如图所示,高5cm,长为L,砖块A有长度露在外面,若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为1500Pa(g取10N/kg),那么(  )‎ A.砖块B对地面压强为1500Pa ‎ B.砖块B对地面压强为2000Pa ‎ C.砖块密度为2×103kg/m3 ‎ D.砖块密度为2.5×103kg/m3‎ 三、简答题和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5分)自行车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如图,小宇学习物理后,对自行车的每一个结构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都做了分析研究,但仍对轮胎上方挡泥板的作用感到困惑,请你帮他解释:‎ ‎(1)如果没有挡泥板,当骑自行车经过泥水路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可以用什么物理知识解释?‎ ‎20.(6分)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4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速度为5m/s。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与速度v满足关系f=kv2中,k=3N•s2/m2.求:‎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 ‎21.(7分)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 ‎(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 ‎(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2.(8分)某犯罪嫌疑人抢劫沙滩上游人的财物后逃离了现场。为了获得相关信息,技侦人员做了如下工作:‎ ‎①调取监控录像分析发现,其逃离时步长约为90cm,步频约为7次/s;‎ ‎②从监控录像上测得人高12cm,海滩上遮阳伞高18cm;‎ ‎③现场勘测:遮阳伞高2.7m;一只鞋印面积为250cm2;将底面积为2cm2,重4N的物体放在沙滩上留下的印痕与嫌疑人脚印印痕深度相同。求:‎ ‎(1)犯罪嫌疑人身高约为多少?‎ ‎(2)犯罪嫌疑人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3)逃离1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离作案现场有多远?‎ 四、实验和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7分)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   两行数据进行比较。(填序号)‎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作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24.(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半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相同。‎ ‎(2)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3)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 ‎(4)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6)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5.(7分)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刚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以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由序号为1、2、3的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填字母)‎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   的三次实验 ‎(3)根据表中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选墳“能”或“不能”)‎ ‎(4)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窝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5)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 果更好,图乙实验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6)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山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7)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 实验条件 序号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表面情况 压力/N 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8‎ ‎1.6‎ ‎2‎ 平放 木板 ‎12‎ ‎2.4‎ ‎3‎ 平放 木板 ‎16‎ ‎3.2‎ ‎4‎ 侧放 木板 ‎16‎ ‎3.2‎ ‎5‎ 竖放 木板 ‎16‎ ‎3.2‎ ‎6‎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8‎ ‎2.4‎ ‎7‎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8‎ ‎4.0‎ ‎26.(7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合理,其原因是   。‎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4)丙组同学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的细绳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a)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b)本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流浪地球》这部影片是我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的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上。由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 东 (选填“东”或“西”)方,这是利用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判断。‎ ‎【解答】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东方,从而获得一个向西的反作用力,这是利用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相互性,知识点较简单,要记住。‎ ‎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a)所示的“喷气火箭”模型: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将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模型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右运动,使气球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空气 ;运动员在练习跳水时,如图(b)所示,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 使物体发生形变 。‎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改变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 ‎(1)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向左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跳板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形状发生改变,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故答案为:空气;使物体发生形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作用的相互性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3.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重力的方向,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要进一步验证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重垂线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 ‎【分析】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解答】解:‎ 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若要进一步验证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还应进行的操作是:观察重垂线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故答案为:不变;观察重垂线是否与水平面垂直。‎ ‎【点评】深入理解重力概念以及重力的方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金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437.5 N,质量是 50 kg.(g取10N/kg)‎ ‎【分析】①‎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已知小狗在地球和金星上受到的重力,可以得到中学生在金星上受到的重力;‎ ‎②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无关。‎ ‎【解答】解:‎ 由图可知,小狗在金星上与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金星上受到的重力:G′=×500N=437.5N;‎ 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在金星上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同,仍然是50kg。‎ 故答案为:437.5;5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质量、重力概念及影响因素的掌握和应用,知道质量决定于物质多少,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是解答的关键。‎ ‎5.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知一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木块之前的状态如图(a),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的水的状态如图(c)、(d)‎ ‎(1)由图(a)、(c)可知: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 ‎(2)由图(b)、(d)中的木块和烧杯中的水可知,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向左运动的小车加速;向右运动的小车急刹车或减速 。‎ ‎【分析】(1)抛开(b)、(d)两图,单独对(a)、(c)两图进行分析。‎ ‎(2)如图小车有两种运动可能,一种是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一种是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利用惯性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a)、(c)可知,此时木块没有倾倒,烧杯内的水液面是水平的,故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小车匀速直线向左运动时,木块或水跟小车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时,木块或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或水向右倾倒。‎ 当小车匀速直线向右运动时,木块或水跟小车一起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突然急刹车时,木块或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木块或水向右倾倒。‎ 故答案为:(1)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向左运动的小车加速;向右运动的小车急刹车或减速。‎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没有说明,把可能存在的现象都分析,不能遗漏。‎ ‎6.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5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5 N,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瓶子静止悬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始终等于瓶子的重力。‎ ‎【解答】解:‎ 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静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等于5N,方向竖直向上;‎ 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仍然静止,则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仍然等于瓶子的重力,即静摩擦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5;不变。‎ ‎【点评】本题首先判断物体处于哪种状态,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进行判断。‎ ‎7.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 具有惯性 ;篮球在飞行中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篮球受到 重力 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根据惯性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进行分析,即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之为惯性,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投掷出去的篮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 因为篮球在飞行中不断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 故答案为:具有惯性;重力。‎ ‎【点评】‎ 知道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8.运输液体的槽车,液体上面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前开动时,气泡将向 前 运动,其原因是 液体 具有惯性。‎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运输车内的水有质量,所以会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液体中的气泡因此会由于水的运动而运动。‎ ‎【解答】解:当汽车向前开动时,液体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向后挤,从而将气泡向前挤压,使气泡向前运动。‎ 故答案为:前;液体。‎ ‎【点评】分析此题最容易出错的点在于气泡与液体都是有惯性的,只是相对于液体的惯性,气泡的质量太小惯性太小,它的运动实际上是受到了液体的影响,而不是气泡自身惯性的影响。‎ ‎9.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700 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 变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分析】(1)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题意求出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即为受力面积,根据p=求出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将阴影部分切除,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G=7N;‎ 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700Pa;‎ 设长方体的底面积为S,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因为S′<S,所以>①‎ 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设剩余部分的重力为kG,则受力面积为kS,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kG,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②;‎ 由①②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小。‎ 故答案为:700;变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压强的计算及大小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公式p=,将两次压强的大小均与比较。‎ ‎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的相同高度的实心小圆柱体,质量之比是1:6,那么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3:1 ;甲、乙两圆柱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3:1 ‎ ‎【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 ‎(2)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据此求出等高的实心实心圆柱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解:(1)由图(a)可知,当V甲=V乙=20cm3时,m甲=60g,m乙=20g,‎ 由ρ=可得,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 ‎(2)因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 所以,等高的实心圆柱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故答案为:3:1; 3:1。‎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两物质的密度之比和规则形状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强的表达式p=ρgh的应用。‎ 二、选择题(共26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11.(3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 C.在运动场上撑杆跳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 D.航母上的舰载战机着舰时,战机对拦阻索的作用力和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分析】(1)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长;‎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且不相互挤压的桌子,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故B错误;‎ C、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发生了弹性形变。撑杆要恢复原状,会产生弹力;故C正确;‎ D、作用效果不同,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作用效果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间的作用力,知道力的概念即可正确解题。‎ ‎12.(3分)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 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失重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难度不大。‎ ‎13.(3分)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 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必定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 C.静止物体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解答】解:‎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就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故B错误;‎ C、静止物体可能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是受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力的关系,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4.(3分)如图所示,将一杯牛奶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作用力的情况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牛奶对杯底的压力跟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 B.杯子和牛奶所受的总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 C.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与杯子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 D.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1)上口大、下底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所装液体重;上口小、下底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所装液体重;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所装液体重;‎ ‎(2)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进行判断;‎ ‎(3)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两个物体上。‎ ‎【解答】解:‎ A、由图可知,上口大、下底小的容器,牛奶对杯底的压力F=pS=ρghS<G牛奶,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所装液体重和杯子重之和,所以这两个压力不相等,故A错误;‎ B、杯子处于静止状态,杯子和牛奶所受的总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B正确;‎ C、杯子受到牛奶的压力小于杯子和牛奶所受的总重力,所以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与杯子受到的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等于杯子和牛奶的重力之和,所以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的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力的特点、二力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是易错题。‎ ‎15.(3分)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分析】(1)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就是滑动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就是滚动摩擦;‎ 两个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A、木块A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木块A相对于地面,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正确;‎ C、拉动速度变大时,木块A与木板之间的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故C错误;‎ D、木块A所受摩擦力是长木板作用的结果,它的方向是向左。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对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都属于基础知识。‎ ‎16.(3分)底面积为S的金属块,当放在2S面积的桌面上时,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凳面上时,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  )‎ A. B.p C.2p D.4p ‎【分析】箱子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F=G不变,要使压强最小,就我必须使受力面积最大,由此可以得出第一种情况受力面积最大S1=S,第二种情况受力面积最大S2=S,再由压强公式分析求解。‎ ‎【解答】解:∵箱子在水平桌面上,‎ ‎∴对桌面压力:F=G 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最大受力面积S1=S,p=;‎ 当放在面积为S的水平桌面上时,箱子对桌面的最大受力面积S2=S,p′==2;‎ ‎∴p′=2p。‎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的比较,知道在压力一定时,产生的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17.(4分)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的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惯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8.(4分)有相同的两块长方体砖块A和B,如图所示,高5cm,长为L,砖块A有长度露在外面,若砖块A对砖块B的压强为1500Pa(g取10N/kg),那么(  )‎ A.砖块B对地面压强为1500Pa ‎ B.砖块B对地面压强为2000Pa ‎ C.砖块密度为2×103kg/m3 ‎ D.砖块密度为2.5×103kg/m3‎ ‎【分析】设图中一块砖的底面积为S,重力为G,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表示出A对B的压强,砖块B对地面压力等于两块砖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等于一块砖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砖块B对地面压强,根据G=mg=ρVg=ρShg求出砖块密度。‎ ‎【解答】解:设图中一块砖的底面积为S,重力为G,‎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A对B的压强:‎ pA===1500Pa,‎ 整理可得:=1000Pa,‎ 则砖块B对地面压强:‎ pB===2×1000Pa=2000Pa,故A错误、B正确;‎ 由G=mg=ρVg=ρShg可得,砖块密度:‎ ρ==×=1000Pa×=2×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和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三、简答题和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 ‎19.(5分)自行车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如图,小宇学习物理后,对自行车的每一个结构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都做了分析研究,但仍对轮胎上方挡泥板的作用感到困惑,请你帮他解释:‎ ‎(1)如果没有挡泥板,当骑自行车经过泥水路面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可以用什么物理知识解释?‎ ‎【分析】根据题意,可从惯性知识的角度来分析,当骑自行车经过泥水路面时发生的现象。‎ ‎【解答】答:(1)如果没有挡泥板,当骑自行车经过泥水路面时,泥水会在车轮的带动下向上运动,甩到车身和人身上;‎ ‎(2)这种现象可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当泥水粘到车轮上时,车轮向前转动,改变了自己的方向,而泥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上甩起。‎ ‎【点评】‎ 从惯性的角度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是此题考查的真正目的,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20.(6分)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4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速度为5m/s。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与速度v满足关系f=kv2中,k=3N•s2/m2.求:‎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 ‎【分析】(1)已知高度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根据f=kv2中,k=3N•s2/m2求出阻力,然后根据力的平衡得出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 ‎【解答】解:‎ ‎(1)根据v=可得,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t===0.8s;‎ ‎(2)由题意得,匀速下落时有:f=kv2=3N•s2/m2×(5m/s)2=75N,‎ 故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G=f=75N。‎ 答:‎ ‎(1)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0.8s;‎ ‎(2)降落伞和重物的总重75N。‎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21.(7分)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 ‎(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 ‎(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分析】(1)根据G=mg即可求出石柱的重力;‎ ‎(2)先根据V=Sh求出体积,再根据ρ=求出密度;‎ ‎(3)根据即可求出石柱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已知:m=150kg,S=0.15m2,h=0.4m 求:G、ρ、P 解:(1)G=mg=150kg×10N/kg=1500N;‎ ‎(2)V=Sh=0.15m2×0.4m=0.06m3‎ ‎=2.5×103kg/m3‎ ‎(3)=1×104Pa 答:石柱的重力为1500N,石柱的密度为2.5×103kg/m3,石柱对地面的压强为1×104Pa。‎ ‎【点评】会熟练应用重力的计算公式,会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密度的大小,会灵活应用压强的计算公式。‎ ‎22.(8分)某犯罪嫌疑人抢劫沙滩上游人的财物后逃离了现场。为了获得相关信息,技侦人员做了如下工作:‎ ‎①调取监控录像分析发现,其逃离时步长约为90cm,步频约为7次/s;‎ ‎②从监控录像上测得人高12cm,海滩上遮阳伞高18cm;‎ ‎③现场勘测:遮阳伞高2.7m;一只鞋印面积为250cm2;将底面积为2cm2,重4N的物体放在沙滩上留下的印痕与嫌疑人脚印印痕深度相同。求:‎ ‎(1)犯罪嫌疑人身高约为多少?‎ ‎(2)犯罪嫌疑人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3)逃离1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离作案现场有多远?‎ ‎【分析】(1)本题可以参考地图上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身高比和伞高比是相等的;‎ ‎(2)脚印印痕深度相同,即压强相等,据此列方程求解;‎ ‎(3)知道步频和时间,可求步数,知道步长,可求走的距离,即犯罪嫌疑人离作案现场有多远。‎ ‎【解答】解:‎ ‎(1)由题知,L人:L人′=L伞:L伞′,‎ 即12cm:L人′=18cm:270cm,‎ 解得:L人′=180cm=1.8m;‎ ‎(2)由题知物体和嫌疑人产生的压强相等,‎ 即p物=p人,‎ 由p==得:‎ ‎=,‎ ‎=,‎ 解得:G人=500N;‎ ‎(3)10分钟嫌疑人的步数:‎ n=7次/s×10×60s=4200次,‎ 则s=90cm×4200=3.78×105cm=3.78×103m;‎ 答:(1)犯罪嫌疑人身高约为1.8m;‎ ‎(2)犯罪嫌疑人的体重大约是500N;‎ ‎(3)逃离10分钟后,犯罪嫌疑人离作案现场有3.78×103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身高和距离根据生活经验就可以求解。‎ 四、实验和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3.(7分)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4.5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1 、 2 两行数据进行比较。(填序号)‎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小明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作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 ‎【分析】(1)先明确小明与小丽的猜想内容是什么;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 ‎(2)①通过查表可知,当拉力为0时,橡皮筋的总长度是4.5cm,这个数值就是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等于橡皮筋的总长度与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长度之差,橡皮筋的总长度L4=6.3cm,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长度L0=4.5cm,△L=L4﹣L0;‎ ‎③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需要对1、2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没挂钩码时的长度,就是数据中最前一列的橡皮筋长度;表格中的数据应根据1、3行的比值规律来分析得出;比较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应比较1、3;比较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应比较1、3行,看每次测量数据的比值是否相同,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知道拉力之外还需要知道橡皮筋的长度,因此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由表中数据知:‎ ‎①当F=0N时的橡皮筋长度即为L0=4.5cm;‎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L0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即6.3cm﹣5.7cm+1.2cm=1.8cm。‎ ‎③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 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故小亮的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1)刻度尺;(2)①4.5;②1.8;③1、2;④小明;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 (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用补充内容的方式来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原理,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了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24.(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半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速度 相同。‎ ‎(2)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b (选填“a”、“b”或“c”)。‎ ‎(3)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远 。‎ ‎(4)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实验 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推理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6)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 ‎(4)假如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5)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应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b步骤错误,因为在斜面上铺上棉布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就不能保持初速度相同了;‎ ‎(2)实验中,应控制小车从相同的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故b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不应该把棉布铺在斜面上;‎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也许,则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表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 ‎(5)由上分析可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6)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1)速度;(2)b;(3)远;(4)匀速直线;(5)实验;推理;(6)改变。‎ ‎【点评】此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实验结论得出方法,要注意推理法的应用。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分析时,要分析控制的量和改变的量,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各实验的掌握。‎ ‎25.(7分)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刚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以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由序号为1、2、3的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 A (填字母)‎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 1、6、7 的三次实验 ‎(3)根据表中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不能 (选墳“能”或“不能”)‎ ‎(4)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的知识可知,弹窝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5)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 果更好,图乙实验中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6)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山的摩擦力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7)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 实验条件 序号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表面情况 压力/N 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8‎ ‎1.6‎ ‎2‎ 平放 木板 ‎12‎ ‎2.4‎ ‎3‎ 平放 木板 ‎16‎ ‎3.2‎ ‎4‎ 侧放 木板 ‎16‎ ‎3.2‎ ‎5‎ 竖放 木板 ‎16‎ ‎3.2‎ ‎6‎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8‎ ‎2.4‎ ‎7‎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8‎ ‎4.0‎ ‎【分析】(1)分析表格中的物理量,哪个变量不同,就是验证哪个猜想。‎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运动速度不同;‎ ‎(4)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出的,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因此,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行;‎ ‎(5)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判断是否容易操作和便于读数,据此找出两种方式的不同;‎ ‎(6)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使用时,在竖直方向上调零;弹簧在水平方向上使用时,在水平方向上调零。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时,由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受到重力作用,零点偏下。当弹簧测力计水平使用时,弹簧测力计挂钩的重力对水平使用没有影响,所以零点偏向拉环处;‎ ‎(7)首先思考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的原因,再思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解答】解:‎ ‎(1)分析表格数据,接触面、放置都相同,压力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所以小慧验证的是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即猜想A。‎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积相同(即木块放置的方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选取序号为1、6、7的三次实验;‎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运动速度不同,表格中没有有关速度的数据,故不能探究D;‎ ‎(4)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大小相等;‎ ‎(5)在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操作上必须要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操作较为困难。‎ 实验改进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上不一定要匀速直线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相对固定,便于读数。‎ ‎(6)当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时,挂钩受到重力作用,零点远离拉环。当弹簧测力计水平使用时,挂钩的重力对测量没有影响,零点靠近拉环,所以弹簧测力计在竖直调零,在水平拉动木块时,测量的力小于实际的滑动摩擦力。‎ ‎(7)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由于下雪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造成的,因此要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在路面上撒炉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增大压力等。‎ 故答案为:(1)A;(2)1、6、7;(3)不能;(4)二力平衡;(5)不一定;(6)小于;(7)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分析,把握住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结论的基本思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要明确: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等都没有关系。‎ ‎26.(7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合理,其原因是 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改变力的方向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砝码质量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是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4)丙组同学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的细绳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a)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不考虑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b)本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测力计本身未校零 (答出一条即可)。‎ ‎【分析】(1)掌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要从大小上、是否一条直线上,经过实验逐步得出结论;‎ ‎(2)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卡片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在做此实验时,采用了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验时,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 ‎【解答】解:(1)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些;‎ ‎(2)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其中利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小车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用力将小车扭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小车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要发生转动,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实验中选择小卡片,主要为了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由于测力计本身未校零或滑轮的摩擦不同或存在读数误差,会造成实验结果误差。‎ 故答案为:(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不考虑;测力计本身未校零。‎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需要注意问题及实验中的一些重要步骤,一定要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道基础的实验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