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达标检测试卷02含解析新版 人教版
期末达标检测试卷02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对静止和运动的说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开车司机是运动的; B.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地面作为参照物; C. 小军骑摩托车匀速通过一座桥,以摩托车为参照物,小军是静止的; D.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A.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开车司机相对汽车的位置不变,我们说司机是静止的。所以A选项的观点错误; B.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如果选船作为参照物时,船和山的位置发生改变,山是运动的。诗人如果选地面作为参照物时,地面和山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山是静止的。所以B选项的观点错误; C.小军骑摩托车匀速通过一座桥,以摩托车为参照物,小军与摩托车的位置不变,我们说小军是静止的。所以C选项的观点正确; D.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人与灯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所以D选项的观点错误的。 方法策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的相对性。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其方法就是事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观察所要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所研究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不改变,则所研究的物体就是静止的。 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s -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 A.2 -- 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 -- 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 / s D.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答案】 C 【解析】A.2--4s内乙的路程保持8m不变,说明他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4s时乙的速度是0m/s,甲的速度为:, 故B错误; C.0--4s内乙的路程为8m,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D.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所以甲在乙的后面,故D错误。 3.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即: 20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4.下列表格给出了声音在某些介质中的速度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请你分析表格给出的信息,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B.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 C.铁棒中声速是3×108m/s D.若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为1531m 【答案】C 【解析】(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 (2)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3)铁棒中声速是5200m/s; (4)s=vt=1531m/s×1s= 1531m。 5.下面四幅图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见的现象。对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解 20 释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先要根据图中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综合以上分析,知道答案是D. 6.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0 A.凿壁借光 B. 渔民叉鱼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答案】A 【解析】凿壁借光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渔民叉鱼时,由于光的折射,应该向看到的鱼的稍低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故B不正确;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正确.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雨后的彩虹 C.水中的倒影 D.海市蜃楼 【答案】C 【解析】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即: 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水面上景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20 D.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8.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视网膜太靠后,导致眼睛折光能力太强,光线还没有到达视网膜就已经会聚,可佩带凹透镜矫正,所以甲是近视眼成因图,乙是矫正近视眼图,丙是远视眼成因图,丁是矫正远视眼图,故A正确;B、C、D不正确. 9.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 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必须保证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外 C.二维码不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答案】C 20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 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正确; 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10.(2019•菏泽模拟试题)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 【答案】D 【解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0.05t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0.1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45~50g左右。故D符合实际。 11.(2019•东营模拟试题)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0.9×103 植物油 0.9×103 20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A.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比铜和铝的密度都大,故A错误;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植物油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公式m=ρV可知植物油的质量大,故B错误; C.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但密度不同。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不是同一种物质,但密度相等。故D错误。 12.(2018•滨州)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1)在图象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根据图象找出0℃~ 20 4℃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2)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3)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从曲线可看出曲线的最低处即为较深河底的水温; (4)水在0℃~4℃之间具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二、填空题(共8道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 13.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20 14.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m。 【答案】南;北;800 【解析】(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 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 (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v=300km/h﹣120km/h=180km/h=50m/s, 根据v=s/t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s=vt=50m/s×16s=800m。 15.小刚同学在实验室用天平测某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是 g,接着测出石块体积为20cm3,则石块的密度为 kg/m3。 【答案】52.2;2.61×103。 【解析】(1)物体质量=砝码+游码=50g+2.2g=52.2g; (2)石块的密度。 16.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答案】声源;响度 20 【解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1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实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有关。 【答案】12.0;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解析】从光具座上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2.0cm;能够用光屏收集到的都是实像;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简称物距)有关。 18. 请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选填“g”、“kg”或“t”) (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______;(2)中学生小超的质最大约是50_______. 【答案】(1)g;(2)kg 【解析】(1)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2))中学生小超的质最大约是50kg. 19.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 × 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答案】不变 1m3水的质量为1.0×103kg 【解析】矿泉水喝掉一半,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体积也相应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ρ=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m3 20 水的质量为1.0×103kg。 20.(2018•淄博)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甲瓶液体质量 乙瓶液体质量,甲瓶液体密度 乙瓶液体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小于。 【解析】(1)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此时的游码归零,横梁仍然平衡,则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及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液体质量等于乙瓶液体质量; (2)两个瓶子中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液体体积大一些,由ρ=可知甲瓶液体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21.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所以就会在外壁出现水珠。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因为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所以就会在外壁出现水珠。 20 22.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那个要素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什么透镜片做的眼镜。作出说明。 【答案】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凹透镜片。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解析】(1)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分辨出钢琴和二胡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 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四、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23.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 【答案】如图所示。 20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题目中已经作出法线,在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题目中已经作出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做反射光线OB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 24.(2019吉林)请在下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通过入射点做垂直于分界面的法线,然后在法线右侧水里面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5.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对于凸透镜,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20 五、实验探究题(共4道题,第26题6分,第27题4分,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计24分) 26.(6分)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球也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 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答案】(1)振动;(2)振幅;(3)频率. 【解析】(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7.(4分)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支等大的蜡烛A和B。 20 (1)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效果好。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2)选取两支等大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小组一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不能使像与物体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如图乙是小组调节好平面镜放置后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不透光;(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没有与桌面垂直; (4)一次实验不具备普遍性。 【解析】(1)用平面镜做实验,由于不透光,能在平面镜里看见虚像,但不能再平面镜后看见放在像点的蜡烛。(2)取两支等大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不能使像与物体重合的原因是平面镜没有与桌面垂直或者选择的玻璃板太厚。(4)做任何实验只做一次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代表性的,不具有普遍性。 28.(6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0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1)B ;左(2)99 小于(3)熄灭酒精灯(4)液化 【解析】(1)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正确的方法是B;水沸腾前,气泡较少,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没到水面就会消失;而沸腾时,便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左图。 (2)因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要低于100℃。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可以知道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根据气压越小沸点越低,能知道此时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过程中如果不给其供热,把熄灭酒精灯,看看水是否继续沸腾,如果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不需要吸热的;如果不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需要吸热的。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的缘故。 29.(8分)河南安阳市的小亮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沙石工艺品,回到家里后,他想结合当天学过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下这个工艺品的密度。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了托盘天平、量筒,准备了细绳、水和他的工艺品等器材。于是小亮对沙石工艺品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操作过程如下: 20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沙石工艺品的质量。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______。 (3)改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丙所示,则沙石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__g。 (4)他用如图丁所示方法测出了沙石工艺品的体积。则沙石工艺品的密度是_____kg/m3。 【答案】(1)右(2)用手直接拿砝码了(3)52 (4)2.6×103 【解析】(1)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动力臂小了,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增大这个动力臂。 (2)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且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直接用手拿放砝码。 (3)沙石工艺品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50g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指示的数值2g.即沙石工艺品的质量m=52g (4)沙石工艺品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 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沙石工艺品的密度为 20 ρ=m/V=52g/20cm3=2.6g/cm3=2.6×103kg/m3 六、综合计算题(第30题5分、第31题9分,共计14分) 30.(5分)如图是某种型号的轿车,一次该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遇到车速监控检测点。检测点的距离传感器从向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到信号共用了0.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小车时,小车与检测监控点的距离。 【答案】超声波信号遇到小车时,小车与检测监控点的距离为102m。 【解析】s=vt=340m/s×0.6s=204m s′=s/2=102m 31.(9分)寒假期间,小芒在上海工作的舅舅带舅妈乘坐G11次高铁回曲阜,全程750km只用了3h,欢天喜地的小芒邀舅舅舅妈一起游三孔,小芒想送舅妈一件孔子像作为纪念,在一销售处,销售人员向小芒和舅妈推荐一纯铜制品(如图所示),舅妈非常喜欢,但是小芒怕上当受骗,聪明的小芒借旁边水果店大娘的电子秤和一盆水对该孔子像进行了测量;先测出孔子像的质量为4.45kg;再测出一满盆水的质量为7.35kg;将盆中的水全部倒回水桶,然后将孔子像放入盆中,再向盆中倒满水,测出总质量为11.3kg.根据以上数据请帮小芒完成以下计算: 20 (1)G11次高铁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孔子像的体积是多少? (3)孔子像是不是纯铜制品? 【答案】(1)G11次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0km/h; (2)孔子像的体积是5×10﹣4m3; (3)孔子像的密度是8.9×103kg/m3;是纯铜制品. 【解析】(1)知道上海至曲阜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s/t计算出平均速度; (2)根据将孔子像放入盆中倒满水时的总质量求出此时减小的水,利用V=m/ρ求出盆中减小水的体积即为孔子像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孔子像的密度,与铜的密度比较即可. 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