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智取生辰纲》(第1课时)导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2.积累本文重点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预习指导](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1.作者作品人物介绍: 作者:作者是 初的小说家 。 作品:《 》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人物: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2.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完成下列题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杨志提了pō( )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nèn( )地苦! 杨志大骂道:“你们xǐng( )得甚么!” 众军汉道: “这般天气热,wù dì( )不晒杀人!” 6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òu( )死俺!只是打便了!”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qù( ),都软倒了。 (2)根据意思写词语。 (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 ):热得无法抵挡。 (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课后巩固练习 1.填空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代_______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_______》,暗写 等人的定计,明写 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_______________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 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聒(guō)噪 怄(òu)气 B.虞候(hòu)趱(zǎ 6 n)行 C.朴(pō)刀 酷(kù)热 D.嗔(zhěn)怪 怨怅(chàng) 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懂得)什么!”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赋打劫(抢夺财物)客商。 D.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评理,交涉)。” 4.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5.下列言行中全都反映杨志精明性格的一组是( ) ①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②杨志跳起来喝道:“哪里去,且睡了,却理会!”③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④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便打了!”⑤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⑥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什么!”拿了藤条要打。⑦杨志寻思道:“ 6 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⑧杨志哪里肯吃?……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过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自我评价] 书写 分 准确率:优 良 中 差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预习检测(通过检测,引入本课学习) 结合晚修预习检查结果,汇报预习验收情况。 (二) 朗读感知,交流研讨。 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写 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 往东京,在途中被 、 等夺取的经过。 2.按照小说主要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 6 3.请找出课文中的两对矛盾冲突。 (三) 拓展延伸 文章围绕“生辰纲”而展开,杨志等人是千方百计地保护生辰纲,而晁盖等人则是想方设法夺取生辰纲。那么,生辰纲到底该不该被晁盖等人夺走?说说你的看法。 (五)练习巩固 6 要求:完成导学稿部分的课后巩固练习。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