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物理八下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10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本课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1、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该册教科书是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也有这样的特点。‎ ‎ 2、本册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变动,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出发设计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声、光放在前面,光现象安排在声现象之后,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之前,这种处理方式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同时《光现象》在全册有着重要的地位,此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3、《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除了专门安排的探究活动外,还特意安排了“ 科学世界”和“动手动脑学物理”两个栏目。‎ ‎ 其次说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初二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和技能: 通过亲自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和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再次说重点和难点:‎ ‎ 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②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 ‎ 相应对策: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纸接不着像的事实,突破学生在理解虚像概念的难点。(在总结同时,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 ‎ 二、学生分析 ‎ 针对初二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没有形成,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来源:学*科*网Z*X*X*K]‎ 三、教法和学法:‎ ‎ (一)教法指导:‎ ‎ 结合教材编写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 ‎ (二)学法指导:‎ ‎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来源:Zxxk.Com]‎ ‎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 教法、学法的设计主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实验探究过程,同时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辅助,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同时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精神。‎ ‎ 四、教学程序:‎ ‎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及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 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 (一)活动引入:‎ ‎ 小活动:请一位同学在准备好的镜子前照镜子,并做几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 ‎ 提出问题:镜中像的位置、大小跟人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活动比泛泛而谈的语言课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器材:‎ ‎ 1、学生器材:两只长短和粗细都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块,火柴,白纸,刻度尺 ‎2、演示器材:一块平面镜  ‎ ‎(三)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为了更好地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考虑实际情况下,还是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和要求,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 ‎ 通过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结论。从而完成了本节教学的重点。 ‎ ‎(四)板书设计:‎ ‎2.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来源:学科网]‎ ‎(3)物像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虚像。‎ ‎2、虚像   [来源:学&科&网]‎ ‎ (五)、知识反馈(利用小黑板): ‎ ‎1、举出生活中应用平面镜的例子。 ‎ a.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 b.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 c. 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2、一个身高为‎1.8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m处,此时,他与自己的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像高为______,若把镜子放到他原来像的位置,则他与像之间为________,像的大小将_______·‎ ‎3、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家”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 ‎(六)、布置作业:‎ ‎ 1、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 ‎2、在作业本上完成课本P46的第3、4题。‎ ‎3、课本P44 “科学世界”——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及其应用,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来源:学科网]‎ ‎ 我的说稿完了,谢谢各位老师和评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