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七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八上历史第六、七单元测试卷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謇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结合下图,判断他办的实业是( ) A.大生纱厂 B.安庆内军械所 C.轮船招商局 D.天津电报总局 2.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五四运动之后 4.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在( ) A.甲午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D.抗日战争时期 5.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6.戊戌变法期间,近代民营出版业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读书出版社 D.三联书社 7.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8.“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 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 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 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 9.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10.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称“老爷”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补服 11.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和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①“大人,您何时回来” ②“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 A.轮船往来于海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B.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 15.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詹天佑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 A.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民族自强精神 C.以中国为荣的精神 D.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16.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奏定学堂章程》的公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新式学堂的创办 17.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在他编著的一本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本书的名称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农政全书》 18.甲午中日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魏源 B.严复 C.鲁迅 D.陈独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杨鸿年 20.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北伐军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九一八小调》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很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票。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10年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如果所计,10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 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1)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发展实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 (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2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刊地点在哪里?它的栏目内容有哪些? (2)图二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营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由谁创办?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4)中国近代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什么?什么时间成立的? (5)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 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大人、老爷 先生、君 服 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材料二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孙中山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孙中山对材料二现象的认识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怎样对待这种现象的。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B 6.A 7.B 8.B 9.C 10.C 11.D 12.A 13.C 14.D 15.B 16.B 17.B 18.B 19.A 20.D 21.(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企业谋求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国内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没有广阔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22.(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上海。 主要内容:新闻报道、评论、广告等。 (2)商务印书馆。夏瑞芳等人。主要出版新式教科书、自然科学书籍、传统文化典籍、西方学术名著和辞典工具书等,也出版了一些杂志。 (3)《现代汉语词典》等。 (4)中华书局。 1912年。 (5)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3.(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孙中山认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体。 (4)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