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框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框网络改变世界教学设计

‎《网络改变世界》‎ 课题: 《网络改变世界》‎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 单位:‎ ‎ 一、教学内容分析 ‎《网络改变世界》是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和运用已经不逊于甚至超过了教师。但是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网络对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做个全面剖析,以让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参与社会生活。 ‎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热点、生活体验直观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小组调查、观察身边同学沉迷网络的案例,明确其有利及不利的影响,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培养正确的网络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中学生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同时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下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同时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违德违纪违法。‎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0‎ 第一目:“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老师已经从社会热点2019足球世界杯入手导入新课,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 第二目:“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和第三目“网络是把双刃剑”是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知道网络的好处,却不知网络对我们青少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所以本节课老师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网络对我们的毒害,并且让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办法摆脱网络对我们的纠缠。‎ 教学设计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活动"为体验平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进步,了解网络对我们的毒害,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培养正确的网络观。‎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2019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为满足许多球迷的核心需求——找个据点一起看球,腾讯地图推出了“一起看球一起嗨”的活动,打开APP,看到相约合适的餐厅、酒吧,相约球迷伙伴有选择地前往看球,体验世界杯的最狂热的氛围。‎ 总结: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引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 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世界因互联网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更加丰富多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新课内容: 网络改变世界…‎ 学生阅读材料,观察图片。‎ 思考:在世界杯比赛中,人们利用网络做了什么?如果没有互联网,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情景的设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引发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问题的提出也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有话可说,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10‎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P10-16课本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根据导读提纲,回答问题:‎ ‎1.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为什么说网络推动了社会进步?‎ ‎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快速阅读教材P10-16,根据学习目标,自主读文,感知、勾画知识点,探究学习目标及教材中的问题。‎ ‎ 初步感知教材内容,了解教材内容,找出重要知识点,理清脉络,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求新知。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三、感受网络、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活动一:关注自己 情景再现:暑假在家大扫除的我,发现卫生间玻璃台盆常年的污垢很难清洗,怎样清除污渍呢?我灵机一动,何不上网查一下?经搜索,找到了很多小窍门,其中用牙膏清除玻璃污渍便捷,随即一试,玻璃台盆很快擦得洁净如新,我感慨:有了网络生活多方便啊!‎ 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1、互联网出现前后分别可以采取哪些办法?运用这些办法学知识、搜索信息有何不同?‎ ‎2、学生交流学习与搜索信息的不同办法和渠道。‎ ‎ 创设情境,运用图片和学生在学习中搜索信息的经验,形象地感知互联网对信息传递与交流的影响。‎ 10‎ 活动二:关注古今、关注他人 展示图片:从烽火台--信件--电报电话--卫星天线--互联网,古今通讯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1、古今通信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我校学生李某不幸得了肺癌,需要15万医药费,通过“轻松筹”这个平台在2周内筹齐,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过去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友人的情感,如果在今天,杜甫可以最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 活动三:关注身边热点 身边实例:青年徐某是个足球爱好者,2019年3月份在社交网站论坛发布寻求一起去俄罗斯看足球杯的帖子,找到知音后建微信群,组团出游,一起在网上预定机票、酒店、球赛门票,俄罗斯三日游,因为是团队价,所以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网上组团、购票、预定旅游这些措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体现了网络具有什么作用?你在网络上一般做哪些事情?‎ 教师总结:体现了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古今通讯方式的对比。‎ 学生交流通过“轻松筹”为同学筹款的感受。‎ 现场调查:‎ 网上教育、疯狂购物、外卖、摩拜单车、QQ、微信、网络视频会议、网络会诊、订票…‎ 在古今对比和亲身参与“轻松筹”的感受中体会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小结。‎ 通过身边的热点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给生活不仅带来的便利,而且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0‎ 目标导学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展示:2017(第二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 教师总结: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图片展示:“我向总理说句话”我们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激增的网民留言数量说明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党和国家努力保障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深入人心,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学生讨论:‎ ‎1、网络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 ‎2、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 ‎ 让学生了解时政,关注时政。‎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感受网络的互动与传播以及网络媒体等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10‎ 视频播放:《中国诗词大会》‎ 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不同节目形式向观众展现艺术与生活。网络时代高科技为这些社会正能量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度,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着我们的心灵。‎ 材料展示:《大数据应用于学生生活》‎ 进出校门时,刷一下电子学生证,从学生到校、离校时间就能看出学生在校时间;电子学生证同时又是学生健康卡、借书证、饭卡、学生就诊情况、借书信息、伙食费用都会被录入数据库;参加了哪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刷卡都能记录下来。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就能判断学校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 小结: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还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3、网络对文化的传播和科技创新的影响是什么?‎ 10‎ 分析案例,迁移运用:‎ 初中生小明的周末生活,进一步感受网络的作用。早上8点,小明收到班主任在微信群发布的作业信息,完成周末作业。10点,小明在社交网站认识的远在英国的同龄人聊天。12点,爸妈出差,小明利用“饿了吗”软件,为自己点了一份外卖,方便快捷。午休后,小明用手机轻松解锁共享单车,享受这种新兴产业给生活带来的改变。16点回到家,小明浏览中国政府网上“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关心国家时事的他,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8点,小明打开爱奇艺观看美剧《老友记》,既有趣又可学习英语,帮助自己感受美国的文化。‎ 深层提问:这分别说明网络有哪些优点?‎ 教师总结:前三点体现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后三点体现网络推动了社会进步。‎ 学生回答:网络的优点有很多,主要有以下6点:①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⑤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创建新的平台。‎ 结合案例和教材,回答问题,便于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效率,重点问题迎刃而解。‎ 四、调查交流,归纳提升 10‎ 视频播放:七旬老人散布谣言被拘(2019年6月24日,山东一七旬老人在微信群里散布某中学一学生被同班同学殴打致死的不实信息,并在微博、微信、QQ群内大量转发,致使某中学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最终该老人被拘留5日,罚款500元。)‎ 教师小结: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不乏虚假的、不良的内容。 ‎ 漫画欣赏:网游的“我”‎ 教师小结: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 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材料分析:信息泄漏致徐玉玉死亡案 教师小结: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及隐私。‎ 教你一招——方法和技能 ‎1、面对不良信息,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被骗?‎ ‎2、怎样帮助“瘾君子”摆脱网络的魔爪?‎ ‎3、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拓展空间 :‎ 小论文: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利与弊?‎ 作业布置(略)‎ 学生阅读案例讨论。这样的网络谣言严重扰乱我们的生活,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生网络游戏调查。‎ 案例分析讨论。‎ 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材料和自己的经验与同学分享办法。‎ 学生课后完成。‎ 以学生熟悉的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看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提高认识,提高学生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的自觉性。‎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让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对身心的影响。‎ 真实材料,引发学生意识到网上侵犯隐私权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提高辨别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资源共享,用方法和技能来指导实践生活。‎ 10‎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了解到网络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学会兴利除弊。‎ 七、教学评价设计 重视课标,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活动设计清晰,呈阶梯式,知情意行至下而上;挖掘本地学生资源,和学生生活融合,可亲可近;利用自己学生资源,还原生活场景,可信可点;重视教学情境及活动的创设,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关注社会热点,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培养学生理性的网络意识;准确把握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创新使用教材,教学比较精彩。‎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 板书设计 ‎ ‎ 九、教学反思 10‎ ‎ 本课关于网络的内容是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和网络的不利影响;能够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图片、小组探究、讲身边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共鸣。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积极、讨论热烈,对网络建言献计献策,对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在当堂课理解比较到位。‎ ‎ 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上着天、下着地、中间接空气”。“上着天”即贯彻课标要求。以课标为根基、核心、生发点。呈现出清晰的课堂脉络与主线。“下着地”指贴近学生实际,尤其本土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积极寻找学生身边的资源,尊重学生已有的感悟与体验“中间接空气”指的是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始终贯彻着教育的生活化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挖掘鲜活的生活内容是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的切入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立足点,运用生活化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载体,体验现实生活的实践是教师课堂外延的拓展点。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正视问题,提升认识,回归生活,高于生活,使课堂生机与活力,教学效果较好。‎ ‎ 不足:由于课堂容量比较大,在课前调查前教师应都指导,小组讨论时间的安排上应该充分些,这样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师多引导,让孩子充分的去表达,对于有思想的学生回答教师要追问。‎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