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社戏 部编人教版
1 社戏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理清结构层次,并理解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赏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分析文中刻画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感情和对淳朴、自由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中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源:Z#xx#k.Com]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1.启发谈话法。 2.朗读法。 3.研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或者说自己的故乡留给自己最美的印记(预习作业)。教师对学生的叙述不要作太多评价。 2.由同学们的发言自然地过渡到鲁迅的小说《社戏》。 《社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戏》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 二、预习课文 1.工具书掌握字词,老师出字词练习检查预习效果。 (字词内容见“知识要点”) 2.快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来源:学科网] (1)课题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看社戏? 提示:4—30 (2)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提示: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结构,体会详略的安排。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本篇小说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第二部分(4-30)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看戏后的余波(六一公公送豆)。 三、研习课文 着重理解前后两部分与中心情节的关系。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 2.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为什么是“我”的“乐土”呢? 讨论归纳: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 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了重要的铺垫,平桥村有这么多的“乐事”,但“第一期盼”的还是“到赵庄去看戏”。 4.在中心情节“看社戏”叙述完之后,为什么又写“六一公公送豆”呢? 孩子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六一公公“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并又送上一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从而深化了主题。[来源:Z,xx,k.Com]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什么? (1)可免读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2)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3)有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钓虾、放牛)。 2.除了这些“乐事”,作者着重写的在平桥村最大的乐事是什么? 与伙伴一块去看社戏。 二、重点研习课文看社戏的部分。 1.看戏的全过程是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 第一层(4-9)看戏前的波折。(略) 第二层(10-13)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略)(月夜行船) 第三层(14-21)看社戏。(详)(船头看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详)(月下归航) 2.学生默读(4-9),教师提问:看戏之前遇到了哪些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归纳:首先是没船看不了戏,由于双喜的大悟“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祖母又因为都是孩子而不放心,又是双喜摆出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 3.齐读第10节,请学生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 拔、点、磕、架[来源:学+科+网] 小结:以上这些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反映出农村少年们的聪明、勤快、能干。 4.老师范读10-13自然段,学生思考: (1)这两段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请以偏正结构的短语概括回答。 总结板书:景美 朦胧的月色清香的豆麦[来源:Zxxk.Com] 起伏的连山宛转、悠扬的笛声 无边的水草仙境般的戏台 (2)作者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作者写得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这段景物描写的几个特点: 色彩的和谐美 视觉、听觉、嗅觉各角度的描写 精彩的比喻 用词准确 情景交融 小结: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5.学生默读14-21段,思考: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并不好看。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 (2)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4)还可以从一些侧面描写看出戏不好看: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表现了戏不好看。 6.月夜归航这一部分的景色写得也非常精彩。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 点拨:“航船”像条“大白鱼”精彩比喻,“老渔夫”“喝彩”从侧面来表现船行得快。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 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平桥村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是鲁迅心中完美的中国农民形象,但文中的各个人物又是鲜活的,最典型的就是聪明机智、细心周到的双喜,朴实、憨厚的阿发,还有宽厚、慷慨的六一公公。 9.讨论:据前文的叙述与描写,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这是不是前后矛盾? 归纳:“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更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归纳总结全文 1.文叙事详略得当。“看社戏”这是主要事件,所以“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都以细腻生动的语言作了详写,而乡间生活等故事只是简略地谈了一下。 2.主题: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和谐、自由的农家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景物描写训练。 选取一处最打动你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