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时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读有关资料,说明电的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知道手工工场和工厂生产的不同。‎ ‎2.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发明者的发明活动及发明故事,认识一切成功源于勤学多思,从而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手工工场和工厂的不同。‎ 教学难点: 主要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 导入1.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的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工业革命兴起时的主要发明,想想蒸汽动力的局限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6-10了解发电机发明的情况。‎ ‎○接着可介绍法拉第、格拉姆、西门子的事迹,提问:“电力的广泛应用有什么影响?”(电机、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制造汽车和飞机解决了发动机装置问题,引起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 ‎[活动]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成果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从而启发新的技术发明。科学理论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发明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接下来,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电能的优点。(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能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便于集中生产、集中管理、电能无污染。)○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图6-14和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讲述爱迪生的发明故事及其主要发明,认识科学发明的伟大和艰辛。‎ ‎[活动]教师可讲述‎2003年8月14日下午,包括纽约、底特律、新泽西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东南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断电。通讯、交通一片混乱,曼哈顿街道上的红灯全部熄灭,道路上拥堵着装满乘客的汽车和奔跑着追逐汽车的人们。这说明现代工业生产、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也可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说一说:“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 ‎2.一些重要发明的教学建议○教师可利用图片,了解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过程。还可引导学生回忆火车的发明,说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变化。应说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虽然不是电力应用的直接结果,但它是本阶段工业革命的延伸和扩展。○接下来,让学生看图6-17,想想新的信息传递工具有哪些?然后指出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同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相比,“工业革命的新阶段有什么特点?”(首先,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其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在工厂]1.工厂的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蒸汽机发明后,工厂发生的变化。然后将图6-18和6-19进行比较,说出工厂发生的变化,由此感受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活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工厂管理制度的认识。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制作小贺卡,有的组分工合作完成,有的组由每位同学单独完成,看看哪一组效率高。通过 这个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认识分工合作是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总结大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活动]图6-20反映的是手工工场时代苏格兰高地妇女织布的情景,她们在户外工作,可以边聊天边织布,工作环境很轻松。而日本缫丝厂管理非常严格,对女工每天起床、早餐、午餐、下班的时间,甚至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在工厂内不能闲谈唱歌,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干工作以外的事情。‎ ‎2.工厂管理制度的教学建议○让学生依据教材,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标准化生产是为适应科学发展和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的生产方法。它于19世纪后半期诞生在美国。)○然后让学生看教材中的“阅读卡”和图6-21,了解流水线生产方法,思考流水线的生产方法的作用和它对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意义。同时,要结合活动设计中的图6-22和文字内容,阐述对流水线生产方法的看法。 ‎ ‎[活动]流水线生产方法,也叫福特制,1913年由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首创,最先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行生产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把生产过程,组成流水作业线,连续不停地运转,强制工人快速操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迅速增加产品的数量,这是通过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成就。实行这种制度,由于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劳动强度增加。所以学生的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流水线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多数学生对这一内容缺乏兴趣,而且教材整体线索乱,不好讲解。在教学中多数以讲授为主,但感觉很有难度。对于一些重大的发明及其过程无法做到相当熟练,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材线索清晰,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讲授时,对教材作了一定的处理,总体感觉还可以。同学们课前能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工业革命、工厂等很难理解和把握。争取在本课结束后,在复习一次,这样可能会好一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