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历史八上《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是指( ) A.1893 年 B.1894 年 C.1895 年 D.1896 年 2.2016 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 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致远舰的发现入选其中。致远舰将士壮烈成仁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 ) 3.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 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893 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13%,到 1903 年,这 一比例上升到 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 因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北京条约》的影响 5.19 世纪 90 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1895 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7.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 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 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 不幸一发炮弹击中军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 致军舰沉没。他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 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他决心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 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 250 余人一同壮烈殉 国。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公”是指谁? (2)为材料二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贼”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敬佩;有 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这种方式牺牲不值得。你的 看法呢? 答案 1.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 1894 年发生在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一 场战争。1894 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 B。 2.B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致远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黄海大战发生在 黄海大东沟,故选 B。 3.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 C。 4.C 解析:材料中,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说明中国对 消费品原料需求增多了,原料需求增多说明生产的消费品增多了。消 费品的生产是在工厂中完成的,消费品生产的增多,说明我国的工厂 增多了,由此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答案选 C。 5.B 解析: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 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多涉及割地、赔款、开 放通商口岸,如①④。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 开办工厂,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刺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③属于列强侵华 出现的新现象,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 6.B 解析:材料中“台湾今已归日本”与 1895 年中日签订的《马 关条约》有关,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 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的是为了给慈禧 太后举办寿诞庆典,清政府挪用了海军军费,使得海军无力购买比较 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由此可以 看出清政府的腐败,故选 B。 7.A 解析: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 在华侵略权益和计划,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故选 A。 8.(1)1894 年 9 月发生的黄海大战。邓世昌。 (2)注释:“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号)。“贼” 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 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4)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思想要积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