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综合性学习知识点素材
八年级下册语文微作文、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微作文学习仿写 写法技巧 (一)作文仿写的定义 所谓作文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二)作文仿写的方法 仿写可以分为点仿和全仿。点仿即片断练习仿写,主要指仿语言。或仿开头,或仿结尾,或仿记叙, 或仿描写,或仿议论等等。(仿句)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三)点仿的具体方法 1、仿标题。 2、仿开头。 仿写朱自清《春》的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示例:《秋》 盼望着,盼望着,随着成群大雁的南飞,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充满着祥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柿子熟了,高粱红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3、仿结尾。 以“秋”为题目,模仿《春》的结尾仿写。 示例:秋 秋天像刚睡醒的巨狮,抖落一身萧瑟,它奔跑着。 秋天像花季的少女,清澈的天空宛如她纯净美丽的心。 秋天像强壮的青年,用胳膊撑起一片了蓝天,为我们开辟新路。 4、仿句。 请仿照“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造一组句子。 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 亲切的问候。 请仿照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造一组句子。 仿句: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仿细节。(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仿写《秋天的怀念》的细节: 原文: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 红红的,看着我。 仿句示例:父亲就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在我的身后静静地看我写作业。当他觉得我没什么问题时,又悄悄走 出去,默默地为我做饭洗衣。 (四)全仿的具体方法。 1、仿构思。 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 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 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围绕“宽”和“严”两方面 选材,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 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2、仿写作手法。 还要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比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运 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 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 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 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 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这样比较有特点的写法,适 当时也可以模仿一下。 3、仿题材。 仿照课本上写亲情、友谊、和谐、爱国、童真童趣的文章写作。例如:可以仿照《社戏》写表现童真 童趣的文章,可以仿照莫怀戚的《散步》写表现亲情的文章,可以仿照《羚羊木雕》写表现友谊的文章, 等等。 4、仿体裁。 我们学过的文章有童话、寓言、小说、散文、书信、诗歌、新闻等,不同体裁有不同的写法。通过仿 写,我们可以较容易地掌握这些写法。如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写一些童话;学了《蚊子和狮 子》,可以写一些寓言。 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所写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 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 创新。仿写只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真正学会写好文章,还有待自己进一步的创造。 一、说明的顺序 写法指导 1.明确说明顺序的分类。在说明文写作中,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 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2.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①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 展过程,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 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②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和事理的文章,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 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二、学写读后感 写法指导 (一)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感想性议论文。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 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无疑“感”是核心,“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 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二)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 ,“感”因“读”而来,所以 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 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 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 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三)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 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是不正确的。把 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 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 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 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 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 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 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注意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 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 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 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那么如何选择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你能发掘出深度的角度来写,不可勉为其难。 (2)感受点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写作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实质,紧扣原文中心同时从不同 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孙权劝学》一课,我们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角度来 写,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引导来谈,也可从学习的内因外因、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 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或是板着面孔议论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责一番, 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则不大自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 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 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却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 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由原文推而广之,使原文的内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己对原文的体会也会更深 刻。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实际,这一点是读后感的重 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当然,联系实际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联系,而也必须如写 议论文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决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要 和情和理。 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不空洞,才能 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 (4)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 发生的新人新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 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 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 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三、撰写演讲稿 写法指导 1.含义: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 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 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特点: 演讲者以声音、态势来表达,听众用耳听、眼看来接受,这就决定演讲词具有以下的特点: (1)针对性。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 容、方法。 (2)鲜明性。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 (3)通俗性。演讲是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使听众 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流畅地表达。演讲的本质在于“讲”, 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 应好听。 (4)鼓动性。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 3.结构: 演讲稿在结构上分为开场白、主体、结尾三部分。 (1)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作用。不论哪种 开场白,其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2)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 以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等等。 (3)结尾是对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可以用表示感谢、展望、鼓舞等意味的语句作结, 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无尽回味。 4.写好演讲稿有哪些具体的技巧? (1)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 (2)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关注 (3)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 (4)精心设计导语,提升演讲的效果 (5)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5.演讲开头的方式有哪些? (1)从问候或感谢开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由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入正题; (3)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4)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6.如何写好演讲稿的结尾,有哪些方式? (1)重申观点,加深印象; (2)发出号召,鼓舞人心; (3)幽默调侃,逗大家一笑。 7.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大众化。如果演讲稿不上口, 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使听众完全听懂。写作演讲稿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 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 音词。 (2)要生动感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把深奥讲得 浅显,把枯燥变成有趣。 (3)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 化。 五、学写游记 写法指导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 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 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 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对本次游记写作的训练提出如下建议: 1.认真观察抓特征 “走马观花”式的对旅游景点进行游览,是抓不住旅游景点的特征的,观赏景物, 要全身心地调动自己的眼、鼻、口、手、耳,去看、去闻、去尝、去摸、去听。把美景融入心中,留意旅 游过程中发生的见闻,一草一木、一楼一物、一石一沙、一人一事的具体特征就会清晰地展示在你的面前, 就能避免写游记时出现不知所云或“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毫无目的地进行写作的尴尬局面。 2.选准角度讲层次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点,所选的角度应该能够揭示具体旅游景点的特征。至 于层次,只要能够按照“移步换景”或“定点换景”的顺序对具体的旅游景点进行观察和描述,我们的游 记自然就会有层次感了。 3.写景状物融真情 山川美景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为多娇的江山而折腰,泼墨挥毫,留下传世佳作。 我们写游记同样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写出景观的特色和文化蕴涵。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在对 旅游景点进行精细描绘的过程中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情寄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景才 不是“死”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美文。 4.藻饰语言求优美 优美的语言及巧妙的手法,也是游记打动读者的法宝。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 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游记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感, 引用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有助于增加游记语言的文化品位。 六、学写故事 写法指导 1.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写故事和写记叙文一样,要注意记叙的要素要齐全,叙事要完整。 2.写故事要注意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1)通过想象来设置人物:要根据命题中的要求,想象设置人物。人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 是自己个人生活经历范围的,也可以想象是古人,是动物王国,是未来世界,是宇宙世界,还可以是古今时间隧道 里的穿梭者,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并行人。 (2)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个性:可以综合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 态描写及心理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给故事增光添彩。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那人物之间要有反差, 有矛盾,差异才能产生故事的魅力。 3.故事要有情节的发展,要有合理的顺序。 情节,就是事情的发展过程。在故事里就是人物、人物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简单说,写出的故事要有“开 头——发展——结尾”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的时候,要注意情节的前后关联,后边说的故事, 要和前面讲过的事情有关系。故事的写作顺序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当然可以用倒叙的方式先写结果,然后再 写事情的起因。有的时候还会有插叙,但要注意别把插叙成分写得太多而跑了题。 4.大胆想象。写故事,尤其是虚构的故事,注意融入想象。写科幻故事、童话故事等,就更需要大胆、合理 的想象。 5.要设置悬念。要想故事写得有波澜,使人有阅读的兴趣,还要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 等。 综合性学习 一、倡导低碳生活 1.什么是低碳?低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明确:①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 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 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 环境和健康安全,连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的 GDP 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②低碳 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 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 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2.什么是低碳生活? 明确: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 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 活细节。 3.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明确: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②环境污染严重。③倡导低碳生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④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4.怎样践行低碳生活? 明确:①手洗衣物:生活中的衣物,尽量手洗。不要过度依赖洗衣机。这样,不仅环保低碳,而且节 约。 ②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拒绝环境污染,保护森林资源。 ③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增强节水意识。 ④使用节能灯: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之举。 ⑤减少使用电脑:尽管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和互联网不可分离,但并不代表我们必须时刻都要使用电 脑。电子产品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怕的,减少使用电脑,延长你的电脑的使用寿命吧。 ⑥使用购物袋: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骑自行车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⑧爱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同植物一样对环境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珍稀动物,国家都把它们 列为保护动物。物种消失最终危及的是我们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科学结论。我们要爱护鸟,不 吃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 ⑨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废弃物如果丢弃就是废渣,就要污染环境。其实,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 资源,如果我们开动脑筋,它们都应该有回收和利用的价值。如废纸、废塑料、废电池、废电器等很多东 西都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开动脑筋,尽量做到废物利用。 二、古诗苑漫步 (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花始盛开。 2 采( 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 4 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 5.人闲(桂 )花落,夜静春山空。 6.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出墙来。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 )花开。 (二)请填出古诗中的小动物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江上往来人,但爱( 鲈鱼 )美。 3.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5.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蛙)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 )立上头。 (三)请填出古诗中的色彩 1、( 白 )毛浮(绿 )水,(红掌)掌拨清波。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 )千(红 )总是春。 3、千里莺啼(绿 )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 6、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 8.(绿 )树村边合,(青 )山郭外斜。 (四)分门别类集古诗 清明节时,我们会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过年时,我们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雨时,我们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秋时,我们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念时,我们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时,我们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喜悦时, 我们吟:“ 漫卷诗书喜欲狂。” 慷慨时,我们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五)描写春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六)描写风花雪月的诗句 描写风的诗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甫《赤壁》) 带“花”字的古诗词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带“雪”字的古诗词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有“月”字的古诗词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七)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 乡愁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伤。 乡愁是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 乡愁是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乡愁是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愁是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愁是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九)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 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友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劝慰。 友谊是“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痴情。 友谊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叹。 站台送别是首缠绵、凄美的诗,岑参送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以和为贵 1、探“和”之义。 ⑴“和”字起源: 出现在青铜铭文中的汉字“和”由一颗植物与张口组成。较之更早的古汉语中,“和”(新)字由“禾” 与“龠”构成,“禾”指示稣的发音,“龠”表征稣的含义。其中,作为象形文字的“龠”在甲骨文中, 指示一种有着几个管孔的具有早期短笛形制的吹奏乐器。由此可见,“和”字的产生,与音乐密切相关。 而在古代,音乐与宗教是社会仪式的一部分,所谓“礼乐”,所以说,是礼仪与音乐共同确立了“和”。 因此,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 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 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让我们先 来走进这些典籍,去探究“和”与“同”的内涵。 ①“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 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明确:“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 “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这段话是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 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 谐贯通。 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 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②“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明确: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对比) 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③“和因义起,同因利起。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 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义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 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利益的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 ④“(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 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 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明确:在这里,晏子也明确地告诉齐景公,“和”与“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⑵辨析“和”与“同”。 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明确:“ (尧帝)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 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也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不发也不行,发也不行,但如果你发而克制的话,就是和。 “和”与“同”之间的区别? 明确:“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是小人“为恶一致”。 “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不一定相同,“同”只是行为上的附和。 ⑶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明确:“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 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 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 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4)寻“和”之用。 ⑴“和为贵”故事会。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 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下面这则《“六尺巷” 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你还知道哪些体现“和为贵”的例子? “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 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 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 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 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 负荆请罪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 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 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 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 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 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 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 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 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羊与狗 传说,某国王做这样一个试验:将 10 只羊关进一间屋子,里面放一筐鲜草;将 10 只狗关进另一间屋子, 里面放几块鲜肉。第二天,打开关羊的屋子一看,鲜草已被吃光,10 只羊安然无恙。打开关狗的屋子一看, 几块肉完好如初,10 只狗却遍体鳞伤。国王感慨不已: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 受肉的美味。 动物尚且如此,人类则更应该和和睦睦,才能生存、兴旺,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 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 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 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一 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问他: “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 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变, 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 了。”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 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个良民。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呢? 明确:要有宽容的胸襟,博大的胸怀。不强求一致,承认差异,包容差异,甚至尊重差异。 归纳:“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 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