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 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 2.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 B. 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四个鸡蛋约重5N B. 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步站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1.0×104Pa C.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2m高水柱 D. 一个普通中学生从1楼爬上4楼,做功约60000J 4.一个物体受到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时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增大到40N,则物体( ) A. 速度增大 B. 按增大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仍按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D. 作变速运动 5.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M>N.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先撞上,后又分开 6.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如图所示,甲物体用细线拴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 B. F甲=F乙=15N,F甲向左,F乙向右 C. 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 D. F甲=0,F乙=15N,方向都向左 7.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以上都有可能 8.将铁、铜、铅制成三个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下,将三个金属球没入水中,但不碰容器底,此时三只弹秤的示数相同.现将三个金属球提出水面后静止,则( )(ρ铁<ρ铜<ρ铅) A. 挂着铁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B. 挂着铜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C. 挂着铅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D. 三个弹簧秤示数相同 9.如图所示的常用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镊子 C. 开瓶起子 D. 钳子 10.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ρ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11.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0J B. 200J C. 150J D. 350J 12.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5N.不计滑轮、绳子、弹簧秤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 A. 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5N B. 拉力F的功率为4W C. 若物体A匀速运动2s,拉力F做功为4J D. 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13.有甲、乙两台机器,甲做功是乙的2倍,乙做功所用时间是甲的,比较甲、乙两机器的功率,则P甲:P乙是( ) A. 3:2 B. 2:3 C. 1:2 D. 1:3 14.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把100N的沙子匀速提到高处,作用在绳末端的拉力为6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 83.3% B. 60% C. 30% D. 120% 15.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17.两位同学用20N的力对拉一弹簧秤,弹簧秤的示数为 N,弹簧秤所受合力为 N. 18.中俄海军演习,海军舰艇采用前后编队形式,而不采用“并排”航行,是因为航行时左右舰艇之间的海水流速增大,压强 ,容易造成事故,假设舰艇为长方体形状,则当舰艇浸入海水中的深度为10m时,受到海水对它底部的压强为 Pa(ρ海水=1.0×103kg/m3,g=10N/kg) 19.甲和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5:4,密度之比为1:2,若它们漂浮在某液体中,所受浮力之比为 ,若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受到浮力之比为 . 20.一架飞机在空中洒农药,如果它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则在洒农药的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一艘排水量为2000t的货轮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由上海驶入长江后,船体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货轮从上海驶往重庆要经过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船闸,船闸是根据 原理建造的.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密度ρ甲 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P乙 (选填:“>”、“<”、或“=”). 2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 ,由此可知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大气压强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4.在城市建设中,人行道都设有盲道,盲道上有凸凹不平的竖条是为了 压强和 摩擦力. 25.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现将A、B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6:5,则A球的密度为 kg/m3.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6.如图所示,工人用20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27.图中,杠杆OBA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 28.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向下用力将木箱提起,画出滑轮组绕绳情况. 四、实验题 29.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动滑轮的质量为20g,然后照图那样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及弹簧秤的位置,拉动弹簧秤使重为G的钩码升高,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若g=10N/kg,则: (1)动滑轮的重G= N.Fs表示的是 功. (2)使钩码升高的过程中应向上 拉动弹簧秤;不考虑绳子的伸长:S= h. (3)用式子η=计算机械效率的条件是 .它比用η=计算出的结果 (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4)保持此装置不变,将提升的钩码增加2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0.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下列图2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 31.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当压强计的金属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来;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比较c、d图实验,说明 ;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 . 五、计算题(32题3分,33题4分,34题5分,共12分) 32. 一平底薄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0g的水,杯子质量为5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如图所示,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 (2)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取g=10N/kg). 33.如图所示,工人用10s沿斜面把质量为100kg的物体推到高处,已知该斜面长5米,高2米,机械效率为η=80%,g=10N/kg.求: (1)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做的有用功. (2)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作的总功和总功的功率. (3)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34. 如图,水面上漂浮一个木块,露出总体积的,在木块上放一个M=5千克的物体,木块正好全部没入水中,若在木块下挂一个密度为5×104千克/米3的合金块m,木块悬浮在水中,求木块的密度,合金块的重力.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 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 考点: 力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①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推、拉、挤、压等)叫做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②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解答: 解: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竖直靠墙站立的人,与墙壁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此选项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 D、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所以这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概念、产生力的作用的条件、力的作用相互性的认识,属于“力”单元的重要内容,需要熟练掌握规律,正确应用. 2.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 B. 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共四个,即“同物、同线、等值、反向”;而“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往往被学生所忽略;解题时一定要看清两个力到底具备几个条件,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方可. 解答: 解:A、书对桌面的压力是桌子受到的,重力是书受到的力,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A错误. B、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错误.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所以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与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C正确. 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在水平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牵引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四个鸡蛋约重5N B. 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步站立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1.0×104Pa C.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2m高水柱 D. 一个普通中学生从1楼爬上4楼,做功约60000J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一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0.5N左右,四个鸡蛋约重2N,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大约500N,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500cm2=0.05m2,所以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p===1×104Pa,故B符合实际; C、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Pa,可以支持的水柱高度约h===10.13m,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重力大约为G=500N,从1楼到4楼的高度约为h=9m,做功约W=Gh=500N×9m=4500J,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4.一个物体受到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时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增大到40N,则物体( ) A. 速度增大 B. 按增大后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仍按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D. 作变速运动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原来因为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把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增大到40N,但仍为平衡力,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物体受到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把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增大到40N时,物体仍受平衡力的作用,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5.如图所示,车厢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车厢内固定的光滑桌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N的两个物体,M>N.不计其他阻力,当车突然停止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先撞上,后又分开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 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N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 解答: 解: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桌面上的物体M和N也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方向和速度一致.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物体M和N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在不计其他阻力的情况下,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前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点评: 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取决于它原来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既包括运动的方向也包括运动的速度. 6.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如图所示,甲物体用细线拴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 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 B. F甲=F乙=15N,F甲向左,F乙向右 C. F甲=F乙=15N,方向都向左 D. F甲=0,F乙=15N,方向都向左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甲的受力情况:甲相对于乙向左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一对平衡力. 乙的受力情况:乙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一对平衡力. 解答: 解:读图,由题意可知,乙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地面是光滑的,乙和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所以甲对乙的摩擦力和乙受到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根据平衡力的特点,甲对乙的摩擦:f=15N,水平向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的摩擦大小是15N,水平向左,乙对甲的摩擦大小是15N,方向水平向右.] 即F甲=F乙=15N,F甲向右,F乙向左.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思路:首先从乙物体入手,因为乙受到的拉力是已知的,根据平衡力特点求出摩擦力.再分析甲的受力情况. 7.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是空的 B. 有水,但不满 C. 充满水 D. 以上都有可能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 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公式p=ρgh的变形h=求出,计算结果表明,大气压能支持约10m高的水柱,所以一只量筒的水当然就可以轻松被托住,而不会流出了. 解答: 解:h===10m,所以大气压能支持约10m高的水柱,所以只要在量筒口离开水面前,由于量筒内没有空气,量筒的高度小于10m,故作用在量筒外的大气压将量筒内的水托住了. 故选C. 点评: 此实验的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类似,托里拆利实验中,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760mm的水银柱,而如果是支持水柱的话,可以支持约10m之高,所以对杯中的水柱来说,完全可以支持得住,水柱不会下降. 8.将铁、铜、铅制成三个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下,将三个金属球没入水中,但不碰容器底,此时三只弹秤的示数相同.现将三个金属球提出水面后静止,则( )(ρ铁<ρ铜<ρ铅) A. 挂着铁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B. 挂着铜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C. 挂着铅球的弹簧秤示数最小 D. 三个弹簧秤示数相同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金属球浸没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金属球的重力与所受浮力之差;根据此关系式列出等式求出金属球重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将三个金属球没入水中,但不碰容器底,此时三只弹秤的示数相同, 所以m铁g﹣F浮铁=m铜g﹣F浮铜=m铅g﹣F浮铅; 整理可得:m铁g﹣=m铜g﹣=m铅g﹣; 又因为ρ铁<ρ铜<ρ铅; 所以m铅<m铜<m铁; 所以挂着铅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和浮力公式的应用,难点是明白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时满足的条件,这也是本题的重点. 9.如图所示的常用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羊角锤 B. 镊子 C. 开瓶起子 D. 钳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抽象、分析能力.判断杠杆的类型可结合生活经验和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解答: 解:生活中我们使用羊角锤、开瓶起子、钳子都是为了省力,并且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们属于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费了力但省距离,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观察实物,体会支点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判断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 10.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可以确定正确的是( )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ρ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漂浮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解答: 解:同一物体不管漂浮或悬浮,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所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和F乙大小相等; 同一物体,在甲中悬浮,说明液体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ρ甲=ρ;在乙中飘浮,说明液体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ρ乙>ρ,所以ρ乙>ρ甲.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漂浮时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11.某人用20N的力将重为15N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来,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0J B. 200J C. 150J D. 350J 考点: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 判断手在此过程中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多少,就要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其功的计算去入手解决. 解答: 解: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手没有给球作用力,球的滚动是由于惯性造成的,根据做功的条件可以判定,在这种情况下,手没有对球做功. 综上分析,故选A. 点评: 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要排除一些条件的干扰. 12.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5N.不计滑轮、绳子、弹簧秤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 A. 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5N B. 拉力F的功率为4W C. 若物体A匀速运动2s,拉力F做功为4J D. 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该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大小和弹簧秤的示数一样,而物体A做匀速运动,故所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利用力的平衡可以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v绳=nv物求出绳端移动的速度,利用P===Fv求出拉力F的功率; (3)根据W=Pt求出物体A匀速运动2s拉力F做的功; (4)分析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对水平面压力的作用点,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判断二力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1)因物体A受到两股绳子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f=2F=2×5N=10N,故A不正确; (2)绳端移动的速度: v绳=nvA=2×0.4m/s=0.8m/s, 拉力F的功率: P=Fv绳=5N×0.8m/s=4W,故B正确; (3)若物体A匀速运动2s,由P=可得,拉力F做的功: W=Pt=4W×2s=8J,故C不正确; (4)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作用点在物体上,物体A对水平面压力作用点在桌面上,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关键要注意,拉力的大小是摩擦力的一半,拉力移动的路程是物体移动的路程的2倍(动滑轮由两股绳子拉着). 13.有甲、乙两台机器,甲做功是乙的2倍,乙做功所用时间是甲的,比较甲、乙两机器的功率,则P甲:P乙是( ) A. 3:2 B. 2:3 C. 1:2 D. 1:3 考点: 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已知甲乙所做功的关系和所用时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功率公式代入即可得出.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知:W甲:W乙=2:1,t甲:t乙=4:1 由P=可得: P甲:P乙==×=×=1:2.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比值运算问题,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变形得出,也可以用赋值法求得. 14.如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把100N的沙子匀速提到高处,作用在绳末端的拉力为6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 83.3% B. 60% C. 30% D. 120%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动滑轮承重绳子的股数n,利用绳子自由端移动到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由效率公式η=×100%=×100%=×100%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滑轮为动滑轮, 承重绳子有效股数n=2, 绳子移动距离s=nh=2h, η=×100%=×100%=×100%=≈83.3%.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机械效率的计算,首先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并分清有用功和总功,得出s与h的关系并熟练运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重不计,AO=OB.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为保持杠杆平衡,需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1;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无法比较 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1)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过B做OB的垂线,得动力作用线,则OB为最长动力臂,沿这个方向施加力,最省力,据杠杆平衡平衡条件求F1; (2)当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沿竖直向下用力,动力臂最长,最省力,据杠杆平衡平衡条件求F2,最后进行比较F1F2的大小. 解答: 解:(1)当AO段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左图所示最省力, ∵F1LOB=GLOA,∴F1==G; (2)当OB段处于水平位置时,如右图所示最省力, ∵F2LOB=GLOC,∴F2==G×, ∵LOC<LOB,∴F2<G;∴F1>F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比较两种情况下的阻力臂大小关系和根据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找出动力臂是本题的关键.能理解何时最省力(连接支点O和动力作用点B,并做连线的垂线,得出动力作用线,这样用力,动力臂最长,最省力)是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此角度入手分析. 解答: 解:在力的作用下,(a)图弹簧形状发生改变,(b)图中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改变; 故答案为:形变、运动状态. 点评: 形变通常表现为体积的改变、长度的改变等,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速度方向、速度大小的改变,这都是力的作用效果. 17.两位同学用20N的力对拉一弹簧秤,弹簧秤的示数为 20 N,弹簧秤所受合力为 0 N.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根据力的合成法则得出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弹簧在两个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 解答: 解: 弹簧在两个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故读数为20N; 用两个大小均为F而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拉弹簧秤的两端,由于两个拉力平衡,故合力为零. 故答案为:20;0. 点评: “弹簧在两个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其中的一个拉力”可以作为一个结论记住. 18.中俄海军演习,海军舰艇采用前后编队形式,而不采用“并排”航行,是因为航行时左右舰艇之间的海水流速增大,压强 小 ,容易造成事故,假设舰艇为长方体形状,则当舰艇浸入海水中的深度为10m时,受到海水对它底部的压强为 1.0×105 Pa(ρ海水=1.0×103kg/m3,g=10N/kg)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液gh即可算出舰艇在10米深度受到的压强. 解答: 解: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舰艇内外测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不采用“并排”护航. 舰艇下潜至100米深度时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10m=1.0×105Pa; 故答案为:小;1.0×1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流体流速与流体压强间的关系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流体流速与流体间压强的关系并学以致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9.甲和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5:4,密度之比为1:2,若它们漂浮在某液体中,所受浮力之比为 5:4 ,若它们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受到浮力之比为 5:2 .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 专题: 浮力. 分析: (1)知道两物体的质量比,即可求出重力比,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即可求出浮力之比; (2)知道两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比,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两物体的体积关系(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两物体受到的浮力关系. 解答: 解:(1)甲乙两物体漂浮在某液体中,则F浮=G物, ====; (2)由题知,m甲:m乙=5:4,ρ甲:ρ乙=1:2, 根据ρ=可得, ==×=×=, 因为两物体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以V排=V, 甲乙两球排开的液体体积: ==, 由F浮=ρgV排可得,甲、乙两球所受浮力比: ==. 故答案为:5:4;5: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为是求比例的题目,容易颠倒,要细心! 20.一架飞机在空中洒农药,如果它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则在洒农药的过程中,动能 变小 ,重力势能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速度不变,高度不变,飞机飞行过程中不断喷洒农药,质量不断变小,所以动能变小;同时其高度不变,但质量变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变小.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特别注意不要忽略质量的变化,这是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 21.一艘排水量为2000t的货轮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2×107 N,由上海驶入长江后,船体受到的浮力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货轮从上海驶往重庆要经过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船闸,船闸是根据 连通器 原理建造的.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连通器原理.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当船由海上驶入长江后,都是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 (3)三峡大坝的船闸由上下两个阀门组成一个闸室,当上游阀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通过阀门组成连通器,使闸室内的水位与上游水位相平,故船闸的原理即为连通器的原理. 解答: 解:(1)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2000×103kg×10N/kg=2×107N; (2)当船由海上驶入长江后,都是漂浮, 船受到的浮力:F浮=G, 因为船受到的重力不变, 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3)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故答案为:2×107;不变;连通器. 点评: 本题关键有二,一是漂浮条件的使用,二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时要同时考虑影响浮力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2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甲、乙密度ρ甲 < 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 > P乙 (选填:“>”、“<”、或“=”).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和浮力. 分析: 此题涉及横切问题,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柱状物体,可利用P=ρgh先判断出两个物体的密度大小,然后表示出切除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再做比较. 解答: 解:由P======ρgh, ∵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 P=ρ甲gh甲=ρ乙gh乙,且h甲>h乙, ∴ρ甲<ρ乙; 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后: 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ρ甲g(h甲﹣h)=P﹣ρ甲gh;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ρ乙g(h乙﹣h)=P﹣ρ乙gh; 由于ρ甲<ρ乙,即ρ甲gh<ρ乙gh; ∴P﹣ρ甲gh>P﹣ρ乙gh,即P甲>P乙;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和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2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 逐渐升高 ,由此可知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大气压强将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①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 解:①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②由实验可知:当拿着该装置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逐渐升高;表明随高度的增加,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增加,因瓶内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大气压减小,故由此可知: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大气压强将减小.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逐渐升高;减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压存在、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的了解和掌握. 24.在城市建设中,人行道都设有盲道,盲道上有凸凹不平的竖条是为了 增大 压强和 增大 摩擦力.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答: 解: 在城市建设中,人行道都设有盲道,盲道上有凸凹不平的竖条,一方面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二是通过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点评: 掌握压强大小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其增大和减小的方法.压强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25.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现将A、B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6:5,则A球的密度为 0.6×103 kg/m3.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计算题;浮力. 分析: (1)知道A和B实心球的质量关系和密度关系,利用V=求体积关系; (2)因为两球质量相等,密度之比是ρA:ρB=1:2,由上题知道体积关系(VA:VB=2:1),若两球在水中都漂浮,就有FA:FB=GA:GB=mA:mB=1:1,与实际不符,显然不是都漂浮;若两球在水中都是全部浸没,就有FA:FB=ρ水gVA:ρ水gVB=VA:VB =2:1,与实际不符,显然不可能是全部浸没;这样就只有是一个漂浮、一个浸没,即甲球漂浮,乙球下沉,有FA:FB=ρAVAg:ρ水VBg=6:5,解得A球的密度. 解答: 解: 因为两球质量相等,由ρ=可得:V=,所以,VA:VB=:=ρB:ρA =1:2, 若两球在水中都漂浮,则FA :FB=GA:GB=mA:mB=1:1,而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A:FB=6:5,与实际不符; 若两球在水中都是全部浸没,就有FA:FB=ρ水gVA:ρ水gVB=VA:VB=2:1,与实际不符; 由此可知:这样就只有是一个漂浮、一个浸没, 因为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1:2,所以甲球漂浮,乙球下沉, 则有FA:FB=ρAVBg:ρ水VBg=ρAVA:ρ水VB=6:5, 所以ρA===0.6×103kg/m3. 故答案为:0.6×10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体积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分析两个物体在水中的状态,这是本题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6.如图所示,工人用200N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将一个物重为300N的木箱推上斜面.请作出木箱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木箱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推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知,木箱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300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木箱受到的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方式向斜上方;木箱受到的200N的推力,方向沿斜上方;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与木箱运动方向相反,沿斜下方;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重心上;示意图如图: 点评: 画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条带箭头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所以要先正确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根据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若已知力的大小在箭头末端要标出力大小,有角度的要标出角度.并注意线段长度体现力的大小关系. 27.图中,杠杆OBA处于平衡状态,在图中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 考点: 力臂的画法. 专题: 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 力臂的画法:①首先根据杠杆的示意图,确定杠杆的支点. ②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解答: 解:找出支点,从O做F1的垂线段就是F1的力臂,从O做F2的垂线段就是F2的力臂. 故答案为: 点评: 作力臂时要找好支点与力的作用线,因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8.工人站在地面上,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向下用力将木箱提起,画出滑轮组绕绳情况.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一定一动的滑轮组有两种连线方法,但此题确定了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方向必须向下,也就确定了绳子的绕法,所以先从绳子的自由端画起,然后依次绕线即可确定绳子的绕法. 解答: 解:用手向下拉绳子时,是由两根绳子承担物重的,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绕法.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重点是根据题意确定正确绕法. 四、实验题 29.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动滑轮的质量为20g,然后照图那样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及弹簧秤的位置,拉动弹簧秤使重为G的钩码升高,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若g=10N/kg,则: (1)动滑轮的重G= 0.2 N.Fs表示的是 总 功. (2)使钩码升高的过程中应向上 匀速 拉动弹簧秤;不考虑绳子的伸长:S= 3 h. (3)用式子η=计算机械效率的条件是 不计绳重及摩擦 .它比用η=计算出的结果 偏大 (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4)保持此装置不变,将提升的钩码增加2G,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根据G=mg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②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绳子自由端拉力做的功是总功. (2)①利用二力的平衡知识可知,只有竖直匀速拉动弹簧秤时,弹簧秤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②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升高的高度和绳子段数的成绩,即s=nh. (3)η=只考虑动滑轮的重,没有考虑绳重和摩擦;η=同时考虑到动滑轮重、绳重、摩擦,有用功不变,后者总功增大,所以后者机械效率偏小. (4)滑轮组一定时,增大提升物体的重,有用功在总功中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增大. 解答: 解:(1)①由题意得,动滑轮的重力G=mg=20×10﹣3kg×10N/kg=0.2N; ②F指的是绳子自由端的拉力,s是弹簧秤移动的距离,因此Fs是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属于总功. (2)①只有让钩码匀速上升,此时滑轮对钩码的拉力的大小才会等于钩码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②由图知,n=3,则s=3h. (3)η=,总功等于提升动滑轮和重物做的功,条件: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η=,同时考虑到动滑轮重、绳重、摩擦; 两个公式中,提起物体时有用功相同,根据η=计算时总功偏小,机械效率偏大. (4)同一滑轮组提起钩码的重增加,额外功几乎不变,有用功在总功的比值增大,所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0.2;总; (2)匀速;3; (3)不计绳重及摩擦;偏大; (4)增大. 点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提起物体的重力、绳重、摩擦、动滑轮重有关,跟物体升高的距离、提起的速度没有关系,计算时要注意条件;滑轮组一定时,增大提升物体的重,有用功在总功中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升高. 30.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缓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6.75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1.5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在物体浸没液体前,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里,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 (4)下列图2所示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B .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浸没深度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物体受到的浮力可用称重法的表达式F浮=G﹣F拉求出; (2)同时关注h和F的变化趋势,可发现浮力是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的,而h的增大表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增大; (3)6、7列数据中h还在增大,但F不再改变,说明浮力不再与h有关,找出原因就可得到结论; (4)明确横纵轴表示的内容,再分析F随h的变化趋势,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解答: 解:(1)读表格可知,h为0时,物体的重力G=6.75N,第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G﹣F拉=6.75N﹣5.25N=1.5N; (2)分析表中第1﹣5列数据,观察h和F的变化趋势可得,在物体浸没液体前,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3)第6、7列数据中h增大,但F不再改变,说明物体已完全浸没,因此可得: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里,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F随h的变化趋势是,先变小再不变,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6.75,1.5; (2)在物体没有浸没液体之前,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3)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里,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B. 点评: 通过此题我们要学会熟练运用称重法的表达式求出浮力,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是本题的重点,控制变量法依然是此类实验必须要用到的,此题的易错点在于分析图象时要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h的变化和浮力F浮随h的变化是不同的. 31.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当压强计的金属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B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来;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 (3)比较c、d图实验,说明 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解答: 解:(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c、d相比较,d的橡皮膜深度大,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大,这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4)d、e相比较,橡皮膜的方向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相等,说明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故答案为:(1)大于;B;(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3)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大;(4)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和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在研究一个因素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否则其实验结论往往不可靠. 五、计算题(32题3分,33题4分,34题5分,共12分) 32. 一平底薄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0g的水,杯子质量为5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如图所示,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 (2)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取g=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知道水深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水对杯底的压强; (2)知道水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求出水重,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玻璃杯和水的总重,又知道桌面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 解答: 解:(1)杯底所受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12m=1200Pa (2)玻璃杯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F=G杯+G水=(m水+m杯)g=(0.05kg+0.2kg)×10N/kg=2.5N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 p′===2.5×103Pa. 答:(1)水对杯底的压强为1200Pa; (2)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为2.5×103P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掌握和运用.对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要先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根据F=ps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固体对支持面的压强,要先求固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再根据压强定义式求固体对支持面的压强,这是解题的关键. 33.如图所示,工人用10s沿斜面把质量为100kg的物体推到高处,已知该斜面长5米,高2米,机械效率为η=80%,g=10N/kg.求: (1)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做的有用功. (2)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作的总功和总功的功率. (3)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考点: 有用功和额外功;功的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已知物体的质量和斜面的高度,根据公式W=Gh=mgh求出有用功; (2)已知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根据公式η=的变形公式求出总功; 还知道做功的时间,根据公式P=求出总功的功率; (3)根据W总=W有+W额求出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出摩擦力. 解答: 解:(1)物体的重力G=mg=100kg×10N/kg=1000N, 将物体推向高处所做的有用功W有=Gh=1000N×2m=2000J. (2)由η=×100%得, 将物品推向高处所做的总功是W总===2500J. 总功的功率P总===250W. (3)由W总=W有+W额得, 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2500J﹣2000J=500J, 由W额=fs得,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100N. 答:(1)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0J; (2)工人将物体推上高处所作的总功和总功的功率分别为2500J和250W; (3)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N.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做功)、额外功(克服摩擦力做功)、总功(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和功率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4. 如图,水面上漂浮一个木块,露出总体积的,在木块上放一个M=5千克的物体,木块正好全部没入水中,若在木块下挂一个密度为5×104千克/米3的合金块m,木块悬浮在水中,求木块的密度,合金块的重力.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1)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露出的体积,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木块密度; (2)木块上放物体后,物体及木块的重力应与木块所受浮力相等;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木块的体积; 下挂一合金块时木块与合金块的重力与木块及合金块所受水的浮力相等;则利用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合金块的体积;最后根据G=mg=ρVg求出合金块的重力. 解答: 解:(1)设木块体积为V木,木块的密度为ρ木, 木块漂浮水面上时,则F浮1=ρ水gV排1=ρ水g(1﹣)V木=ρ水gV木;G木=ρ木gV木; 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则有:F浮1=G木, 即:ρ水gV木=ρ木gV木 , 则木块密度ρ木=ρ水=×1.0×103kg/m3=0.6×103kg/m3; (2)在木块上放物体,木块正好全部没入水中,则有:F浮2=G+G木; 即:ρ水gV木=Mg+ρ木gV木, 则木块体积V木===1.25×10﹣2m3; 若在木块下挂一个密度为5×104千克/米3的合金块m,木块悬浮在水中,则有:F浮3=G金+G木; 即:ρ水g(V木+V金)=ρ金gV金+ρ木gV木, 则合金体积为:V金=V木=×1.25×10﹣2m3=1.25×10﹣4m3; 所以合金的重力G=mg=ρ金gV金=5×103kg/m3×10N/kg×1.25×10﹣4m3=6.25N; 答: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合金块的重力为6.25N.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灵活利用公式即可解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