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上部编版语文教案《列夫·托尔斯泰》
7 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文中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1.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2.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 4 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磁带)或者选学生读(要求:听或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 2.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书下注解中有,教学时勾画)。 3.学生默读课文,以四人一组合作的形式理出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4.要求学生再一段一段地读,总结并且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合作,可以直接以文章中的语句作为答案,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点的能力)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你们已经对文章中第一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文中的第二部分就侧重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 5.要求学生集体诵读文章的第二部分。 四、深入研读文章 (一)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体会文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1.写托尔斯泰的胡须和头发——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此比喻中有夸张,注意多体会。 4 脸庞多毛——植被多于空地;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须发——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2.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几个比喻句。 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 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狮子鼻。 小结:面部轮廓和结构给人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特征的句子。 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小结:作者抓住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毫无避讳,展示出其外貌丑陋的一面。 4.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两方面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的? 一是从穿戴看——似乎什么穿戴都符合他; 二是从职业看——好像什么职业的人都像他(议员、酒鬼、面包商、大主教、学生、军人、乡绅、马车夫、农民)。 小结:作者从多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5.课文第五自然段,写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形成强烈的反差,给拜访者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呢? 身材矮小敦实;语言平和、随便;待客热情。 (1)这个段落删除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承上启下,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2)联系课后第一题回答课文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反复刻画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貌?作用是什么? 突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说明托尔斯泰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二是说明他跟普通人一样。 作用: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美。这种写法叫:先抑后扬(或叫欲扬先抑)。这种写法不仅无损于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6-9段),体会文章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那一对非同寻常的眼睛的。 4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表现出,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写出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探究文章内涵 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一方面托尔斯泰能看清世界真相,这是幸福的;另一方面由于他看透了世间真相,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想尽其毕生精力去改变这些,却又事与愿违的时候,这又是不幸的,所以并不矛盾。 (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放弃财产、和家人产生矛盾、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启发学生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理解。) 六、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