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八年级(上)期初摸底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八年级(上)期初摸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 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隋朝建立 ②隋灭陈,统一全国 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 ②隋朝建立 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 ②隋朝建立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 ②开凿大运河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历史功绩的赞颂( ) A.长城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赵州桥 3. 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4.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5. 暑假期间小明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他应该去哪吗( ) A.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6. 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7.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8. 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1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 ) A.苏门答腊岛 B.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印度半岛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3.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寇准 D.文天祥 14. 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7.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19. 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并且此地在宋代已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此地是( ) A.海南岛 B.湖州 C.景德镇 D.泉州 20. 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1. 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23.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与外界隔绝”是指(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4. 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汤显祖 B.洪昇 C.孔尚任 D.曹雪芹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36分)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过去的。”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三:“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 (3)材料三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什么措施造成的?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影响? 探究题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图1唐招提寺 图2唐蕃会盟 图3玄奘 图4金奔马瓶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________(填序号)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朝 唐太宗把①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 ②________朝 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 清朝 确立册封③________制度、设驻藏大臣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1)“唐宗”是指唐太宗,你知道后人称他的统治为什么吗?他把谁比成了镜子? (2)词中的“宋祖”是指谁?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的?之后宋朝最突出的统治特点?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请举出一个其它的朝代及开国皇帝?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由元朝首创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 (2)我国丞相制度由秦朝首创,最后在哪个朝代被废除? (3)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4)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皇帝权力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清朝乾隆皇帝设立了什么机构?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八年级(上)期初摸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 【答案】 A 【考点】 隋朝的建立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隋朝的兴衰史实。 【解答】 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国家统一。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610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 【答案】 C 【考点】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本题考查了隋大运河。 【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北通涿郡,南运江都”等可知是这个工程是大运河。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 【答案】 D 【考点】 女皇武则天 【解析】 本题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析】 由题干中“诗仙”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诗人李白。 【解答】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5. 【答案】 B 【考点】 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石窟艺术。 【解答】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6. 【答案】 D 【考点】 隋唐的经济发展 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解析】 本题考查都江堰和筒车。 【解答】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制的筒车是灌溉工具,利用水流自行灌溉。都江堰和筒车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D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7. 【答案】 C 【考点】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 【解答】 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8. 【答案】 B 【考点】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以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辽、西夏和北宋并立。 【解答】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按照地理位置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9. 【答案】 B 【考点】 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的相关史实。 【解答】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 故选B。 10. 【答案】 D 【考点】 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识记宋代的传统节日。 【解答】 宋代人们生活气象万千,丰富多彩。题目诗句描述宋代的春节,即元旦。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答】 题干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苏湖地区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2. 【答案】 D 【考点】 郑和下西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 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选项D符合题意。 13. 【答案】 D 【考点】 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解析】 本题考查文天祥。 【解答】 依据题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可知是文天祥的名句。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14. 【答案】 C 【考点】 元朝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解答】 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选项C符合题意。 15. 【答案】 B 【考点】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知识点,应把握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 【解答】 依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北宋时候”,结合所学知识点:早在西汉早期,我国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在唐朝中期的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毕昇发明的;北宋时期,人们制成了指南针。 16. 【答案】 B 【考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成就。重点掌握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解答】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7. 【答案】 B 【考点】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 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百姓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故选B。 18. 【答案】 B 【考点】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 【解答】 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都保卫了民族主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ACD不符合题意。 19. 【答案】 C 【考点】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以外国人以一个地方的原名“昌南”的发音来代表瓷器和中国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南宋时,江南地区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窑:五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河南钧窑、浙江哥窑、浙江河南的官窑。其中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0. 【答案】 B 【考点】 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解析】 本题考查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的知识。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 【解答】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叛乱稳定西北边疆,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为了加强对蒙古的统治,康熙帝击溃噶尔丹叛军。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故B符合题意。 21. 【答案】 A 【考点】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解析】 本题考查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侵略者.另外掌握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 【解答】 曾经侵略我国的有:据所学知识得知:①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③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②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22. 【答案】 B 【考点】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主要知识。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只是负责皇帝意志的传达,一切听命于皇帝的旨意,反映了君权的强化。 故选B。 23. 【答案】 D 【考点】 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题干中“与外界隔绝”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具体地说就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选项符合题意。 24.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答案】 D 【考点】 明朝的文学艺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汤显祖、洪昇、孔尚任、曹雪芹的作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人物与作品的正确搭配。 【解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初名《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选项D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符合题意。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4小题,25题8分,26题10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36分) 【答案】 科举制;隋朝;隋炀帝。 八股取士;四书五经。 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考点】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知识,明确文字狱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科举制。诞生于隋朝。此制度正式诞生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根据材料“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是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明朝的八股取士,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忠实奴仆。命题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范围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本,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这是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的。清朝实施这项措施的影响是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 图1、图3 文成公主,元,达赖、班禅 和亲、会盟、册封、设立管理机构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等。 【考点】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历史开放性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小明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唐招提寺是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修筑的,玄奘西游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都属于对外交往,不属于民族关系。 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元朝设立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据所学知,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辖主要采取和亲、会盟、册封、设立管理机构等方式。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我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等。 【答案】 贞观之治;魏征。 赵匡胤、怀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统一蒙古。 西汉,刘邦。 【考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解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他把魏征比成了镜子。 词中的“宋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他是通过杯酒释兵权方式将军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的。他在位时,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造成了科技发达的文治局面。 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任举一例即可,如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答案】 行省制度。 明朝。 交子。 军机处。 伊犁将军。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考点】 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纸币交子、军机处的设置、清朝乾隆皇帝设立的机构是伊犁将军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由元朝首创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行省制度。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我国丞相制度由秦朝首创,最后在明朝被废除。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丞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活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清朝雍正时期为了加强皇帝权力设立的机构是军机处。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清朝乾隆皇帝设立的机构是伊犁将军。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在新疆各地驻扎军队,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