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2/05/3af409d88bf70197106c39c4072090d5/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2/05/3af409d88bf70197106c39c4072090d5/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12/05/3af409d88bf70197106c39c4072090d5/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右)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左)颁奖,这体现国家主席在行使( ) A.外事权 B.任兔权 C.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D.荣典权 2. 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从物权、继承,到合同、侵权责任等,民法典的内容包罗社会万象。这充分说明( ) ①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民法典所规定的内容是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③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民法典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 浙江杭州男子孙某在家无聊,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50余次,被行政拘留8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孙某的行为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C.孙某拨打110报警电话是在行使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不应对孙某进行处罚 D.孙某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4. 司法部表示,要全力做好监狱疫情的救助工作,罪犯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对确诊罪犯要与社会其他人员一样,同等及时地救助。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B.疫情特殊时期可以让确诊罪犯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D.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和保障人权 5. 关于下列图表体现的民主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表现 民主制度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① 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 ②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④ A.①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②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③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①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②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③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 A.中国共产党 人民民主专政 B.工人阶级 人民民主专制 C.中国共产党 人民民主专制 D.工人阶级 人民民主专政 7. 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会议强调,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对建设单位拒不支付拖欠工资的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建设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侵犯了农民工的( ) A.物质帮助权 B.平等权 C.人格尊严权 D.劳动权 8. 自2020年6月1日起,公安部要求各地实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等,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强制戴头盔,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B.交通安全无小事,要做好自我保护 C.“一盔一带”行动纯属形式主义 D.头盔推广有难度,以罚代管才有效 9. 近年来,山东各地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号召,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有效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B.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D.有利于扩大村民的基本权利 10. 在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家监察委员会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以人民为中心 B.共同富裕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改革开放 12. 2020年4月1日实施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对地铁运行过程中乘客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在地铁吃东西、手机外放等行为或将被罚。上述规定体现了( ) A.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C.没有尊重公民的政治自由 D.法治比德治更加重要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我国根据宪法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体系中,履行监督、调查和处置职责的国家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各级政府机关 C.监察委员会 D.人民检察院 15. 下列图片中的内容由宪法规定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6. 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国有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私营经济 17. 中学生小萍在报纸上看到一些信息,以下是他对这些信息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①2019年12月4日,白银路街道的居民议事厅里大家畅谈社区新场地的“内容软建设”﹣﹣这体现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回归祖国这20年,是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2020年2月5日,深圳市的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建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这表明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执政议政的职能 ④大塘村在集体经济增收、环境卫生等方面多次进行“大事小事,村民议事广场议一议”﹣﹣村民集中评议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8. 2020年5月17日是第30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为“助残脱贫决胜小康”。目前,我国的贫困残疾人数量已从700多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近50万人,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说明( )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在不断扩大 ②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我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下面不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国之栋梁钟南山,84岁高龄重披战袍,成为全民偶像 B.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写的“请战书”在网上热传 C.3月31日,四川西昌市泸山发生森林火灾,19名扑火人员牺牲 D.一女士将一拾荒老人赶下公交车 20. 近日,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被顶替者陈春秀的权利受到损害,6月9日,顶替者学历已被注销。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有( ) ①协商 ②调解 ③仲裁 ④诉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宪法至上依宪治国】 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也迎来了第二个“宪法宣传周”。本次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走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某校八年级(1)班的道德与法治活动小组围绕本次“宪法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了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有同学看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所以有同学就认为“民法典可以代替宪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任务二: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让宪法精神领航自身成长,对此,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依法抗“疫”担当有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团结抗疫,但是也出现一些杂音。如网上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编造有关疫情方面的谣言,操纵舆论感情,影响社会稳定。2020年1月26日,北京通州警方接群众反映,有网民发帖自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故意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意图传染他人。通州警方迅速开展调查,于当日将发帖人刘某(男,22岁)查获,经查,该人未感染病毒,其供述称自己是出于恶作剧心态编造散布虚假信息,刘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已被通州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1)结合上述材料,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谈一谈你的看法? (2)在严重的疫情面前,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发扬两会精神 关注国家发展】 2020年5月22日至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审议并表决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国务院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国务院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并表决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上述材料传递出哪些信息? 材料:公平正义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社会正从多方面协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17年5月,某市教师职位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考资格不受性别、地域限制,招聘笔试、面试严格按规程操作,全程电子监控,某市纪委和市教育局纪检部门联合面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如有违纪违规行为将进行严肃查处。据悉,来自偏远农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刘思教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考察合格,即被录用。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分析材料中教师招聘过程是如何体现公平正义的? (2)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关注社会公平?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 D 【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行使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 【解答】 2020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奖,这是国家主席在行使荣典权,故D正确;排除不合题意的ABC。 2. 【答案】 D 【考点】 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 该题考查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律和道德的统一。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法律活动,既要遵守法律的要求,又要遵守道德的要求。民事主体只有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规范民事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民事权利。 【解答】 题文中民法典的内容包罗社会万象,说明了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说明了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宪法规定生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④错误,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3. 【答案】 A 【考点】 一般违法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行为。 【解答】 题文中,孙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A正确;B错误,孙某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大,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错误,孙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应对孙某进行处罚;D错误,孙某没有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4. 【答案】 B 【考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即任何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解答】 分析题意可知,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和保障人权,要让确诊罪犯得到同等及时的救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故选项ACD的观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疫情特殊时期不可以让确诊罪犯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符合题意。 故选:B。 5. 【答案】 C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解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①正确;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体现,②错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正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④正确。 6. 【答案】 D 【考点】 我国的国家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D符合题意,可当选。ABC说法错误,应排除。 7. 【答案】 D 【考点】 尊重劳动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劳动的知识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没有劳动者的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答】 题文材料中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措施,是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侵犯了农民工的劳动权,这表明国家在保障着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故D正确;排除不合题意的ABC。 8. 【答案】 B 【考点】 遵守交通规则 【解析】 本题考查了遵守交通规则。交通法规是国家机关为了保证道路顺畅、行车安全,针对行人、驾驶员而定的交通行为规范,它是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称,要遵守交通规则。 【解答】 公安部要求各地实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启示我们交通安全无小事,要做好自我保护,B是正确的选项;A错误,强制戴头盔,维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C错误,“一盔一带”行动不是形式主义;D错误,头盔推广有难度,要杜绝“以罚代管”。 9. 【答案】 D 【考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目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我国坚持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表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BC是正确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村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扩大。 10. 【答案】 B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解析】 本题考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 【解答】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选项B符合题意;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外,其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具有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选项ACD应排除。 11. 【答案】 C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解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C是正确的;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12. 【答案】 B 【考点】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解答】 分析题文材料可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既要依法行使权利,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故B正确;A错误,公民的一部分权利同时也是义务;C排除,题文材料未涉及;D错误,二者都重要。 13. 【答案】 C 【考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在以往很长时期里,只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①②④正确;③排除,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4. 【答案】 C 【考点】 国家监察机关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C符合题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各级政府机关属于行政机关,ABD不符合题意。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15. 【答案】 C 【考点】 宪法的构成 【解析】 该题考查我国宪法的构成。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四章构成,共一百四十三条。 【解答】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143条,图片①④中的内容是由宪法规定的;聚众赌博是由治安管理法规定的,说法②不符合题意;空气污染是由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说法③不符合题意。 16. 【答案】 B 【考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符合题意;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A排除;私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D排除。 17. 【答案】 B 【考点】 政治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能力,涉及到基层群众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人民政协等,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解答。 【解答】 发展提供中各个题肢可知,①居民议事厅,④村民集中评议,分别体现了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这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体现,有利于居民、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解读正确,符合题意;②澳门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读错误,排除;③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体现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行使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职能,不能执政,解读错误,排除。 18. 【答案】 B 【考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解答】 题干中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帮助,说明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弱势群体,尊重和保障人权,也说明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我国公民的权利没有扩大;③说法错误,我国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没有阶级性。 19. 【答案】 D 【考点】 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解答】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分析四个选项,ABC属于奉献社会都属于正义行为;D“一女士将一拾荒老人赶下公交车”是不尊重他人的非正义行为。 20. 【答案】 D 【考点】 非诉讼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非诉讼手段,包括协商、调解、申诉、仲裁等,也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讨回公道,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答案】 不同意。因为: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①学习宪法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精神:②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尊崇:③践行宪法,遵守宪法规定,运用宪法解决生活实际中问题。 【考点】 维护宪法权威 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本题考查辨析“民法典可以代替宪法”。首先明确不同意这种说法,然后说明理由。结合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点,从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角度作答即可。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本题考查要让宪法精神领航自身成长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课本知识,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作答。 【答案】 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刑事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只享受自由的权利,没履行遵守社会规则的义务。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受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④刘某的行为是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些言行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公民有言论自由、出行自由的权利,但是也必须履行疫情期间言论真实有据、自觉居家隔离、如实汇报疫情的义务。 ①认真学习有关病毒防控的相关知识,做好自我防护与隔离。 ②自觉遵守相关的法规条例,向身边的亲人宣传相关知识。 ③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国。 ④关爱社会、增强责任意识。 【考点】 立志报效祖国 忠实履行公民义务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解析】 本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学生在抗击疫情中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解答】 本小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题文材料中的刘某有言论自由、出行自由的权利,但是也必须履行疫情期间言论真实有据、自觉居家隔离、如实汇报疫情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本小题考查中学生在抗击疫情中怎样贡献自己的力量。解答本题可从树立生命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作答。 【答案】 ①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②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国家行政机关 【解析】 本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为内容,考查学生对行政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职权等知识点的运用,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解答】 本题考查材料体现的信息。结合材料内容及教材知识,可从行政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行政机关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职权等方面考虑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①面向社会公布招考信息,信息公开、透明,招考资格不受性别、地域限制,体现了机会公平;②严格按规程操作并接受监督,体现了规则公平;③优秀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体现了结果公平合理,参与者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体现了权利公平。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考点】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解析】 该题考查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有重要意义的,要积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维护社会持续发展。 【解答】 该题考查公平正义的表现,结合材料与知识,从公平的表现: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权利公平的角度作答。 该题考查关注社会公平的原因,结合课本知识,从公平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答即可。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