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6月份)
第 1页 共 26页 ◎ 第 2页 共 26页 2020 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6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 以下三种观点:观点一,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病毒,再由病毒进化出细胞;观点二,生物大分子分别向两个方 向演变形成病毒和细胞;观点三,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下列叙述不 支持观点三的选项是( ) A.病毒都是寄生的,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B.腺病毒 DNA 与其宿主细胞 DNA 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 D.病毒与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 2. 在人体肌肉细胞中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当磷酸肌酸含量高、ATP 含量低时,反应向右进行,当 ATP 含量高、磷酸肌酸含量低时,反应向左进行。通常肌肉细胞中磷酸肌酸的含量约为 ATP 含量的三至四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磷酸肌酸和 ATP 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 B.磷酸肌酸不能为肌肉收缩直接提供能量 C.磷酸肌酸可为细胞提供能量储备,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 D.人体肌肉细胞中 ADP 和 ATP 相互转化的反应均不是可逆反应 3. 早期人们推测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的丢失。为了研究该问题,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将鸡的核糖体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β珠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制备成探针,分别去检测鸡的输卵管细 胞、成红细胞、胰岛 B 细胞中的 DNA 和 RNA,检测结果如下表。细胞中可表达的基因一种是管家基因,在 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另一种是奢侈基因,只在某类细胞中特 异性表达,其表达产物赋予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NA 检测结果 RNA 检测结果 输卵管细 胞 成红细胞 胰岛 B 细 胞 输卵管细 胞 成红细胞 胰岛 B 细 胞 核糖体蛋 白基因 + + + + + + 卵清蛋白 基因 + + + + ﹣ ﹣ β珠蛋白 基因 + + + ﹣ + ﹣ 胰岛素基 因 + + + ﹣ ﹣ + 实验方法 DNA 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说明:“+”表示出现杂交带,“﹣”表示未出现杂交带。 A.表中 DNA 分子杂交和分子杂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据表可知核糖体蛋白基因属于管家基因,胰岛素基因属于奢侈基因 C.鸡成红细胞成熟以后将检测不到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 D.输卵管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也并未发生丢失,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4. DNA 甲基化是指在 DNA 甲基化转移酶(如 DNMT3 蛋白)的作用下,在 DNA 某些区域结合一个甲基基团 (如图所示)。大量研究表明,DNA 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 稳定性及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 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这种 DNA 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NA 片段甲基化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他们体内某些 DNA 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 C.DNA 甲基化后影响 DNA 的半保留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D.DNMT3 蛋白的合成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完成的 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因星射线的牵引导致着丝点分裂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因核 DNA 分子的复制而加倍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6. 玉米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种子颜 色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种子非甜(C)对甜(c)为显性。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特定基因型 的受精卵致死现象,为探究控制这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设计实验如下:选择高杆红 色非甜玉米与矮杆黄色甜玉米杂交,得到 F 1,其表现型为高杆红色非甜和高杆黄色非甜,让 F 1进行自由 传粉,得到 F 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红色非甜:高杆红色甜:高杆黄色非甜:高杆黄色甜:矮杆黄色非 甜:矮杆黄色甜=18:6:15:5:12:4(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 基因纯合时受精卵致死 B.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第 3页 共 26页 ◎ 第 4页 共 26页 C.F 1高杆红色非甜玉米产生基因型为 ABC 配子的概率为1 4 D.F 2高杆红色非甜玉米共有 6 种基因型 7. 某实验小组为了检验某除草剂对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加除草剂 60 天后调查稗草的种 群密度。取样的方法为每组实验随机选取 3 个样方,每个样方为 1m 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 5.75 株/m 2, 实验组 35.00 株/m 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或评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8. 抗体存在于血清、淋巴、外分泌液中,其中分泌型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例如肠道黏膜系统中的 M 细胞将病原体送人肠黏膜内淋巴组织中,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分泌片(一种含糖的肽链)结合,从上皮细胞中运输到肠道外侧,最后分泌到黏液中形成分泌型抗体(如图 所示)。分泌型抗体可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还具有很强的抗消化酶作用,发挥局部免疫的作用。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 T 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淋巴因子的刺激是 B 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重要因素 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 9.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 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C.神经元产生的 ATP 可用于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 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土壤的结构、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中的生物活动都在影响 着土壤上面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的结构、成分、理化性质的改变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土壤中大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碳循环至关重要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抽样检测法,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样方法 D.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可直接影响某些土壤昆虫的发育和生殖能力,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1. 2017 年鄂尔多斯库布其生态改造成为全球首个被联合国认可的沙漠治理中国方案。一代代治沙人因地 制宜,固沙、植树、种草、养殖,把“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漠环境中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B.沙漠治理的目的是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使之逐步形成森林群落 C.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12. 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的 365nm 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叫做黑光 灯。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剌激视觉神经, 最终引发昆虫的趋向光源飞行。一盏 20W 的黑光灯可管理 50 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 4~5k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自然界中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 C.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 D.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13. 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生物,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了白菜﹣甘蓝。它具有生长周期短, 耐热性强和易储存等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白菜﹣甘蓝的产生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细胞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14. 转基因抗虫植物含有 Bt 蛋白,也叫毒蛋白,对人体无毒,但是鱗翅目昆虫幼虫的肠道里有 Bt 蛋白的受 体,Bt 蛋白与受体结合导致肠道壁穿孔,使幼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 Bt 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虫效果 B.可通过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Bt 蛋白基因的表达 第 5页 共 26页 ◎ 第 6页 共 26页 C.将 Bt 蛋白基因导人植物细胞的方法可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和基因枪法 D.将植物材料和农杆菌共同培养之前,植物材料需要消毒处理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苹果营养丰富,苹果酒和苹果醋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深受人们的喜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之前应对苹果进行消毒处理 B.苹果酒生产初期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数量增加 C.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过程需要的温度和菌种均不相同 D.产品口味与菌种纯度、发酵时间、原料含糖量等都有关系 将同一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 点时水分不再进出细胞,质壁分离达最大程度 B.bc 段细胞失水量逐渐降低,但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对应的曲线是Ⅱ,c 点后会逐渐复原 D.甲、乙两种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致相等 反义 RNA 是一种本身缺乏编码能力,但能与特异靶 RNA(主要是 mRNA)互补的 RNA 分子,与靶 mRNA 的特定区域结合形成双链复合物,从而阻断蛋白质合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义 RNA 与靶 mRNA 形成的双链 RNA 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与翻译过程相同 B.合成的反义基因只有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上才能发挥作用 C.反义 RNA 导致靶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是因为翻译过程受阻 D.可以利用反义 RNA 技术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研究发现,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α﹣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 GID1 结合后通过一 系列过程可诱导 GAMYB 基因的表达,GAMYB 蛋白通过结合到α﹣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上来激活α﹣淀粉酶基 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 GAMYB 基因的表达,同时激活 ABI5 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 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 ARRs 基因的表达,抑制 ABI5 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GID1 基因突变体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 B.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C.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D.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 环境容纳量取决于一个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的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是相同的 B.生活在某草原的东亚飞蝗不同年份的环境容纳量可能是相同的 C.当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D.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成功培 育出能够受精的人造精子和人造卵子。这项技术为试管婴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造卵子是健康女性捐赠细胞核和不孕症女性的去核卵母细胞构成的重组细胞 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纯氧、无菌的环境 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原肠胚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D.人造卵子技术为女性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伦理隐患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4 分. 很多植物体内只有一条固定 CO 2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也称为 C 3途径,这样的植物被称为 C 3植物; 还有一些植物如玉米、甘蔗除了具有 C 3途径外,还有另外一条固定 CO 2的途径,即 C 4途径,这样的植 物被称为 C 4植物,如图所示。C 4途径起到了“CO 2泵”的作用,能将叶肉细胞周围低浓度的 CO 2聚集 到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形成高浓度的 C0 2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C 3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维 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C 4植物叶肉细胞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进行光 合作用时叶肉细胞叶绿体内无淀粉合成,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有大量淀粉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7页 共 26页 ◎ 第 8页 共 26页 (1)C 3植物和 C 4植物体内固定 CO 2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C 3植物和 C 4植物叶片内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C 4途径固定 CO 2的酶比 C 3途径固定 CO 2的酶对 CO 2的亲和力高 60 多倍,据此推 测 C 3植物和 C 4植物比较,CO 2补偿点较低的是________,中午因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对光合作用影响 较小的是________。 (3)将 C 3植物和 C 4植物黑暗处理 24 小时,再进行一小段时间的光照,经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对 C 3植物和 C 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染色,出现蓝色的细胞有________。 果蝇的无眼与有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 等位基因(R、r)控制。现选用两对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第二组 F 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 F 2,结果如下 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 组别 亲本 F 1 F 2 ♀ ♂ ♀ ♂ ♀ ♂ 第一组 无眼 红眼 红眼:无 眼=1:1 红眼:白 眼:无眼 =1:1: 2 第二组 白眼 无眼 红眼 白眼 红眼:白 眼:无眼 =3:3: 2 红眼:白 眼:无眼 =3:3: 2 (1)生物学实验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具备________的特点。 (2)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 1无眼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让 F 1中 的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代雄果蝇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无眼:白眼:红眼=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中,F 2果蝇种群中 r 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几种性染色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如下表所示: 性 染 色 体 异 常 种 类 X X Y X O X X X O Y X Y Y Y Y 性 别 及 育 性 雌 性 、 可 育 雄 性 、 不 育 死 亡 死 亡 雄 性 、 可 育 死 亡 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正常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2000﹣3000 只红眼雌果 蝇中就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同样在 2000﹣3000 只白眼雄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红眼 雄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 XO)。已知减数分裂时,3 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配对并正常分离,另外一条 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将上述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 分别与性染色体正常的异性红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毒性弥漫性曱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 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强其功能, 是导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材料 2: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 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 0.1μ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 1μg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 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 40μg 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 6000μg 糖原贮存。 (1)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 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因为存在________机制调节激素的分泌。 (2)推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原因是________;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 ________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材料 2 可体现出激素调节的________特点;推测在血糖调节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 某岛屿生态发展被写人联合国绿色经济教材案例。该岛屿距离中心市区仅几十公里,交通便利,供给市区 第 9页 共 26页 ◎ 第 10页 共 26页 60%的生活用水,有 70 多万居民在岛上生活工作。垃圾分类处理、由旱厕到冲水式马桶的改造,岛上正在实 施的生活污水现代化处理是“厕所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1)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易腐败,常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在生产有机肥料的过程中,刺鼻臭味的产生主要与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等气体有关。硝化细菌 可以进行除臭处理,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硝化细菌生活所需的氮源是________。与 硝化细菌相比,绿色植物代谢的显著不同点是________。 (2)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等方法。该岛上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槽”里面, 有几十个乒乓球大小的镂空黑色小球,里面贮藏着专门处理污水的特种菌类,这些菌一般都是好氧菌,其原 因是________。处理过的污水一般要经过生态塘再排放进入河道。生态塘种植的苦草、睡莲等植物,可以通 过________方式吸收重金属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少量污水流入河流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 DNA 序列,以了解生物体基因状况的技术手段。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 是 DNA 测序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带有 3′﹣OH 末端的单链核苷酸引物、四种 dNTP 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反应系统中分别引人单一种类的 ddNTP(即 2、3 双脱氧核苷三磷 酸,在脱氧核糖的 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 dNTP 形成磷酸二酯键),只要 ddNTP 掺入链端,该 链就停止延长,链端掺入 dNTP 的片段可继续延长。通过电泳将不同长度的片段分开,DNA 片段越小,距离 起点越远,根据末端核苷酸可得到原始序列信息。具体流程图如图 1。 (1)若待测核酸模板为双链 DNA,首先要作________处理,与引物结合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子链沿 ________方向(填“5′端向 3′端”或“3′端向 5′端”)进行延伸反应。若待测核酸模板为 RNA,则需要在________ 酶的帮助下合成 DNA 单链片段。 (2)ddNTP 为 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只要 ddNTP 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的原因是________。 (3)假设某反应体系中,待测 DNA 单链序列 3′GTACCGTA5′,加入 4 种 dNTP 和 ddATP,经过双脱氧链终止法 处理,会得到________种片段,其中最短的片段序列是________。 (4)假设某次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的电泳图如图 2 所示,则待测 DNA 序列从 5′端到 3′端为 ________。 第 11页 共 26页 ◎ 第 12页 共 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 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6 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答案】 C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 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解答】 A、病毒都是寄生的,其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这支持观点三,A 正确; B、腺病毒 DNA 与其宿主细胞 DNA 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支持观点三,B 正确; C、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这支持观点一,C 错误; D、病毒与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这支持观点三,D 正确。 2. 【答案】 D 【考点】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析】 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 ~P ~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 酸键。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A、磷酸肌酸和 ATP 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高能磷酸键,A 正确; B、磷酸肌酸分子中所含的能量只有转移到 ATP 分子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B 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当磷酸肌酸含量高、ATP 含量低时,反应向右进行,当 ATP 含量高、磷酸肌酸含量低时, 反应向左进行”,说明磷酸肌酸可为细胞提供能量储备,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C 正确; D、据图分析,人体肌肉细胞中有磷酸肌酸参与 ADP 和 ATP 相互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D 错误。 3. 【答案】 C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1、分析表格:输卵管细胞、成红细胞和胰岛 B 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β珠蛋白基因和 胰岛素基因,但输卵管细胞只表达核糖体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成红细胞表达只核糖体蛋白基因和β珠 蛋白基因,胰岛 B 细胞只表达核糖体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2、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含有该生物体全部的遗传物质。 【解答】 A、表中 DNA 分子杂交和分子杂交是利用 DNA 探针去检测细胞中是否含有相关基因和 mRNA,该过程遵循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A 正确; B、据表可知核糖体蛋白基因在输卵管细胞、成红细胞和胰岛 B 细胞都表达,说明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 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该基因为管家基因;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 B 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说明该基因是奢侈基 因,B 正确; C、鸡成红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来的,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成熟后四种基因均能检测到,C 错误; D、输卵管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未表达也并未发生丢失,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D 正确。 4.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DNA 甲基化是指 DNA 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 DNA 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 DNA 序列, 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 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如果某 DNA 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 【解答】 A、DNA 甲基化是指 DNA 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 DNA 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 DNA 序列,但是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会改变性状,A 错误;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他们体内某些 DNA 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B 正确; C、DNA 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 稳定性及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C 错误;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 DNMT3 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D 错误。 5. 【答案】 B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1、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 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第 13页 共 26页 ◎ 第 14页 共 26页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A、着丝点分裂不需要星射线的牵引,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因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 错 误; 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因核 DNA 分子的复制而加倍,会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B 正确; C、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也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 DNA 分子数目始终不变,但染色体数目会因着丝点分裂而加倍,D 错误。 6.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 【解答】 A、在 F 2中:高:矮=3:1,红:黄=2:3,非甜:甜=3:1,其中“高:矮=2:3”的分离比值得注意。 在 F 1中 Bb:bb=1:1,则 F 1产生的配子为 B:b=1:3,由此可得 F 2的基因型比例应为 BB:Bb:bb =1:6:9,而这个 2:3 恰好就是 Bb:bb 的 6:9,所以判断 BB 致死,A 错误。 B、三对等位基因不独立遗传:如果它们独立遗传,F 2的表现型应有 2×2×2=8 种,但这个 F 2仅有 6 种表 现型,证明存在基因连锁。考虑 F 2中不存在矮茎和红色的组合,证明 a 和 B 是不能通过自由组合重组在一 起的,也即 a/b 连锁,A/B 连锁,B 错误。 C、由于 A/B 连锁,所以 F1 产生 ABC 配子的比例应为1 2 × 1 2 = 1 4 ,C 正确。 D、F 1表现型为高杆黄色非甜的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会产生 AbC、Abc、abC、abc 四种配子,且每种配 子产生的比例都是1 4 ,题干中 F1 进行自由传粉,得到的 F 2高杆红色非甜玉米会有四种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其余含有 B 基因纯合的受精卵会死亡,D 错误。 7. 【答案】 A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3)常用取样: ①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 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4)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 边及其顶角的个数。 (5)调查记录样表及计算公式: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 【解答】 A、由于只随机取 3 个样方,每个样方为 1m 2,说明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A 正确; B、稗草为草本植物,所以应随机设置 1m 2样方若干,只随机取 3 个样方,则样方数量过少,B 错误; C、由于取 3 个样方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C 错误; D、由于随机取样数量过少,偶然性较大,所以实验组数据不可信,D 错误。 8. 【答案】 C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体液免疫过程: 【解答】 A、由图可知,图中的病原体呈递给 T 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吐、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 正确; B、淋巴因子会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B 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B 正确; C、肠道黏液中分泌型抗体对病原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C 错误; D、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取的部分抗体也可能属于分泌型抗体,D 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解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 第 15页 共 26页 ◎ 第 16页 共 26页 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 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 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A 正确; B、动作电位可以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B 正确;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是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C 错误;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正确。 10.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1、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 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 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 【解答】 A、土壤的结构、成分、理化性质的改变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 正确; B、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 石燃料的燃烧,B 正确; C、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C 错误; D、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可直接影响某些土壤昆虫的发育和生殖能力,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能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 【解析】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①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封山育林等。 ②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填湖造地等。 2、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解答】 A、沙漠环境中限制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水,A 错误; B、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沙漠治理后不会形成森林群落,B 错误; C、生态光伏产业实现了利用太阳能板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羊,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 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 D、借助沙漠风向特点,在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适合位置通过乔、灌、草科学搭配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正确。 12. 【答案】 A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的特征 【解析】 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 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 正确; B、趋光性是昆虫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有利的变异,B 错误; C、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C 错误; D、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D 错误。 13. 【答案】 C 【考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植物体细胞杂交 【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第 17页 共 26页 ◎ 第 18页 共 26页 【解答】 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 正 确; B、白菜﹣甘蓝的产生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而不是获得杂种细胞,C 错误;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中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而同源染色 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 正确。 14. 【答案】 B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 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 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 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 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A、Bt 蛋白与受体结合导致肠道壁穿孔,使幼虫死亡,因此促进 Bt 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虫效果, A 正确; B、可通过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 Bt 蛋白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染色体 DNA 上,而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应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B 错误; C、将 Bt 蛋白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可使用农杆菌转化法和基因枪法,C 正确; D、将植物材料和农杆菌共同培养之前,植物材料需要消毒处理,D 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答案】 B,C,D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解析】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2)灭菌: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 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 3 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 严格控制在 18℃~25℃,时间控制在 10~12d 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30℃~35℃,时间控制在前 7~8d 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 充气。 【解答】 A、家庭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之前应对苹果进行冲洗、去枝梗和榨汁,但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A 错 误; B、苹果酒生产初期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即使酵母菌数量增加,B 正确; C、苹果酒和苹果醋发酵过程需要的温度和菌种均不相同,前者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温度是 18﹣25℃,后 者需要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是 30﹣35℃,C 正确; D、产品口味与菌种纯度、发酵时间、原料含糖量等都有关系,D 正确。 【答案】 A,B,C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据图分析:处于甲溶液中的的洋葱表皮细胞,失水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 液中细胞先失水后吸水,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A、a 点时质壁分离达最大程度,但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A 错误; B、bc 段细胞失水量逐渐降低,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错误; C、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对应的曲线是Ⅱ,但 b 点后会逐渐复原,C 错误; D、甲、乙两种溶液的开始失水速度一样,说明甲、乙两种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致相等,D 正确。 【答案】 A,C,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反义 RNA 是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 RNA 与细胞原有 mRNA(靶 mRNA)互补形成双链 RNA,阻止靶 mRNA 进一步翻译形成蛋白质。 【解答】 A、反义 RNA 与靶 mRNA 形成的双链 RNA 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U,G﹣C 配对,翻译过程中也遵 循此原则,A 正确; B、合成的反义基因可以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并随染色体 DNA 复制而复制;也可以不整合到染色体 DNA 上,进行自主复制,B 错误; C、反义 RNA 与靶 mRNA 的特定区域结合形成双链复合物,从而使翻译过程受阻,C 正确; 第 19页 共 26页 ◎ 第 20页 共 26页 D、反义 RNA 能与靶 mRNA 的特定区域结合阻断翻译过程,这样就可以使病毒的蛋白质成分不能合成,从而 可以抑制病毒的增殖,D 正确。 【答案】 A,B,D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 称 合 成 部 位 存 在 较 多 的 部 位 功 能 生 长 素 幼 嫩 的 芽 、 叶 、 发 育 中 的 种 子 集 中 在 生 长 旺 盛 的 部 位 既 能 促 进 生 长 , 也 能 抑 制 生 长 ; 既 能 促 进 发 芽 , 也 能 抑 制 发 芽 ; 既 能 防 止 落 花 落 果 , 也 能 疏 花 蔬 果 赤 霉 素 未 成 熟 的 种 子 、 幼 根 和 幼 芽 普 遍 存 在 于 植 物 体 内 ① 促 进 细 胞 伸 长 , 从 而 引 起 植 株 增 高 ② 促 进 种 子 萌 发 和 果 实 发 育 细 胞 分 裂 素 主 要 是 根 尖 细 胞 分 裂 的 促 进 细 胞 分 第 21页 共 26页 ◎ 第 22页 共 26页 部 位 裂 脱 落 酸 根 冠 、 萎 蔫 的 叶 片 将 要 脱 落 的 器 官 和 组 织 中 ① 抑 制 细 胞 分 裂 ② 促 进 叶 和 果 实 的 衰 老 和 脱 落 乙 烯 植 物 的 各 个 部 位 成 熟 的 果 实 中 较 多 促 进 果 实 成 熟 【解答】 A、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种子萌发,因此 GID1 基因突变体中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种子不能 正常萌发,A 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激活 ARRs 基因的表达,抑制 ABI5 基因的表达,从而间接促进种子的 萌发”可知,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 正确;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C 错误; D、冲洗种子可以解除脱落酸对赤霉素的抑制作用,促进种子的萌发,D 正确。 【答案】 B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 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下波动,这个平均水平就是所谓的 合理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大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时,资源压力增大(如食物、配偶、栖息地等),资源 的数量、质量降低、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增强,种群数量回落;当种群数量小于合理的环境容纳量 时,资源压力降低、资源状况得到改善,天敌和疾病等因素的抑制作用减弱,种群数量回升。通过种群调节, 种群数量可以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解答】 A、甲乙两地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故两地的灰喜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是相同的,A 错误; B、生活在某草原的东亚飞蝗不同年份的环境条件可能相同,故其环境容纳量也可能是相同的,B 正确; C、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时,死亡率约等于出生率,C 错误; D、生活在微山湖中的鲫鱼和黑鱼属于不同的物种,面临的食物与天敌不同,故其环境容纳量也是不同的,D 错误。 【答案】 A,B,C 【考点】 动物细胞培养 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的发育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解析】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 ES 或 EK 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 个细胞左右的胚胎[之前所有细胞都能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全能细胞];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 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 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细胞分化 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 PH:36.5℃±0.5℃;适宜的 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 5%的 CO 2(维持培养液的 pH)。 【解答】 A、人造卵子是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后再经过细胞培养获得的,A 错误; B、培养人造卵子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并提供一定气体环境(95%的空气、5%的二氧化碳)、无菌的环境,B 错误; C、人造生殖细胞受精形成的胚胎在囊胚之前,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囊胚中只有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 性,C 错误; D、人造卵子技术为女性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也存在伦理隐患,D 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4 分. 【答案】 C 5,C 5、PEP,叶肉细胞,叶内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C 4植物,C 4植物 C 3植物叶肉细胞、C 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第 23页 共 26页 ◎ 第 24页 共 26页 分析图中 C 4植物进行光含作用的过程,在叶肉细胞中 PEP 将 CO 2固定生成 C 4,而后转变为苹果酸,苹 果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 CO 2,参与卡尔文循环并生成淀粉。 【解答】 C 3植物固定 CO 2的物质是 C 5,而 C 4植物首先是 PEP 将 CO 2固定生成 C 4,而 C 4化含物转变成 苹果酸,苹果酸再释放 CO 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被 C 5固定;C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般是叶肉细胞, 而 C 4植物进行光含作用的细胞是叶内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由于 C 4途径固定 CO 2的酶比 C 3途径固定 CO 2的酶对 CO 2的亲和力高 60 多倍,说明其固定 CO 2能 力较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 CO 2条件下可以达到补偿点,所以 CO 2补偿点较低的是 C 4植物;中午温度 高,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 CO 2减少,而 C 4植物固定 CO 2的能力强,所以对其光合作用影响小。 由于 C 3植物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淀粉的场所在叶肉细胞,而 C 4植物产生淀粉的细胞 是在维管束鞘细胞,所以出现蓝色的细胞有 C 3植物叶内细胞,C 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答案】 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后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aaX RX rAaX RY,4,4:3:9 2 3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1:1:4,无子代 【考点】 伴性遗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第一组实验中,若仅考虑红眼、白眼这对性状,F 1中雌性均为红眼,雄性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可推断决定 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 RX r,雄果蝇为 X RY;若仅考虑有眼、 无眼这对性状,F 1中有眼和无眼这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可推断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由第二组中亲本和 F 1的表现型,可知有眼为显性,故第一组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aaX RX r和 AaX RY,第二组亲本的基因型 为 AAX rX r和 aaX RY,F 1的基因型为 AaX RX r和 AaX rY。 【解答】 (1)生物学实验常用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其易饲养、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染色体 数目少、杂交实验容易进行、后代数目多、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2)由分析可知,第一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蛹的基因型为 aaX RX r和 AaX RY.F 1无眼果蝇的基因型 有 aaX RX r、aaX RX R、aaX RY、aaX rY 共 4 种。F 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 2AaX RX r、 1 2X RX 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 RY,随机交配,只考虑有眼和无眼一对基因,则子代有眼(A_)3 4 , 无眼(aa)1 4 ;只考虑红眼和白眼一对基因,则子代雄果蝇中红眼占3 4 ,白眼占1 4 ,综合两对性状,雄果蝇中表 现型及比例为无眼:白眼:红眼= 1 4 :(3 4 × 1 4 ):(3 4 × 3 4 )=4:3:9。 (3)第二组实验中,只考虑红眼、白眼一对性状,F2 果蝇的基因型为1 4XRXr、1 4XrXr、1 4XRY、1 4XrY 故种群中 r 的基因频率为2 3 。 【答案】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负反馈 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升高血糖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TSH),TSH 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 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解答】 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因为存在负反馈机制,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因是当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 状腺功能亢进;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答案】 杀死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NH 3、H 2S,生产者,NH 3,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有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污水处理效果好,主动运输,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 常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有填埋法、焚烧、堆肥。其中堆肥法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 70℃储存、 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无味 的腐殖质。既解决垃圾的出路,又可达到再资源化的目的。 【解答】 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丰富,易腐败,常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高温杀死病原 微生物,杀死害虫。在生产有机肥料的过程中,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产生 NH 3、H 2S 等气体会产生刺鼻臭 味。硝化细菌利用的氮源是 NH 3,可以进行除臭处理;硝化细菌将 NH 3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中释放化学能,并利用该化学能将 CO 2和 H 2O 合成有机物,因此硝化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生产 者。与硝化细菌相比,绿色植物也是生产者,但绿色植物利用的是光能。 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降解等方法。该岛上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槽”里面,有 几十个乒乓球大小的镂空黑色小球,里面贮藏着专门处理污水的特种菌类,由于有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彻 底,污水处理效果好,因此这些菌一般都是好氧菌。处理过的污水一般要经过生态塘再排放进入河道。生态 塘种植的苦草、睡莲等植物,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重金属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少量污水流入河 流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变性,从 5′端向 3′端,逆转录 3 号碳上不是羟基,不能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3,CddA 第 25页 共 26页 ◎ 第 26页 共 26页 ATGGTCATCA 【考点】 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解析】 PCR 技术: 1、概念:PCR 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 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 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 DNA 聚合酶(Taq 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 解旋过程(PCR 扩增中双链 DNA 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 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 DNA 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解答】 若待测核酸模板为双链 DNA,首先要作变性处理,形成单链,与引物结合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子链沿 从 5′端向 3′端方向进行延伸反应。若待测核酸模板为 RNA,则需要在逆转录酶的帮助下合成 DNA 单链片段。 ddNTP 为 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只要 ddNTP 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的原因是 3 号碳上不是羟基, 不能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假设某反应体系中,待测 DNA 单链序列 3′GTACCGTA5′,加入 4 种 dNTP 和 ddATP,经过双脱氧链终止法处理, 会得到 CddA、TGGCddA、ddAA 共 3 种片段,其中最短的片段序列是 CddA。 假设某次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的电泳图如图 2 所示,则待测 DNA 序列从 5′端到 3′端为 ATGGTCATCA。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