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唐雎不辱使命 (10)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唐雎不辱使命 (10)_鲁教版

《论语》中说: “出使四方,不辱君 命。”,在春秋战国时 代,有一类人被称之为 “士”,他们以自己的智 慧和勇敢作为外交使节, 出色的完成了自己肩负 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 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 策》里的唐雎是怎样做 到不辱使命的。 唐 雎 不 辱 使 命 辜 负 唐雎完成了 出使的任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 1、了解《战国策》,积累文言词汇。 • 2、通过听录音会读课文,通过课下注释、四 清导航疏通一、二段文章大意,并分析所写 内容。 • 3、初步感知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 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 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经西汉末年刘向之 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 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载录 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 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 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 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 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 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 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了解《战国策》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 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 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 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 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 “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 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 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 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 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 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 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自主学习二:了解唐雎及故事背景 听录音、: 1、注意标注生字; 2、注意标注长句的 断句。 自主学习三:初步感知课文 唐雎( ) 怫然( ) 韩傀( ) 免冠徒跣( ) 缟素( ) 庸夫( ) 色挠( ) 以头抢地 ( ) 休祲( ) 寡人谕( ) jū fú guī xiăn găo yōng fú náo qiāng jìn yù 自主学习四:检测听读情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 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 派 对,说 想要用 表加重语气, “一定” 答 应 给予恩惠 用 交换 很好 即使这样 始终守护 高兴 派 出使 到 疏通文意:第一段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 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 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 的交换小的,真是太好了;虽然如此,但 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终身 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安 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 正目的是什么 ?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3、概括段意。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 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 着坚定,“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预 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合作探究一: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 地 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 五百里哉? 用 的 听从 况且 凭借 把 当 作忠厚 长者 所以 通 “措” 用 扩大 违背 轻视 吗 接受 封地 从 即使 何况 仅仅 疏通文意:第二段 •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 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 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 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 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 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 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回 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 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 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 五百里呢?”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秦王说的是 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2、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有恩于安陵君 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 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让安陵君扩大土地遭婉拒 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 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 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3、概括段意: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 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合作探究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通过课下注释、四清导航疏通三、四段文 章大意,并分析所写内容。 •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学习通过 对话,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的方法;通过学习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 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疏通文意:第三段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 冠 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 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 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光着 脚 用 撞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通“苍” 发作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吉 祥 不 祥 降 示 从 白色丝织品, 这里指穿丧服 拔出 •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 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尸百万 ,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 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 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 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 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 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 宫殿上。 •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 吉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 加上我就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 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死尸两人,血流 也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 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 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 跟秦王拼命的内心活动。 合作探究一: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拔出 屈服 直身而跪 道歉 明白 凭借 只 因为 疏通文意:第四段 •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 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 是因为有先生啊!”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 前倨后恭。 外表强硬而 内心怯懦。 合作探究二: 敢于献身 你 如 何 评 价 唐 雎 ? 爱国忠君 机智勇敢 从容镇定 不畏强暴 凛然正气 合作探究三: 色厉内荏 骄横狡诈 秦 王 是 怎 样 的 人 ? 合作探究三: 从“唐雎不辱使命” 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 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 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四: 言之有“节” 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 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 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 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雎先用屈 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 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 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然后 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 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 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 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 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 击。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 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 明。这三个史实,犹如锃亮锋利的匕首,直刺贪生怕 死的秦王心窝;又好似撼天动地的警钟,警告秦王必 须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自蹈死地。它对秦王虽有所触 动(威胁),但还不足以使利令智昏的秦王幡然悔悟。 于是,唐雄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 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这样就 把血淋淋的史实,变成对秦王的直接威胁,迫使秦王 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 言之有“据” 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势 必会存侥幸心理,绝不会轻易折服。以行证 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唐雎 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 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 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 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言之有“力”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 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 蔺相如、荆轲、晏子、周恩来等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 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 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 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 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 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 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 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 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 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 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 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 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 动。 蔺相如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 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 完璧归赵。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 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周恩来答: 基辛格问: 西方记者: 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周恩来答: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 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 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尼克松: 周恩来总理: 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工、农、兵、学、商。 一天有多少人过桥? 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使唐雎使于秦 在 从 给 到、往 巩固练习: 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 出使 派 以头抢地耳 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用 凭 因为 把 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这样 ….的样子 找出文中的判断句。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 错——措 与——欤 仓——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