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 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 ) A.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B.社会关系是在人的身份中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2. 在社区,我与李奶奶是邻居。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姻缘关系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此我们应该( ) ①一心读好圣贤书,做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②关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成就,并为之自豪 ③全身心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区治理献计献策 ④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 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下列了解社会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 A.参加暑期的夏令营 B.上网看新闻 C.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D.呆在家里自我体会 5. 2019年3月3日。兰州市多名红十字志愿者在兰州市张掖路向大众展示,并传授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志愿者的行动,体现了( ) A.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B.奉献自我,遵守规则 C.尊重他人,维护秩序 D.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6. 小燕英语不太好,英国的玛丽也想学汉语,她们在网上相识并互教互学,外语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网络上结交的都是益友 B.网络学习的效果一定比现实学习的效果好 C.网络可以拓展人际交往圈,便利学习 D.网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一切困难 7. 现在,大家都可以借助网络交往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但与此同时,网络交往也会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的环境被污染。青少年很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对此,我们的正确态度有( ) ①为避免伤害,我们应拒绝上网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趋利避害 ③网络交往时要懂得保护自己 ④网络交往使我们更加自由自在,我们应大力提倡网络交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当下网络中流行的“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丰富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有些低俗的、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在网络生活中应该( ) ①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抗诱惑能力 ②使用网络传递正能量 ③远离网络,对网络说“不” ④躲开家长和老师上网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9. 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一辆公交车失控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造成15人死亡。经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取证,系乘客刘某因错过站台没下车要求司机立即停车,与司机冉某激烈争执互殴所致。这一悲剧的发生警示我们( ) A.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B.要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C.不遵守社会规则,必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D.维护公共安全主要靠制定规则 10. 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 A.社会秩序 B.社会规则 C.自律 D.他律 11. 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主动给一位年轻人让座,说“年轻人太辛苦了,快请坐”。这一幕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点赞。老人之所以被纷纷点赞是因为他(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A.自尊自信,主动让座 B.想当网红,博得点赞 C.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D.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12. 讲究文明礼貌要求我们做到语言文明。下列属于文明用语的是( ) ①“对不起,打扰一下!” ②“你耳朵聋了,我叫你几声你都听不见!” ③“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叫你怎么弄,你就怎么弄!” ④“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 下列行为不属于自律的是( ) A.自习课上,江涛安静地学习 B.躲在校园的角落里赌博 C.无人监考,晓琳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D.在图书馆里,小云安静地看书 14. 黑格尔在他的《生活与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被执行绞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黄色的头发是多么的漂亮迷人! ”那个将永别世间的青年闻听此言,朝老太太所站的地方深深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你这样的人,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告诉我们( ) ①真诚地赞扬对方,可以有效地增进友谊 ②老太太要早说,那个青年不会死 ③赞扬是一种力量 ④朋友之间需要赞扬和鼓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大作家夏衍临终前,身体十分难受。他的秘书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不是‘叫’,而是‘请’。”这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A.端庄大方 B.接纳他人 C.礼貌待人 D.交流共享 16. 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我国正加紧完善涉及信用征集奖惩、黑名单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增强威慑力。据此,青少年应该做到( ) ①依法惩处失信行为 ②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③做事诚信不拘小节 ④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 “你吃得放心,我赚得安心.你吃得长寿,我赚得长久.”这是一家生意红火的饭店门口所贴的广告.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①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 ②坚持诚实会赢得社会信任 ③只要诚实经营,生意就能红火 ④诚信互惠,社会更加和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8. 桑杰曲巴是个老民兵,放牧守边34年,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祖国西南边陲。桑杰曲巴践行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内容中的( ) A.团结友善 B.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 D.爱国守法 19.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人们的行为底线应该是( ) A.不说谎 B.不违法 C.不违纪 D.不犯罪 20. 据相关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大家一起闯!“中国式过马路”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21. 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 ) A.道德 B.规章纪律 C.法律 D.社会舆论 22. 浙江杭州市武女士带着上八年级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持刀抢劫,母女用唇语暗号成功脱险,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A.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要避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 D.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23. 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A.投诉 B.诉讼 C.仲裁 D.调解 24. 陕西省平顺县西沟党支部副书记申纪兰,是我国唯一连续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巾帼英雄,她率先擎起“男女同工同酬”的旗帜,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一块里程碑。申纪兰的做法( ) A.彻底地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 B.体现了她为人类追求平等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C.只适合农村,不适合在城市推广 D.体现了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25. 2017年3月20日,备受关注的“内蒙古女记者红梅丈夫家暴致死案”一审宣判,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金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是( ) A.缓期两年执行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死刑 D.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简答题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根据漫画谈谈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2)漫画启示我们规则面前应如何做? 三、分析说明题 各抒己见。 学习了“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网络之利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2018年诸多品牌企业通过践行新零售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营销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渠道。大品牌互联网化成风口,谁能快速洞悉互联网的巨大营销变现能力并作出反应,谁就能抢先获取互联网时代红利。 网络之弊 徐某某被骗猝死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之所以对“徐某某案”热切关注,不仅出于对这个花季少女不幸遭遇的痛惜、对网络诈骗之猖獗的愤慨,更出于一种期许。徐某某这位准大学生为何轻易被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看到诈骗分子十分熟悉和了解她的个人信息,从而放松了警惕。 网络之行 “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要争做“四有好网民”,这既是网络新文明的基石,也是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基石,更是网络强国的基石。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网络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具有的作用。 (2)“徐某某案”的发生表明网络上存在哪些陷阱? (3)“争做中国好网民”,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不可违】材料一:十七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财物,得赃款1500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材料一中赵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他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这种违法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预防犯罪】材料二:中学生洪某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校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逃学上网,家长和老师多次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他却置之不理。为了上网,他多次偷家长和同学的钱,后来因拦路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 (2)材料二中的洪某从不按时完成作业、逃学上网发展到拦路抢劫,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材料三:中学生小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扳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宇家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3)根据小宇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果你是小宇的同学,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 【答案】 C 【考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所以选项C的观点是正确的,入选; 我们的身份不是唯一的;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相同的身份,选项ABD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 故选C。 2. 【答案】 B 【考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血缘关系,是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 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 、同事等。所以B说法正确,AC与题意不符,D不属于社会关系的种类,说法错误;故选B. 3. 【答案】 B 【考点】 关心国家大事 规则与秩序 【解析】 该题考查关心国家大事。青少年要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解答】 题干名联说明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还应该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多关注社会,因为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有利于我们更好成长,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我们中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其他事;③错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4. 【答案】 D 【考点】 融入公共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融入公共生活。人与人相互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 我们要积极融入公共生活,了解公共生活,努力为公共生活的和谐融洽作出贡献。 【解答】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要积极融入社会,就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与人交往、互相帮助,进行有益的参观活动,走进自然、社区等,所以ABC属于了解社会的正确方式;D错误,呆在家里自我体会属于主观想象,与走进社无关。 5. 【答案】 A 【考点】 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关爱他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这些志愿者的行动,属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展示了志愿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品质,A是正确的选项; 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 题干说明新媒体及其作用,网络可以拓展人际交往圈,便利我们的学习,C符合题意。A错误,网络交友要求慎重,网络上结交的并非都是益友。B错误,网络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比现实学习的效果好,应该是各有利弊。D错误,网络不可能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一切困难的。 7. 【答案】 B 【考点】 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课本知识,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中学生要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增强自控能力,培养各方面良好的兴趣爱好;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交往时要懂得保护自己,所以②③是正确的选项; ①选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影响; ④选项忽略了网络的消极影响,排除。 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传播网络正能量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由题目的描述启示我们青少年要理性利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提高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觉察能力,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用网络传递正能量,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因此选项①②的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选项③④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能远离网络,对网络说“不”,要理性利用网络;不能躲开家长和老师上网。 故选C。 9. 【答案】 B 【考点】 规则与秩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中重庆市公交车坠江事故,与乘客与司机缺乏规则意识有直接关系,启示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是规则的作用,不是警示,不合题意; C说法错误,只有违法行为才受法律制裁; D说法错误,维护公共安全主要靠公民遵守和维护规则,而不是制定规则。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规则与秩序 遵守社会规则 维护与改进规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人人都要 遵守,违背规则要受到处罚。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A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与题干不符。CD属于遵守规则的表现,与题干 不符。故本题选:B。 11. 【答案】 C 【考点】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尊重他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中老人主动给一位年轻人让座,说“年轻人太辛苦了,快请坐”,能体会年轻人的辛苦,这是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表现,选项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选项AD都与题意不相符; 选项B的观点是错误的,不是想当网红,更不是为博得点赞,是尊重他人,与人为善,故排除。 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文明有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讲究文明礼貌要求我们做到语言文明,我们要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如打扰别人,“对不起,打扰一下!”离别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所以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属于对他人的不尊重,会影响人际关系。 故选D。 13. 【答案】 B 【考点】 他律和自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自律是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题目中自习课上,江涛安静地学习、无人监考,晓琳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在图书馆里,小云安静地看书都属于自律表现,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选项B做法错误,“躲在校园角落里赌博”是缺乏自律能力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选B。 14. 【答案】 D 【考点】 欣赏与赞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干描述表明,赞扬是一种力量,朋友之间需要赞扬和鼓励,真诚地赞扬对方,给予对方以激励,可以有效地增进友谊,促进彼此的成长、进步,可以有效地增进友谊。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没有理解题干主旨。 故选D。 15. 【答案】 C 【考点】 文明有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不是‘叫’,而是‘请’”大作家夏衍临终前的话告诫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礼貌待人,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C。 16. 【答案】 B 【考点】 诚信做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B 【考点】 诚信与隐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诚信与隐私这一知识点,要明确诚信的作用. 【解答】 本题是对诚信的考查.这家饭店之所以兴旺发达是因为坚持诚信的原则,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但诚信不是事业成功的充分条件,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的说法不合题意,故选B. 18. 【答案】 D 【考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解答】 题干中桑杰曲巴坚持34年为祖国放牧守边,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 19. 【答案】 B 【考点】 树立法治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 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符合题意;ACD都与题干中“人们行为的底线”不符。故选B。 20. 【答案】 A 【考点】 违法行为及种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类别的正确认识。根据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闯红灯 类的中国式过马路是违反了交通法律法规的表现,属于行政违法行为,A观点正确,B、C、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21. 【答案】 C 【考点】 树立法治观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本题考查法律的地位。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C是 正确的。A是错误的,道德是靠舆论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不是判断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标准,排除。B是错误的,规章纪律 并不是法律,所以不能作为判定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排除。D是错误的,社会舆论约束力差,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2. 【答案】 D 【考点】 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题文中母女用唇语暗号成功脱险,体现了他们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D正确; AC不符合题意,排除; B错误,排除。 故选D。 23. 【答案】 B 【考点】 诉讼的含义及类型 非诉讼手段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B观点正确;投诉、仲裁、调解也是公民维权 的手段,A、C、D观点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24. 【答案】 B 【考点】 平等待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解答】 在法律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包括获得报酬的权利。题干中申纪兰率先擎起“男女同工同酬”的旗帜,体现了她对男女平等的努力,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过于绝对;C说法错误,男女平等不分地域;D中国的解放事业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5. 【答案】 C 【考点】 刑罚的种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中死刑是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附加刑,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简答题 【答案】 (1)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2)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③要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 起,自觉遵守规则;④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考点】 遵守社会规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问考查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 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两个角度作答。 (2)本问考查如何遵守规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要坚定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 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等角度作答。 三、分析说明题 【答案】 (1)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人通过设置陷阱进行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②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3)①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则; ②学会“信息节食”; ③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自我保护。 【考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题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作答。 (2)最主要的是诈骗,通过中介,投资,交友,购物等环节骗取受害人钱财。其次是恶意病毒、木马,犯罪人用这些来套取受害人相关账号、密码、个人资料。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据此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参与网络生活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从提高媒介素养,获取新知、不制造传播网络谣言、遵守网络规则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①小宇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②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小宇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考点】 刑罚的种类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与途径 犯罪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违法行为及种类、犯罪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等。解答时要分析题文材料内容,依据题意,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作答。 【解答】 本题考查行为性质分析。材料一中赵某持刀抢夺,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据此作答。 此题第二小问考查犯罪的特征,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 此题考查谈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设问主题“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和设问主体“青少年”,从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应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与防患于未然等具体方法等角度回答。 本题考查如何依法维权。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从借助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维权的途径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