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2课时2

‎ ‎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二课时 ‎ “东西干湿的差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部分内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具准备】‎ 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四类干湿地区景观图片; “新疆民居”, “黄土高原民居”, “江南民居”图片。‎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袋葡萄干,问道:同学们,喜欢吃葡萄干吗?‎ 学生回答.‎ 7‎ 7‎ ‎ ‎ 教师追问:谁能告诉我,哪里出产的葡萄干最有名?‎ 学生回答:新疆吐鲁番 继续追问:那里的人是如何制作葡萄干的呢?‎ 学生谈新疆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教师请一名同学朗读葡萄干包装袋上的制作方法,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印证.‎ 继续追问:我们这里也有种葡萄的,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制作葡萄干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我们这里的气候与那里不同,我们这里降水多.‎ 承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和干湿地区的有关知识。‎ 二、启发引导,学习新课 教师发问,讲述:那么我国的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本P31 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通过这幅图我们来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读这类地图,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先指导看图)我们先要读图例,能明白图例的意义。‎ 请同学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看谁做的快,做的好:‎ 1. 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北京,经过北京画一条东西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东多西少).‎ ‎2.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广州,经过广州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南多北少)‎ ‎3、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以下等降水量线:‎ 利用学生熟悉的产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探究,逐渐深入主题,初步明白本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读图,注重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动手绘图,读图引导学生探究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 7‎ 7‎ ‎ ‎ ‎(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 ‎(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描绘并与一月气温分布图比较,该线与哪一条等温线大致一致?(和0℃等温线大体一致,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哪里?(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一线)‎ ‎(4)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方分布在那里?(西北地区)‎ 让学生根据读图以及以上的问题,谈谈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教师根据情况做总结:刚才的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分析: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课本35页的小字材料就明白了。‎ 教师设计问题,发问:这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学生做初步的探讨,教师适时的引导.‎ 承转:从刚才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进一步明白了吐鲁番葡萄干是如何制作加工的。可以看出降水多少会影响到我们的生产。那么降水多少还会影响哪些方面呢?‎ 启发学生从 建筑、饮食、民俗等方面考虑:‎ ‎1、出示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强调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从文字中获取知识,抓住知识点.‎ 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做初步的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结合身边的地理知识,畅所欲言.‎ 7‎ 7‎ ‎ ‎ 这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观看.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2、说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主食,想一想这种习惯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略)‎ ‎【过渡】:降水的多少不仅影响建筑、饮食、民俗等,而且影响到植被,反之,植被也能反映出来降水多少的情况。‎ 探究活动:‎ ‎1、出示森林、草原、荒漠等景观图片,让学生竞猜该地降水多少的情况。它们不仅反映降水多少,也能反映该地的干湿状况。让学生猜刚才图片反映当地干湿状况。‎ ‎2、出示干湿地区图,让学生猜测刚才图片反映的当地干湿状况。进一步猜想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猜测:干湿地区的划分可能与降水多少有关.‎ 教师讲述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33页的文字:课本P33告诉我们,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湿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1、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与降水量线有关系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四幅植被景观图片展示给学生.这个活动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7‎ 7‎ ‎ ‎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出示四幅植被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植被对应的干湿地区及降水状况.‎ ‎3、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来谈一谈干湿地区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根据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话题:‎ ‎1、干湿地区影响到地面植被。‎ 知识拓展:同学们都知道,我国西北地区为了防止风沙的危害,要搞好绿化,恢复被破坏了的植被,你认为植树和种草,哪一个更合适?为什么?(人类的行为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2、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不同。‎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地区。‎ ‎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3、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 ‎4、干湿地区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 如南方地区的人容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干湿地区的划分的标准不仅仅是降水量的多少。‎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地理的热情.‎ 培养学生读图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点。‎ 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让学生了解干湿地区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7‎ 7‎ ‎ ‎ 三、畅谈收获,总结新课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你有何学习心得?学生谈.‎ 教师小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也明白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定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 四、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干湿地区 东 西 干 湿 差 异 ‎:     1、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降水空 间分布 ‎2、总趋势:从 向 递减 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草原森林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荒漠草原 ‎ ‎ ‎ ‎ 五、知识拓展,巩固重点 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你们历史课中学到的知识“半坡遗址中半地穴式和河姆度遗址干栏式古代民居”的合理性,从而感受古人的智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点评】 ‎ 7‎ 7‎ ‎ ‎ 本节内容的处理,主要通过学生识图、记图、画图为主导,相应问题探究的完成为主线。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处处代替学生;在教学大胆放手的同时,还要随时调控好课堂秩序,组织好学生活动;并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好教学上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如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随时提出的疑难问题等,这样才会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图表分析这一线索,引领整个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参与热情,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 7‎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