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 ‎ ‎4.3 平面直角坐标系(1)教案 课题 平面直角坐标系(1)‎ 课时 ‎2-1‎ 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①、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②、初步理解坐标系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并能熟练地由点的位置求坐标;明确数轴上点的数据特征和四个象限中的点的符号特征。‎ 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对一些点的坐标进行观察,探索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通过介绍笛卡儿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运用及认识象限。‎ 难点:坐标的确认,特殊点的坐标特征理解。‎ 教学具 三角板、坐标纸 预习要求 ‎1.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 情境引入 ‎ 校门 科技楼 教学楼 综合楼 餐厅 宿舍楼 体育馆 如图是某中学新校舍示意图.如果把“综合楼”的位置作为起始点,用一组有系数对,记为(0,0),分别记向北为正,向东为正.。‎ ‎(1)“宿舍楼”的位置在“综合楼”‎ 创设情境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里提前介绍有序数对,为下面的坐标的引出做好辅垫。‎ 学生先看图,同桌讨论,然后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3‎ ‎ ‎ 东多少格,北多少格?用有序数对表示“宿舍楼”的位置;‎ ‎(2)“校门”的位置在“综合楼”西多少格,南多少格?用有序数对表示“校门”的位置;‎ ‎(3)“餐厅”的位置在“综合楼”西多少格,北多少格?怎样用有序数对表示“餐厅”的位置?‎ 一、 新知探索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两条数轴的交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如图,A点坐标 是(3,2)。‎ 注意点:横轴坐标在前,纵轴坐标在后。‎ ‎2.2.象限相关知识 横轴和纵轴把平面分分成了几个部分?‎ 坐标轴上的点不 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 指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D、E、F各在什么象限内或坐标轴上?并写出各点的坐标。‎ 例2、自己建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A(2,4),B(5,2),C(-3.5,0),(-3.5,-2),E(0,-3)。‎ 二、 试一试 1. 课本P.157 练习 2. 用建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解决上课的第一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出今天的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讲解重点:x轴或横轴,y轴或纵轴,原点,单位长度,两条数轴互相垂直,正方向。‎ 运行课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给学生充分时间,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思考,掌握点的坐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象限的知识。‎ 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代表回答。‎ 这是旨在加深学生对象限、坐标的理解与巩固 学生在方格纸上建立坐标系,然后,在坐标系上找出点。‎ 两个人一组,解决书上的练习。请部分学生上台板演。‎ 3‎ ‎ ‎ 四、阅读材料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早在1637年以前,他受到了经纬度的启发。(地理上的经纬度是以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的,这两条线从局部上看可以看成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线.)发明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尔坐标系。‎ 一、 小游戏 以某个同学为原点,他所在的行、列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点到某同学,则该同学立即起立报出自己的坐标;反之教师说出某坐标,对应该坐标的同学立即起立报姓名。‎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 你学会了……‎ ‎ 你体会到……‎ 你感到困惑的是…… 通过本节课学习 你知道了……‎ ‎ 你学会了……‎ ‎ 你掌握了……‎ ‎ 你感到困惑的是……‎ 通过介绍笛卡儿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背景知识,激励学生敢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 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坐标。‎ 通过小结,巩固这一节所学,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教后记 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学习量增多,学生理解的较好,掌握的也较快,便于师生共同学习。‎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