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现代文阅读+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现代文阅读+测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 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练习+现代文阅读+测试卷 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基础积累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 2. 蝉则千转不穷 ‎ ‎3. 窥谷忘反 4. 往之女家 ‎ ‎5. 曾益其所不能 6. 困于心,衡于虑 ‎ ‎7. 入则无法家拂士 8. 甚矣,汝之不惠 ‎ ‎9. 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互相轩邈 ‎ ‎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8. 军霸上 介胄之士不拜 ‎ ‎3.一词多义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 ‎2.猿则百叫无绝 哀转九绝 ‎ 绝巘多生怪柏 沿溯阻绝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 ‎4. 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6. 春冬之时 甚矣,汝之不惠 ‎ 跳往助之 ‎ ‎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 8.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 ‎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天子为动 以顺为正者 ‎ ‎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 ‎11.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12.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13.不闻天子之诏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 ‎2、月色入户 古义: 今义: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 ‎3、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 ‎5.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 ‎ ‎6.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 ‎8.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古义: 今义: ‎ ‎10.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古义: 今义: ‎ ‎9. 使人称谢 古义: 今义: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二、文言文阅读。‎ ‎【一】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沿溯阻绝 溯: ‎ ‎(3)虽乘奔御风 奔: (4)属引凄异 属引: ‎ ‎(5)空谷传响 响: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2)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 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所呈现的画面。(3分)‎ ‎ ‎ ‎ ‎ ‎【二】与朱元思书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天山共色共 色: (2)从流飘荡 从: ‎ ‎(3)蝉则千转不穷 转: (4)经纶世务者 经纶: ‎ ‎(5)窥谷忘反 反: ‎ ‎3.翻译下列句子。‎ (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4. 文章在总写时,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议论,表现了作者 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三】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怕,安居而天下熄灭。”‎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 不诚大丈夫哉?‎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 ‎ ‎(3)父命之 命: (4)富贵不能淫 淫: ‎ ‎(5)威武不能屈 屈: ‎ ‎3.翻译下列句子。‎ (1) 一怒而诸侯惧怕,安居而天下熄灭。‎ ‎ ‎ (2)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 ‎4.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 ‎ ‎ ‎ ‎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 ‎ ‎ ‎ ‎【四】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指通豫南 指: (2)杂然相许 杂然: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4)始龀,跳往助之 龀: ‎ ‎(5)年且九十 且: ‎ ‎2.翻译下列句子。‎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 (2)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3.选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 ‎ ‎ ‎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为什么?‎ ‎ ‎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的愚公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 ‎ ‎ ‎ ‎【五】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军细柳 军: (2)军士吏被甲 被: ‎ ‎(3)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4)使人称谢 谢: ‎ ‎(5)上自劳军 劳: ‎ ‎2.翻译下列句子。‎ (1)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 (2)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 ‎3.“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这几句话从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 ,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 ‎4.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 ‎ ‎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六】【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 歇: (2)夕日欲颓 颓: ‎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 ‎2.翻译下列句子。‎ (1)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3. 按要求答题。‎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4)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当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中。‎ ‎【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阐述了孟子的 人才观。(2分)‎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 ‎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空乏其身 ( ) ‎ 苦其心志( ) 人恒过( )‎ ‎4、翻译句子:(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5、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 ‎6、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2分)‎ ‎7、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3分)‎ ‎ ‎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3分)‎ ‎ ‎ ‎1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3分)‎ ‎ ‎ ‎ ‎ ‎ ‎ 八年级期末专题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一】 四合院里的拜年 四合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木墙木柱木梯子,每一件木质都透出风的皱褶,雨的潮湿。‎ 在这栋四合院里,我住了将近十年,一直认为每年的春节最热闹。在外的人全回来,提一个包兜,绽放一脸的笑容,然后张灯结彩,左邻右舍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我的祖父在这个四合院住的时间比我长,谈起他那些年的拜年,就抑制不住内心的留恋,似乎遗憾地说我们年轻人走着走着,丟了祖宗的一个宝贝。‎ 那时,分了家的祖父到了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穿上整洁的衣服,就要去给自己的父母拜年。给父母拜年少不了三样:一块三斤以上的熏干腊肉,一包白糖,十几个糍粑。祖父家境较好,往往比别人多一条两斤重的盐鲤鱼。‎ 走进曾祖父的四合院,推开一扇木质的对开院门,屋里笑语喧哗,点燃一挂三百响的鞭炮,叭叭地闹得喜庆。曾祖父听到鞭炮声,打开了雕花窗子,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雪大!”便起身迎出来。进了堂屋,神龛上亮着两盏红烛,烧着一束香火。神龛下两张并排的雕花椅,近前还有几个拜年用的草团垫子。后辈们必须恭恭敬敬地跪在草团垫子上三叩头三作揖,然后曾祖父再给后辈们发红包。‎ 这些礼节完了,才在厢房火塘边落座聊天,抿一杯温暖的甜米酒,吃着自家种的花生薯片。煨糍粑更是不可少的,在火塘里支个铁网架子,把糍粑放在上面,煨得两面焦黄,有的会起大气泡,掀开了焦黄的糍粑表面。掰开熟糍粑,一拉,白丝儿像一根线,拉了好长。‎ 吃饭的时候,曾祖父家的菜比较丰盛,炖大块腊肉、炒鸡块、红烧牛肉,一条鲤鱼不可少,也是祖父的最爱。祖父十几岁时给一家亲戚去拜年,头戴一顶小圆布帽,穿一身土布长袍,脚蹬一双千层布鞋。吃饭时他看到桌上一条三斤重大的鲤鱼,红烧得鳞儿卷起,尾巴焦脆,浇上葱花红椒,看着就垂涎欲滴,便一筷子过去,劲稍大了些,鲤鱼在盘子里硬挺挺地翻了边,顺势一溜,咔!滚到了桌子底下。祖父十分尴尬,好在亲戚通情达理,拿起鲤鱼,说:“洗洗,浇上葱花再吃。”此时,祖父才知道这是一条木鲤鱼,家穷的,用木鲤鱼来撑桌面。‎ 新的生活有新的方式,人们对拜年也有了新的诠释。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四合院,每到春节就不像祖父说的那样拜年了,礼节慢慢少了。‎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那一年,父亲搬出了雕花的四合院,在不远处竖了自的砖房。大年初一,父亲领着我们去拜年,祖父在厢房喝茶,他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和我们小孩的笑声,就倚在门口笑眯眯道:“还信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亲忙啊?”父亲紧走几步,握住祖父的手说:“爸,拜年拜年,下跪作揖不兴了,这份亲情还是要延续的啊!”便搀扶着祖父进了厢房,俩人在火塘边相互感触着幸福的火热。‎ 这些年,祖父越来越老了,九十二岁的眼睛总眺望着我们,像这四合院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样子。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四合院的精气神还在影响着我们,渗进骨里,不能远离,也不可能远离。‎ 如今,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站在城里听见了四合院拜年的脚步,父亲在电话里问:“回家过年不?”我踌躇着,窗外雪花飞舞,街道上的车好多搁浅了,火车站人潮汹涌,扁担和大布袋乱钻。我胆怯地长叹了口气。父亲紧追着说:“回吧,今年雪大,说不定明年拜年时看不到我了,也看不见这四合院了。”‎ 我听了,心突突地急切起来。‎ 在四合院里拜年,是我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对时间的敬畏,对先祖的感恩,更是对亲情的礼赞。‎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丢了祖宗的一个宝贝”中的“宝贝”指什么?‎ ‎ ‎ ‎ ‎ 2. 文中画线句中“眺望”一词用得恰当吗?请说明理由。‎ ‎ ‎ ‎ ‎ 3. ‎“我”为什么先“胆怯地长叹了口气”,后又“心突突地急切起来”?‎ ‎ ‎ ‎4. 选文中的“曾祖父”在后辈们三叩头三作揖后发红包,而如今“电子红包”作为一类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红包传递方式已经普遍使用。对这一变化,你有何看法?‎ ‎ 链接材料:微信红包团队28 日凌晨公布数据,2017 年除夕微信红包142 亿个,较去年同期增长75.7%,创下新高;腾讯旗下口QQ平台各类电子红包累计参与用户达3. 42 亿,同样创下析高。‎ ‎ ‎ ‎ ‎ ‎【二】家之脉 陈忠实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 甲 ,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儿。”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乙 。‎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丙 。‎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也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足足有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全凭步行,我1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这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然而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 ‎⑪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1. 阅读全文,填空。‎ 段落 主要内容 ① ‎②‎ 父亲在“我”上学日送“我”珍贵的笔和纸;“我”将孩子们的上学日视为家的庆典日 ‎③④⑤⑥‎ ‎⑦⑧‎ ‎⑨⑩‎ 父亲在艰难的日子里依然拼死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我”在颇不轻松的情况下供养孩子们上学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1. 第⑨段中加点的“地道”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 将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改为“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雪,第二天上课心里想怎么回家去背馍呢”,好不好?为什么? ‎ ‎ ‎ 2.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心中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 ‎(1)读书是生命中光明的开启,是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开始。‎ ‎(2) ‎ ‎(3) ‎ 3. 从全文来看,第⑧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 ‎ ‎ ‎ ‎【三】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毕淑敏 ‎①她是我的音乐老师,那时很年轻,梳着长长的大辫子,有两个很深的酒窝,笑起来十分清丽。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声小合唱,音乐老师亲任指挥。我很荣幸被选中。‎ ‎②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长辫子老师铁青着脸转了一圈儿,最后走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整个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她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③我木木地站在那里,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灰溜溜地挪出队伍,羞愧难当地走出教室。‎ ‎④三天后,我正在操场上练球,小合唱队的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毕淑敏,原来你在这里!音乐老师到处找你呢!‎ ‎⑤从操场到音乐教室那几分钟路程,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憧憬。走到音乐教室,长辫子老师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 ‎⑥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从此,这个姿势贯穿了我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 ‎⑦老师的怒气显然还没发泄完,她说,你个子这么高,站在队列中间,你跑调走了,我还得让另外一个男生也下去,声部才平衡。小合唱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队伍一下子短了半截,这还怎么唱?现找这么高个子的女生,合上大家的节奏,哪那么容易?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毕淑敏,你听好,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说完,她还害怕我领会不到位,伸出细长的食指,笔直地挡在我的嘴唇间。‎ ‎⑧我好半天才明白了长辫子老师的禁令,让我做一个只张嘴不出声的木头人。在无言的委屈中,我默默地站到了队伍之中,从此随着器乐的节奏,口形翕动,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⑨‎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在那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长辫子老师那竖起的食指,如同一道符咒,锁住了我的咽喉。禁令铺张蔓延,到了凡是需要用嗓子的时候,我就忐忑不安,逃避退缩。我不但再也没有唱过歌,就连当众演讲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也是能躲就躲,找出种种理由推脱搪塞。有人以为这是我的倨傲和轻慢,甚至是失礼,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是内心深处不可言喻的恐惧在作祟。‎ ‎⑩直到有一天,我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游戏时,写下了一系列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一阵战栗滚过心头。于是我知道了,她是我的“重要他人”。虽然我已忘却了她的名字,虽然今天的我以一个成人的智力,已能明白她当时的用意和苦衷,但我无法抹去她在一个少年心中留下的惨痛记忆。‎ ‎⑪我们的某些性格和反应模式,由于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而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童年的记忆无法改写,但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却可以循着“重要他人”这条缆绳重新梳理,重新审视我们的规则和模式。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⑫当我把这一切想清楚之后,一个轻松畅快的我,从符咒之下解放了出来。从那一天开始,我可以唱歌了,也可以面对众人讲话而不胆战心惊了。从那一天开始,我宽恕了我的长辫子老师,并把这段经历讲给其他老师听,希望他们谨慎小心地面对孩子稚弱的心灵。‎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我”参加小合唱活动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①被选中参加小合唱,“我”感到荣幸→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请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角度,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异同。 ①我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不由自主地就弓了脖子塌了腰 ②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长辫子音乐老师那有着美丽的酒窝却像铁板一样森严的面颊 ‎ ‎ ‎ ‎ ‎3.本文的人物描写采用了多种方法,请以第②段为例进行简要赏析。(写出两种即可)‎ ‎ ‎ ‎ ‎ ‎4.请说说题目“谁是你的重要他人”的作用。‎ ‎ ‎ ‎ ‎ ‎5.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变成金色的风帆;如果它是晦暗的荆棘,就用成熟有力的双手把它粉碎。‎ ‎ ‎ ‎ ‎ ‎【四】塘河晚秋 ‎  ①过去了两年的时光,我终于又一次回到了塘河。时值深秋,她昔日卓越的风姿呈现一片冷寂,可仍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令人咀嚼。‎ ‎②塘河的秋、冬两季一般是干涸的。而今年,许是雨水太大了,河里竟有清凉的河水流淌。细细的碎石、沙土在河底映着深秋殷红的阳光,闪烁着不同色彩的、晶莹圆润的麟波;偶有小小的鱼儿顽皮地穿越那层层波纹,一有响动,便像梭一样攸然而逝,钻进水草深处;‎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也有的鱼儿,将小小的身子紧贴在河底的沙床上,一动也不动,如果你不细细分辩,肯定不会发现那与沙、与水几乎同色的精灵般的鱼儿。‎ ‎③放眼远处的风景,那是一条波动的线。巍巍太行像一个忠实的卫士,守护着这边的土地,它巍然耸立,展示着宏宕而雄壮的大山的情怀。与它连在一起的,是塘河两岸那沉默的防风林。如果是夏季,它便招展着郁郁葱葱的风姿,像两条绿色的绸带,随着塘河的延展,舞动着美丽的、充满生机的色彩。而现在,晚秋的风凋落了那一袭绿色的纱衣,那光秃秃的枝条在冷瑟中舞动动,伴着脚下的黄沙,像一个失宠的贵妃,一下子枯了风华、瘦了容颜,只把那一份凄凉展示给世人……‎ ‎④我怔怔地想着,一不小心,便陷入了水边那松软的、充满水渍的泥沙里。看看已沾满泥水的鞋子和湿淋淋的半截裤管,我哭笑不得,真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忽然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水的情景,索性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跳到水里摸鱼吧。塘河的性情我是知道的,虽然深秋的凄冷已侵袭了这片土地,可塘河的水却是温热的,脚浸在那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种惬意的温馨包容着我的身心,情怀立即被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涨得满满的,像一个历经桑辛的孩子,终于又感到了母亲的呵护……呵,塘河,是你孕育我长大的呵!‎ ‎⑤秋天的黄昏来得特别快,而黄昏赋予塘河的风景也是无限美丽的。夕阳的余斜照在水面上,映出红、黄、绿几种不同的颜色,真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而河畔那两条林带,也像是经过画家着墨似的,涂抹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在傍晚的霞光中,塘河像一条镶着金边的彩带,带着秋的成熟、溶着人们的希望流向远方……‎ ‎⑥踏上回村的路,已是月上枝头,皎洁的月光为塘河两岸笼上了朦胧的轻纱。村里,已是万家灯火斓珊,想到妈妈定已经做好了饭菜在等我归来,便加快了脚步……‎ 1. 阅读第①段,请说说塘河晚秋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 ‎ ‎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 ‎ ‎3.文中说脚浸在那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种惬意的温馨包容着我的身心,情怀立即被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涨得满满的。(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何有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 ‎ ‎ ‎ ‎ ‎4.踏上回村的路,已是月上枝头,皎洁的月光为塘河两岸笼上了朦胧的轻纱。(“笼上”一词换成“罩上”好不好?请说出理由)‎ ‎ ‎ ‎ ‎ ‎5.结合全文,说说塘河晚秋有哪些景象让作者品出了“独特的韵味”?‎ ‎ ‎ ‎ ‎ ‎    ‎ 【一】 中国墨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 ”。‎ ‎⑥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 ”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 ‎ ‎ 2.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 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 ‎ ‎ ‎ (2) 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 ‎ ‎ 3. 阅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 ‎ ‎ ‎ ‎ ‎4.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⑤⑥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 、 、 、 、(只填序号)。‎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5.如今,“墨”已超越了它作为书写工具的内涵,而以更丰富的意蕴呈现于汉语中,如下列词语:墨客、墨宝、胸无点墨、舞文弄墨,请选择并解释其中的两个词语。‎ ‎ ‎ ‎ ‎ ‎【二】让物理学界沸腾的引力波 霍光 ‎①2016年2月12日,全世界的物理学界都沸腾了——百年前已经被预言的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 ‎②普通大众却很少有人知道,“引力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探测到它需要百年努力它又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③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它的意思是,我们平时感知的空间貌似是平直的,但真实的情况中,却是像在哈哈镜里一样,是弯曲的。这种弯曲是物质造成的,质量越大,造成的弯曲就越大。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蹦床,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它是平坦的。但当有质量的物体出现时,比如一个鸡蛋,来游乐场的小孩子,或者是地球这样的庞然大物,它就会变得弯曲。这种弯曲,由于我们跟着蹦床一起弯曲了或弯曲太微小,我们完全感觉不到。但如果这个大质量物体发生变化——鸡蛋被吃了,小孩子蹦走了,或者地球爆炸了——蹦床就会开始震动,这种震动就是引力波。当然,跟着一起震动的我们也感觉不到它在震动。‎ ‎④但物理学家可不这么想,他们急需感觉到震动,来证明自己确实读懂了宇宙。于是,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大和最贵的——圆规,或许很像,但他们把它叫做迈克耳逊干涉仪,或是LIGO。LIGO的“两条腿”每条都有4000米长。它的原理是什么假设我们有两个短跑运动员,他们在任何情况下跑步速度都一样,那么,如果跑道因为引力波扰动,长度发生了变化——就像蹦床表面会因受力,在一个方向上拉伸一样,他们从LIGO的两条腿上跑回来的时间就会发生些微的差异。我们就知道,空间确实在震动。‎ ‎⑤然而,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第一,震动太小了,也许4000米只会发生0.000000000000000001米(我帮你数好了,这里应该有17个0)的变化。第二,我们不能让诸如跺脚、打喷嚏或是地震影响我们的观测,所以要用各种设备让两条腿稳定。同时,我们还要在很远的地方再建一个,如果两个都震动了,我们就知道这不是科研人员绝望情况下掀桌子引起的。‎ ‎⑥这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项目前前后后已经花去了数十亿美元。对于大众来说,或许会怀疑花费这么多美元去探索引力波有何意义。听到这个消息,爱因斯坦当然会高兴,因为这证明了他不像普通人类的脑袋瓜又对了。不过,其他物理学家呢对他们来说,这轻轻的一震,比《美人鱼》、《星球大战》乃至人类史上所有的电影加起来都好看,因为它蕴含的剧情,是宇宙诞生的画面。我们从小都被告知一个最著名的猜想——宇宙是在一场爆炸中诞生的。这意味着,在时空的开始时,这个大蹦床有一次最剧烈的震动。引力波就能让我们还原这个震动——它是否存在,有多大规模等等。据科学家说,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距离我们超级远的地方,由我们看不到的超级大的黑洞的变化引起的。‎ 1. 根据文意,概括说明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引力波的知识。‎ ‎ ‎ 2. 第②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 ‎ ‎ ‎ ‎ 3. 本文是科普作品,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又不失科学准确。作者为了将高冷艰深的“引力波”知识普及,语言力求或通俗易懂或具体准确;请任选一个方面,举例分析其作用。‎ ‎ ‎ ‎ ‎ ‎【三】网络精神还是网络精神病 王梦影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①互联网精神或许是这个时代被谈论最多的概念了,关键词有开放、丰富、共享、互联互通……然而,网络强化了我们最好的一面,也放大了我们不那么好的一面。那些难以摆脱的弱点和习惯,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互联网精神带来的互联网精神病。‎ ‎  ②最常见的精神病之一是开启强迫症。“先‘马’后看!”“强‘马’!”“‘马’完回家看!”(“马”是英文“标记”一词发音的简称)——我们经常这样告诉自己。互联网打开了通向信息的无数扇门,小到《制作PPT的50个有用技巧》,大到美国常青藤院校高等物理的视频课程,都藏在网络门后绿色数字瀑布的丰富世界里。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了觉得不错的技术教程或是文化科普,点下“收藏”或是“转发”,就心满意足地离去,再也没有如约地“后看”,仿佛任务已经完成了一般,感觉自己萌萌哒。试图改变教育图景的在线教育,也遭遇了由流量到学成转化率低的问题。据Udacity平台2013年的统计,注册学员只有10%完成全部的课程,5%能够通过常规考试。我国的在线教育平台尚没有此类数据可查,但可以看到的是,教学视频的点击数第一集通常远远高于第二集,到最后一集点击已经寥寥无几。‎ ‎  ③一方面,我们始终保持着信息贫瘠时代的习惯,微信里20个以上订阅号早中晚不懈推送,微博上上百的关注、手机里数十个App,深挖洞广积粮。另一方面,信息的丰富和迅速可能促成了漫不经心的处理信息习惯。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会学完PS技法,会搞清这道菜怎么做,会读完每天邮件推送的华尔街日报……却终于没能坚持,因为乱花迷人眼。我们守着无数扇可以引发改变的门,误以为这就是拥有,于是忍不住一扇扇推开它们,才一打开,便掉头而去,并未好好地走完一段旅程。‎ ‎  ④开启强迫症还有一个并发症,网络路痴。一个低调却极受欢迎的办公室小游戏,就建立在这类病患的痛苦之上。这款名为“维基百科循环(Wiki-loop)”的游戏,本土化的表现应该是“百度百科循环”。为文件起草或者是项目调研,游戏者点开了“白垩纪”这个百科词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如催眠一般地点击相关词条,由“恐龙”跳到相关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游戏者恍然意识到了恐怖的发生:自己已经津津有味地盯着纽约某家甜甜圈店的页面5分钟了,但完全不记得怎么来到这个页面的。当然,更恐怖的是,该写的文档页面仍是一片空白。‎ ‎  ⑤同样患者众多的还有表演病。被热议过的症状有“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妈知道吗?”母亲节里长篇叙述爱与感恩,抒情对象却看不到——她已经因为频繁的心灵鸡汤刷屏或是严格的熬夜监督被孩子拉黑了。其他的病情还包括意义不明的自拍照附带的正能量发言;再也没翻过页的书本照片,配上一杯咖啡是最好不过了;闺蜜几分钟亲亲热热的合照后沉默不语的半小时,各自对着手机上传修过的图片,发表对友谊的感慨;而那些曾经惨淡不堪的时光,在大段缅怀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光彩。 ‎ ‎  ⑥对于表演病患者来说,所说故事里的主角并不重要,一切衷肠都是为看不见的观众而诉。 这种病症与开启强迫症一样,在一个丰富而开放的世界里,遭遇了对自己的迷失。 ‎ 1. 请简要概括表演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 ‎ 1.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 ‎ ‎ ‎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深挖洞广积粮”的做法是怎样的。‎ ‎ ‎ ‎ ‎ 3. 有人觉得既然“互联网精神病”如此严重,那么网络对于人类来说,弊大于利。请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 ‎ ‎ ‎【四】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 李皓 ‎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 ‎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  ⑤近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近了。‎ 1. 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 ‎ ‎ ‎ ‎ 2.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 ‎ ‎ 3.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除?‎ ‎ ‎ ‎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1.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的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 ‎ ‎ ‎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歼灭(jiān)殷红(yīn)要塞(sài)坠毁(zhuì)‎ B仲裁(zhóng)匿名(nì)滞留(zhì) 沿溯(sù)‎ C紧绷(bēng)炽热(zhì)畸形(jī) 颔首(hàn)‎ D窒息(zhì)粲然(càn)悄然(qiǎo)鬈发(quán)‎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是()(2分)‎ A牢骚 颁发 镌刻 担精竭虑 B标致 烂漫 菲红 和颜悦色 C宽恕 崎岖 惶恐 待人接物 D禁锢 落第 诘责 正襟围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2分)‎ A. 这篇获奖作文是他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将互联网平台与畅游毕节特色乡村的旅游相结合的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父亲一辈子颔首低眉惯了,一下子被人抬举很不适应。‎ D.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上课要正襟危坐,不要左顾右盼。‎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2分)‎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 B. 杨绛先生走了,但是她的睿智、坚韧、倔强…….还有她的温度,永远萦绕在我们耳中。‎ C. 老师声音发颤地说:“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D. 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6. 下列句子排列序号正确的是()(2分)‎ ‎ ①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主席的检阅。‎ ‎ 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③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洋洋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 ④这里是中国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⑤‎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⑥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①③②⑥⑤ C. ⑤①②⑥④③ D. ③⑥④⑤①②‎ ‎7. 古诗词默写。(7分)‎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老骥伏枥,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5)《渡荆门送别》中流露出诗人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名著阅读。(3分)‎ ‎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_____________》,作者埃德加斯诺是在______________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9.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4分) ‎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分)‎ ‎1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或王命急宣(传达)‎ C.春冬之时(季节)‎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D.属引凄异(连接)‎ ‎13.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14.选出最能概括文段“至于夏水襄陵…….泪沾裳”的内容的一项()(3分)‎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渔人的悲惨生活。‎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6.郦道元在描写“春冬”景物之后感慨“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说的“趣”指什么?说说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恒久的滋味 蒋勋 ‎①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②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③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④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⑥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⑥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⑦酸是一种味觉吗 ?‎ ‎⑧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 还有别种滋味。‎ ‎⑨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 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⑩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⑪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⑫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⑬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⑭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⑮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⑯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17)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 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17.文章第⑥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18.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3分)‎ ‎19.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4分)‎ ‎20.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21.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四)‎ 温暖心窝的话语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22.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23.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2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25.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三、作文(50分)‎ ‎26.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答案:‎ ‎17.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18.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19.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0.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悟。‎ ‎21.生活平平淡淡才恒久;生命平平安安才是真,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人生启迪是恒久的。‎ ‎22.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23.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2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25.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第 25 页 共 25 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