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1为什么要证明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为什么要证明 1.使学生经历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的过程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 2.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 3.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 重点 理解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证明,理解并掌握应用实验进行证明、举反例验证、利用推理论证来验证某些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 难点 体会数学推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情境导入 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了很多正确的结论,那么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为什么要证明.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上面的题目. 学生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直观感觉说出想法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由观察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2)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吗? 2.探究二:归纳得到的结论正确吗? (1)听故事“公鸡归纳法”. 某主妇养小鸡十只,公母各半.她预备将母鸡养大留着生蛋,公鸡则养到一百天就陆续杀以佐餐.每天早晨她拿米喂鸡,到第一百天的早晨,其中的一只公鸡正在想:“第一天早晨有米吃,第二天早晨有米吃……第九十九天早晨有米吃,所以今天,第一百天的早晨,一定有米吃.”这时,该主妇来了,正好把这只公鸡抓去杀了. 师:第1天有米吃,第2天有米吃……第99天有米吃,一定能推出第100天有米吃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算一算验证“归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当n为任意自然数时,n2-n+11的值一定是质数呢? 让学生再多取几个数代入代数式中,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比如当n=11时,n2-n+11=121,结果是合数.) 2 思考:由归纳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3)再次验证“归纳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第(2)题. DE与BC平行,且等于BC长度的一半;引导学生尝试猜想:连接三角形两条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平行第三条边,且是第三条边长度的一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并验证结论,发现这样的结论对所有的三角形都成立. 小结:归纳得到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 3.交流与发现. 师:通过上述几类问题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是否都正确?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呢? 总结: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三、举例分析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3页“随堂练习”第1题第(1)题. 解: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条直线上.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3“随堂练习”第1题第(2)题. 分析:观察往往会产生错觉,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想要判断两条线段是否一样长,最科学、合理的方式是量一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 解:两条线段一样长. 四、练习巩固 观察下图,左图中间的圆圈大还是右图中间的圆圈大? 解:一样大. 说明:实验、观察、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从而明白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并能积极地参与总结性的发言. 六、课外作业 教材第164页习题7.1第1~3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