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信客教案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0 信客教案一

《信 客》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5 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事迹动情导入 《感动中国》2005 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 20 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 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 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 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三、走进作者: 余秋雨: 1946 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 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秋雨 散文》、《山居笔记》等。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用一个字概括:做信客很“苦”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 1、信客的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由学生找 寻文中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工作劳苦、生活贫苦、心灵痛苦 2、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信客特殊的性格,那信客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呢?你 能从文章中看出多少来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恪尽职守、待人宽容、洁身自好、善良厚道、通达事理 五、七嘴八舌: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❶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 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 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 有 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 ❷当信客好:理由: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 三是当时他没事干,也只能干这行才能生活; 四是由于当信客,才为他当地理老师、校长奠定了基础。 2.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 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假如让你选择,你会当信客吗? (由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加以引导,把话题归结到诚信这一话题之上。) 六、走出课文——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 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总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 你对诚信的理解。(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学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给出以下资料:那些因为劣质奶粉而永远长 眠于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奇妙的世界,享受一下生活的美 好,就被那些狠心的人剥夺了生的权利。无视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这种道德感缺失的人或许暂时会有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已成为背信 弃义之人,社会中的害群之马,万人唾弃之败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终究 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 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 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 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 行天下! 老师赠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大家能时时牢记: 传统美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七、板书设计: 做信客很“苦” 工作 → 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 → 贫苦(收入微薄) ↓ 心灵 → 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八、布置作业: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九、教学反思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但是 从设计的问题“让你们当信客你们愿意吗?”上却看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处不足 之处: 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发现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去当信客。大概是因为教学过 程中着重强调了信客的“苦”与“信”,却没有将其行为升华到一种人性的高度, 让同学产生了一种做信客就是一个苦差事,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却未能感悟。在今 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