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教案3

‎ ‎ ‎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②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 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  情感态度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         ‎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识别 难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准备:‎ 剪刀、纸张、剪好的一些几何图形、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创设情境 1. 剪纸活动 出示剪的飞鸟图案 你能说出老师是如何剪出这幅图案?‎ 教师示范:将纸对折,沿所画的线条剪出飞鸟。‎ 同学们也试一试,看谁剪出的图案最美。‎ ‎(选几幅作品贴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有何共同点。‎ 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也就是说这两部分是对称的。自古以来,对称图形被认为是平衡和谐之美,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从动物到植物,从小巧精致的艺品到雄伟壮丽的建筑,大多都是对称的,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对称的美 。‎ 2. 多媒体展示 建筑 脸谱 学生讨论 学生操作,老师选几幅作品贴在黑板上。‎ 对折后两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通过剪纸、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4‎ ‎ ‎ 剪纸 国旗 摩洛哥 约 旦 英 国 肯尼亚 探索新知 1. 探究1(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展示图案时,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    对折就有——折痕 ‎    折痕可以看成——直线 ‎    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2. 探究2(对称轴的条数)‎ 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 形的所有对称轴。‎ 思考:正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   正四边形有  条对称轴 ‎   正五边形有  条对称轴 正六边形有  条对称轴 正n边形有  条对称轴 当n越来越大时,正多边形接近于什么图形?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小结: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不一定是一条。‎ 3. 练一练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进行折叠,画对称轴。‎ 圆 无数条对称轴 新知探究过程都经历了“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的全过程。‎ 学生天天与 4‎ ‎ ‎ (1)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你能举例吗?‎ 引导:数字,英文,汉字 (2) 推理游戏 下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形状?‎ ‎(3)课本第8页练习1、2‎ ‎6.探究3(轴对称)‎ ‎(1)动手操作 ‎  你能用两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轴对称图形吗 ‎  ‎ ‎(2)多媒体演示:‎ 将 中的两个三角形均速向两边移动 变成 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多媒体演示两个三角形对折重叠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轴对称以及对称点的定义 ‎(3)学生举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部分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再次让学生感受对称之美。‎ ‎   ‎ (4) 动手操作(折纸印墨迹)‎ 你能创造一幅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图案吗?‎ 指导学生折纸印墨迹 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将不同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学生操作,同桌之间互相印证。‎ ‎“数字、英文、汉字”打交道,这些的事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归纳小结 ‎7.反思:‎ 4‎ ‎ ‎ ‎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8.小组讨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    一分为二    ‎ ‎      合二为一 区别:一个图形   两个图形 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2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成轴对称。‎ ‎  如果把成轴对称的2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通过反思小结,一方面是对本节课的梳理和深入,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辨析能力。‎ 巩固提高 ‎9.动手操作 ‎ 如图,由6个全等的正方形组成L形图案,请你在图案中改变1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变成轴对称图案。‎ ‎10.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习题1.1第3题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1第2、4题 ‎11.送一句话给全体同学 对称是一种思想,通过它,人们毕生追求,并创造次序、美丽和完善……    ------赫尔曼·外尔 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将不同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调动了全体同学的极性,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测。‎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