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题(附答案)
1 第一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 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是(A) A.cm B.km C.m D.mm 2.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B)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 2.5 mm 的细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 40 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 10 次所用时间约为 4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65 dm 4.2019 年 10 月 1 日国庆阅兵期间,第一次亮相的轰6N 为国产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可 以进行空中受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是静止的 D.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5.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B) 6.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 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7.一个物体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运动,第 1 秒、第 2 秒、第 3 秒、第 4 秒所通过的路 程都是 10 m,那么该物体在 4 秒内的运动(C)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可能是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可能是速度逐渐增大的变速直线运动 8.(肥城市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里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 滚下,用照相机每隔 0.1 s 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2 ①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用时 0.2 s ②小球从 A 点运动到 C 点通过的路程为 20 cm ③小球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速度大于小球由 B 点运动到 D 点的速度 ④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 1 m/s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9.小华同学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甲所示),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 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C) A.135 m/s B.168.75 m/s C.2.25 m/s D.2.81 m/s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 A.两人在 t=10 min 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 4 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 1.5 倍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1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小丽同学的身高为 162__cm__,升国旗时唱国歌的 时间约为 1__min__,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18__km/h__。 12.(江西中考)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B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 度为__2.80__cm。清晨,王爷爷绕小区花园步行锻炼身体,借助手机中的秒表测量了自己步 行一圈的时间为 2 min 24 s,如图乙所示,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s__,分度值为__0.2__s。 13.图中 A、B 两幅漫画记录了前后两个不同时刻从窃贼车中所看到的警车位置。你预 计窃贼能逃脱警察的追捕吗?__窃贼逃不脱警车的追捕__。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说 出你做出判断的理由,__窃贼驾车的速度小于警车的速度__。 14.(浦东新区期末)某乘客坐在笔直行驶、快速向前的客车上保持不动,他看到前方一 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该乘客把__客车__作为参照物。由此现 象可判断出__卡车__(以上两空均填“卡车”或“客车”)的速度较慢。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 3 乘客是__静止__(填“静止”或“运动”)的。 1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1 秒钟人步行 1.2 米__;某同 学家距学校 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500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 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静止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6.观察图甲可知汽车做__匀速__直线运动;观察图乙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 果做__变速__直线运动。 第 16 题图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17.(莱芜区中考)莱芜划归济南后,为济南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为莱芜的发展插 上了腾飞的翅膀,两地交流更加频繁。某次,小明和他爸爸开车驶向济南,小明看到路边的 树木向后飞驰。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车__。当车经过 A 点路标时,时间是 11 时 45 分;当车 经过 B 点路标时,时间是 12 时 15 分。则车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90__km/h。 18.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 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 度大小为__15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三、作图、简答题(第 19 小题 4 分,第 20 小题 4 分,共 8 分) 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15 m/s 速度匀速行驶,则 2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__300__m,请在图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解: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20.(原创)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 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对醉态的描绘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感 染力。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搀扶喝醉的自己呢? 答:作者酩酊之中踉踉跄跄,他以自己为参照物,于是在朦胧的醉眼看来,松树好像要 过来搀扶自己。 四、实验探究题(第 21 小题 6 分,第 22 小题 10 分,共 16 分) 4 21.某学生为了测量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量出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 1 页~最后 1 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 L; B.选出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 C.用L n 表示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 d; D.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 n。 (1)上述实验中错误的是步骤__C__,应改为__用2L n 表示物理课本内每张纸的厚度 d__; (2)错误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填字母)__BADC__。 22.(宜昌改编)小明同学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 顶 A 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处滑到坡底 C 处的时间 t1=2.6 s;再次将小车从 A 处静止 释放,测出小车从 A 处滑到中点 B 处的时间 t2=1.8 s。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v=s t __。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 度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A__(填“A” 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 B 处开始计时,在 C 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 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 2)。屏幕 图象如图 3 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_ 加速__(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0.8__m/s。 五、综合应用题(第 23 小题 10 分,第 24 小题 14 分,共 24 分) 23.(诸城市期末)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 开始竖直跳下,经 15 s 下落 210 m 后,再匀速直线下落 15 s,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 图所示。求: (1)该运动员在 30 s 内下落的总高度。 (2)该运动员在 30 s 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解:(1)由图象可知,15 s 后运动员以 6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v=s t 可得运 动员在 15~30 s 内通过的路程:s 后=v 后 t 后=6 m/s×15 s=90 m,运动员在 30 s 内下落 的总高度:s=s 前+s 后=210 m+90 m=300 m。 (2)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v=s t =300 m 30 s =10 m/s。 5 24.(无锡期末)如今,高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假期小明想去参观徐州的淮海战 役纪念馆,他选择从无锡东乘坐高铁去徐州东,他通过铁路 12306 网站查询到 G1214 次的运 行时刻表如下。他决定乘坐这趟车。 G1214 过 无锡东→过 徐州东 站序 站名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停车时长 1 上海虹桥 — 10:20 — 2 无锡东 10:59 11:01 2 3 南京南 11:52 11:54 2 4 蚌埠南 12:36 12:38 2 5 徐州东 13:16 13:23 7 (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 495 km,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运行到徐 州东,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 252 km/h,小明想估测 大桥的长度,假设高铁匀速通过大桥。 ①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 “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 2:12.50,则大桥长度为多少? ②若该列高铁全长为 315 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多少? 解:(1)无锡东到徐州东的高铁里程为 s=495 km,若该趟高铁按照时刻表,从无锡东 11:01 发车,13:16 运行到徐州东,所用时间:t=13:16-11:01=2 h15 min=21 4 h; 则该趟高铁在此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v=s t = 495 km 21 4 h =220 km/h (2)①当该趟高铁途经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时,车厢内速度显示为:v′=252 km/h=70 m/s;当他所坐的位置到达桥头时,他用手机上如图所示的秒表计时,该秒表的计时单位为 “秒”,他所坐的位置驶出桥尾时,秒表下方数字显示为 2:12.50,则所用时间:t′=2×60 s+12.50 s=132.50 s;则大桥长度:s′=v′t′=70 m/s×132.50 s=9 275 m;②若该 列高铁全长为 315 m,则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经过的路程:s 总=s′-L=9 275 m-315 m=8 960 m;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t 桥=s 总 v′ =8 960 m 70 m/s =128 s。 6 第二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B)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2.(新疆中考)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D)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4.(济南中考)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做法,能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减弱噪声的是(A) A.在高架路的两旁修建隔声板 B.机器旁人员佩戴防噪声耳罩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市区道路行车禁鸣汽车喇叭 5.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时感觉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 究(A)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6.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 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C)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7.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7 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 8.(黄石中考)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道路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音产生 9.(赤峰中考)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丙中弹吉他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D.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10.下列应用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B) 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 B.蝙蝠探测飞行途中的障碍 C.工人用电钻钻墙 D.路旁安装隔音板墙 11.(长沙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2.(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 乙相比(D)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 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3.(盘锦中考)声音是由发声体__振动__产生的,下课铃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递到我们 耳中的。 14.(淮安区期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340__m/s,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 5 200 m/s。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声音的__介质__有关。 15.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 8 声速的大小可能与__介质种类__和__温度__有关。 物质 空气(15 ℃) 空气(25 ℃) 水(25 ℃) 水(80 ℃) 声速/(m·s-1) 340 346 1 497 1 543 16.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 会因__振动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响度__(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振动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 越大,声音的__响度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音调__发生改变。 18.某司机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 1.00 s 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 波可以__传递信息__。已知声速为 340 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_170_m__。 19.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去除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能量__;中国传 统的中医用“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听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 传递__信息__。 20.(常州期末)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块 100 m 的林 带可降低 20~25__dB__(填“dB”或“Hz”)。常州火车站的两侧种植着许多树木,这是在 __传播过程中_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第 21 题 8 分,第 22 小题 8 分,第 23 小题 16 分,共 32 分) 21.(清江浦区期末)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 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B__(填序号)。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 说明_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将微小的振动放大__。 (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空气 能传播声音__。 22.(卫辉市期末)如图所示是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绝艺王”称号的安徽南卫东制作 的胡萝卜排箫,它根据胡萝卜的粗细、孔的大小、高低,然后利用口腔吹气产生的振动来演 奏曲目,为了探究发声体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课代表在家找一个胡萝卜,用电 钻在胡萝卜的一端钻一个浅孔,用嘴对着胡萝卜口部吹气,使其发出声音,用电钻继续钻深 一些(未钻透),用嘴对着胡萝卜口部吹气,比较发现发出声音比第一次低沉一些。 9 (1)胡萝卜发声是利用__空气柱__(填“空气柱”或“胡萝卜”)的振动发声的。 (2)他逐渐用力吹同一个胡萝卜孔,响度__增大__(填“增大”“不变”或“降低”)。 (3)南卫东制作的胡萝卜排萧从左向右钻的孔逐渐变浅,用相同的力逐个吹一下,发现 最右边声音的音调最__高__;演出时,后排观众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人 耳的。 23.在学习吉他弹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下表所列的 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 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 /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A__、__B__、__C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 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A__、__D__、__F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 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 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保持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都不变, 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拨动琴弦进行辨听__。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五、综合应用题(14 分) 24.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 340 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 1.5 s 打靶人听 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不计空气阻力,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 v 声 =340 m/s) 解:中靶声传播到人耳的时间:t 声= s v 声 = 340 m 340 m/s =1 s,子弹飞行的时间:t 弹=t -t 声=1.5 s-1 s=0.5 s,子弹的速度:v 弹= s t 弹 =340 m 0.5 s =680 m/s。 10 第三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任丘市期末)下列物质中,有一定熔化温度的是(C) A.玻璃 B.蜂蜡 C.海波 D.沥青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 3.用同样质量的 0 ℃的冰和 0 ℃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C) A.冰比水凉 B.冰的温度比水低 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冰和食品接触充分 4.(常州期末)如图所示,秋季,小明在两个盆里放入等量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 盆放在背阴处。一会儿后,小明观察发现,甲盆内的冰熔化得快,乙盆内的冰熔化得慢,则 (C) A.甲盆内水的温度高 B.乙盆内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 5.(徐州中考)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C)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6.(常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壶烧水,水沸腾后,仔细观察发现,A、B 两个位置, 有一个位置出现大量“白气”。下列关于“白气”的分析中,正确的是(D) A.“白气”是气态水,A 处较浓 B.“白气”是气态水,B 处较浓 C.“白气”是液态水,A 处较浓 D.“白气”是液态水,B 处较浓 7.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D)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8.(宝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在将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盘中制作冰 淇淋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11 A.盘中液态氮放热 B.盘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盘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盘中液态氮会沸腾,盘内壁出现白霜 9.(来宾期末)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水蒸气由于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 B.阳光照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 C.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 D.冰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最后流入大海 10.(镇江期末)下列现象与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D) A.冰雪消融 B.湿手烘干 C.霜打枝头 D.壶口“白汽” 11.(南山区期末)如图所示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 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 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B)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 乙烯 B.戊烷 戊烯 C.丁烷 丁烯 D.丙烷 丙烯 12.(高邑县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C) 12 A.甲图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 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2 ℃ 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 D.图丙 AB 段该物质处于固态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3.(兰州中考)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36.8__℃。 14.(哈尔滨中考)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 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__温度计__。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__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__。 15.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 0 ℃),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 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凝固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冻结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 16.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其熔点为 29.78 ℃,说明它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7.(株洲中考)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空气中的 水蒸气_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_液态__(填“液态”或“气态”)水。 18.(莒县校级月考)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的楼道、走 廊里,不一会儿,喷洒过的潮湿地面会逐渐变干,这是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 过程__吸__(填“吸”或“放”)热。 19.(大连期末)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里放些干冰(固 态 CO2),利用干冰的__升华__来__吸热__降温。 13 20.(东海县期末)2019 年 12 月 31 日,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东海县最低气温降至- 6 ℃~7 ℃。早上,小明起床后发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如图所示),这是发生了__ 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是__室内__(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 气__放出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的。 三、简答题(8 分) 21.(大连期末)寒冷的冬天,小红的妈妈把刚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室外晾晒。过了一会 儿,她妈妈发现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经过一天的晾晒,结冰的衣服也慢慢地变干了。 请解释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的原因。 答:刚洗完的湿衣服拿到寒冷的室外,湿衣服里的水放热降温,当达到水的凝固点时开 始凝固成冰,所以湿衣服变成硬邦邦的冻衣服。 四、实验探究题(第 22 题 8 分,第 23 题 10 分,第 24 小题 10 分,共 28 分) 2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 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慢__(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 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用搅拌器搅拌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状态__变化,并每隔 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 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 1 min 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4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 -8 -6 -2 0 0 0 0 0 0 0 … 状态 固态 固液 共存 态 14 解: (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不变__(填“变化”或“不变”)。 23.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 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对比__A、C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2)对比__A、D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对比__A、B__两图,可知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4)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 (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举出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夏天,人们往地 上洒水__(合理即可)。 2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 A、B 两套装置(如图甲) 来完成实验。 (1)图乙 a、b 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 __a__(填“a”或“b”)。 (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103_℃__。他 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A__(填“A”或“B”)。 (3)分析评估 A、B 两套装置:__A 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水的沸点不是 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B 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 点__。 (4)当甲组使用与乙组相同的装置来进行实验时,通过图象丁可知乙组加热到沸腾所用 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水的质量较大__。 五、综合应用题(12 分)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 汽车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 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 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 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 ℃。考虑 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__D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 液中,宜选__B__。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 量达到 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120__℃。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升高__(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__。 16 第四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孝感中考)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A.小孔成像 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海市蜃楼 2.(福建中考)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 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 为(B) A.0° B.40° C.50° D.100° 3.(恩施州中考)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将会出现的现象是(C) A.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 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5.(沈阳中考)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 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D)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6.(陕西中考)对如图所示物理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 1 中,木杆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 2 中,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C.图 3 中,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实像 D.图 4 中,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7.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C)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 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8.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D) 17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9.(莱芜区中考)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 图能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D) 10.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11.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 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12.(南京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 中“树木”的光路图是(B)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3.晚上,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光的__ 反射__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如图所示),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光的__ 直线传播__形成的。 18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第 17 题图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14.(丹东期末)如图所示,在居民小区或马路的急拐弯处装上的是__凸面镜__(填“平 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该“镜子”反射属于__镜面反射 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5.(镇江期末)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__漫__(填“镜 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__遵循__(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6.(西岗区期末)清晨,人们看到的“太阳”是真实太阳的__虚__(填“虚”或“实”) 像,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穿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光的__折射__现象。 17.(新邵县期末)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 色的光(如图所示)。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红__光通 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这七种颜色的小球置于水底同一深 度时,从岸边看起来最浅的是__紫__色小球。 18.(永州期末)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__红外线__(填“红外线”或“紫 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9.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 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 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40__度,折射角大小等于__60__度,MN 的__右__(填“左”或 “右”)侧是空气。 20.小云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 A 和 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 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 A 下移至 A′处,应使入射光线 MO 绕着点 O 沿__顺时针__方向转动;现保持入射点 O 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 B 下移至 B′处, 应使入射光线 MO 绕着点 O 沿__逆时针__方向转动。(两空均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三、作图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1.根据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在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AB。 解: 第 21 题图 19 解: 第 22 题图 22.如图所示,光源 S 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 线经过 A 点,水中的折射光线经过 P 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第 23 小题 12 分,第 24 小题 10 分,共 22 分) 23.(建平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小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A、B 是两支大小相 同的蜡烛。 (1)实验中当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_相等__,现将 玻璃板靠近 A 蜡烛一些,为了使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再次重合,B 蜡烛应__靠近__(填“靠 近”或“远离”)A 蜡烛; (2)如果移去 B 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能__(填“能”或“不 能”)接收到 A 蜡烛的像; (3)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 A、 B 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乙所示。此时 A 手表指针指在 9 点整,那么 B 手表的指针 应调至__3__点才能与 A 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5)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C__。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2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确定像的位 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__;如果有 3 mm 厚和 2 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2__mm 厚的玻 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 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 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像与物大小相等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像重合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 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出 像距与物距并进行比较__。 五、综合应用题(18 分) 25.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 20 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 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 明紫外线能使__荧光物质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 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反射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 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紫外线 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__。 (4)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 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画出了玻璃对红光的折射光路,请画出紫光通 过玻璃的大致光路。 解: 21 第五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D) 2.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 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反射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 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 12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 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A.10 cm B.12 cm C.24 cm D.6 cm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 10 cm 的光屏上成倒立缩 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 10 cm 处时,所成的像是(B) A.倒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实像 5.(玉林中考)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放大 B.利用望远镜可看见血液中的细胞 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潍坊中考)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C) 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 7.(衡阳中考)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22 8.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小丽同学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此透镜焦点 2 cm 处, 烛焰的像(D)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一定是放大的像 9.(济南中考)调查发现,近年来需要进行视力矫正的人数逐年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 势。保护视力,刻不容缓。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可以判断:图中小女孩配戴眼镜的镜片是(C) A.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B.凹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C.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远视眼 D.凸透镜,用来矫正她的近视眼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第 11 题图 10.(十堰中考)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 离 v 跟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0 cm B.当 u=1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虚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C.当 u=2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D.把蜡烛从距凸透镜 15 cm 处移动到 30 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1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 上的 a 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 a 点移到 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 A.凸透镜位于 a 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 b 点右侧 C.蜡烛在 a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 b 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12.(鄂州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 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C)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40 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 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 23 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3.如图所示是发生的日环食,其形成的原因是__光的直线传播__;当太阳光透过三棱 镜发生__折射__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色光;人长时间在强光下看书,容易造成近视,需 戴__凹透__镜矫正。 第 13 题图 第 15 题图 第 17 题图 第 19 题图 14.(大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指的是__ 烛焰__(填“烛焰”或“蜡烛”),凸透镜固定不动,通过移动物体来改变物距,那么实像与 物体的运动方向__相同__(填“相同”或“相反”)。 15.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放大__(填“等大”“缩 小”或“放大”)、__倒立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改变光路 __。如果图中 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20__cm。 16.(陕西中考)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 凸__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倒立__(填“正立”或“倒立)、缩 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__凹__透镜矫正视力。 17.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乙透 镜__(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近视__(填“远视”或“近视”)眼的 矫正。 18.(涟源市期末)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凸__(填“凸”或“凹”)透镜,其物镜成 像原理与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 19.(莒县校级月考)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 5G 警用巡逻 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测温 5G 警用巡逻机器人有 5 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 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照相机 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20.(咸宁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 u,测量对应的像距 v,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__cm;如果 u=27 cm,移 动光屏可得到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照相机__(填“幻灯机” 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u/cm 60 30 20 15 13 … v/cm 12 15 20 30 45 … 24 三、作图题(第 21 小题 6 分,第 22 小题 6 分,共 12 分) 21.(仙桃中考)画出出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图中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要求保 留作图痕迹) 解: 2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 AB 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 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 F 表示。 解: 四、简答题(7 分) 2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学习物理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 的问题:有三副眼镜,一副为老花镜,一副为近视眼镜,一副为平光镜(太阳眼镜),可用什 么方法来鉴别它们?(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 解:方法一、用手摸的办法鉴别: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或老花镜),相反的是凹透 镜(或近视眼镜),中间边缘厚度相同为平光眼镜;方法二、用平行光照射来鉴别:有会聚作 用的是凸透镜(或老花镜),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或近视镜),对光没有影响的是平光镜; 方法三、将它们平放在报纸上,能看到变大的字的是老花镜,使字变小的是近视眼镜,字的 大小不变的是平光镜。 五、实验探究题(第 24 小题 8 分,第 25 小题 8 分,第 26 小题 8 分,共 24 分) 24.(武汉中考)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 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 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 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前方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 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靠近 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 的眼镜片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 25.(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25 (1)小明将 LED 灯、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三者 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接着,小明调节 LED 灯、凸透镜至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会在 光屏上得到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把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__把 LED 灯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__。 (3)小明选择 LED 灯替代平时常用的蜡烛做实验,优点是__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 __(写出一条即可)。 26.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 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倒立__、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 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 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 10 cm。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 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 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 25 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焦距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 情况下通过改变__像距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D__(填选项)。 A.0~10 cm B.10 cm~25 cm C.0~25 cm D.10 cm~极远处 26 第六章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南昌期末)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半斤八两”,这是因为在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斤 和两都是质量的单位,其中一斤等于 500 g,那么古代的二两与以下哪个物体的质量最为接 近?(B) 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 B.一枚鸡蛋 C.一支普通铅笔 D.一个乒乓球 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在右盘减少砝码 3.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A)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 热胀冷缩。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5.(南京月考)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2∶1,质量之比为 1∶3,那么它们的密度 之比为(B) A.6∶1 B.1∶6 C.2∶3 D.3∶2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图中关于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C) 7.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 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D) A.石块的质量是 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 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 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8.(兰州期末)一个最多能装 5 kg 水的瓶子,它一定装不下 5 kg 的(ρ水银>ρ硫酸>ρ盐 水>ρ水>ρ酒精)(B) 27 A.盐水 B.酒精 C.水银 D.硫酸 9.(厦门期末)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 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石头裂开是由于水结冰后(A) A.质量不变,体积增大 B.密度不变,体积增大 C.密度增大,体积增大 D.质量增大,体积增大 10.学习质量和密度知识后,小柯同学想用天平、烧杯、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④称 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D)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如图所示的是 a、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 V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 两 种物质的密度ρa、ρb 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D) A.ρb>ρ水>ρa B.ρb>ρa>ρ水 C.ρ水>ρa>ρb D.ρa>ρ水>ρb 12.下列关于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铅球、铝球和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ρ铅>ρ铁>ρ 铝)(D) A.三球中至少有两球是空心的 B.三个球如果都是空心的,则空心注满水后,铅球的质量最大 C.铅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铅球和铁球如果是空心的,在空心注满不同的液体后,两球的质量如果相等,则注 入的两种液体的密度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3.(铜山区校级月考)钱学森是公认的“中国航天之父”,如图所示是著名苏绣艺术家 姚建萍创作的钱学森肖像《思源·致远》。这件苏绣作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后,质量__ 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新疆巴州选送的一小袋 250__g__(填上合适质量 单位)优质棉花种子也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填补了新疆太空育种的空白。 14.(厦门期末)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 边。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取下__最小砝码,移动__游码__,使横梁平衡。 15.(天津期末)事实表明,0~4 ℃的水“热缩冷胀”,由此可知 0~4 ℃的水中,__0__℃ 时水的密度最小;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质量为 50 kg 的中学生体积约为 50__dm3__。 16.(香洲区期末)已知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冰的密度为 0.9×103 kg/m3。一瓶 纯净水标有“550 mL”的字样,瓶内水的质量为__550__g,若水凝固成冰,质量__不变__(填 “增大”“不变”或“减小”);春天北方地区冰面解冻,一块质量为 200 kg 的冰熔化成水, 冰的体积与它完全熔化成水的体积之比是__10∶9__。 28 17.(芝罘区期末)PM2.5 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某方案提 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 PM2.5 下落至地面(如图所示),按 1 s 喷射 1 L 水计算,持续喷射 1 h,需喷出的水的质量为__3.6__t。 18.(蚌埠期末)2019 年 4 月 10 日,人类第一次发布黑洞的照片(如图所示),黑洞的密 度极大,根据“史瓦西半径理论”,如果质量为 6×1024 kg 的地球塌缩成黑洞,其体积约为 3 cm3,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形成的黑洞的密度约为__2×1030__kg/m3。 第 18 题图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19.(郑州期末)古时候的大力士可以举起千斤鼎,古代千斤鼎的质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267 kg,如果该鼎是由铜制作的,已知铜的密度为 8.9 g/cm3,则制作这样的鼎需要__0.03__m3 的铜。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其密度仅为 0.16 kg/m3,约 为空气密度的六分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如果用这种材料制成同样大小的 千斤鼎道具,则该道具的质量为__4.8__g。 20.(巧家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50 cm2、高为 10 cm 的平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 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 图乙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1__g/cm3;当容器中装满该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__600__g。 三、实验探究题(第 21 小题 12 分,第 22 小题 8 分,共 20 分) 21.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想测量 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 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填“左”或“右”)调节,使横 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 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__C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29 __16.4_g__。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①②③ 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__0.82×103__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偏 小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 点:__密度小,可以减轻质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__。 22.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 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习了密度 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 0.90~0.93 g/cm3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 0.94~0.96 g/cm3 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 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左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 m1,如图乙所示 m1= __63.0__g;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 m2=25 g, 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 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 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__0.95__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__是__(填“是”或“不是”)地沟油。 四、综合应用题(第 23 小题 11 分,第 24 小题 18 分,共 29 分) 23.(孝义市期末)如图所示,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为了测定端砚的密度,小明用 天平测出磨钮(研磨的器具,与砚材料相同)的质量为 140.7 g,再把它没入装满水的溢水杯 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 46.9 g。(ρ水=1.0×103 kg/m3) (1)请你帮小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砚台的质量为 159 g,则该砚台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解:(1)由ρ=m V 可得溢出水的体积:V 溢=m 溢 ρ水 =46.9 g 1 g/cm3 =46.9 cm3,因为磨钮浸没 水中,所以磨钮的体积:V 磨钮=V 溢=46.9 cm3,砚材料的密度:ρ砚台=m 磨钮 V 磨钮 =140.7 g 46.9 cm3 =3 g/cm3。 (2)由ρ=m V 得该砚台的体积为:V 砚台=m 砚台 ρ砚台 = 159 g 3 g/cm3 =53 cm3。 24.(郑州期末)如图所示,小亮为了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 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仔细观察了瓶上标注的数据。求:(ρ水=1.0×103 kg/m3) 30 测量步骤 测整瓶酸奶的质量 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 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480 g 260 g 460 g (1)喝掉的酸奶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2)酸奶的密度是多少? (3)酸奶瓶的质量是多少克? (4)小亮喝完酸奶后,没有将空瓶子随处乱扔,而是进行了分类回收,这样做的好处是 __减少污染、保护环境__。 解:(1)所加纯净水的质量:m 水=m3-m2=460 g-260 g=200 g,由ρ=m V 可得,喝掉 的酸奶的体积:V 奶=V 水=m 水 ρ水 = 200 g 1.0 g/cm3 =200 cm3=200 mL。 (2)喝掉的酸奶的质量:m 奶=m1-m2=480 g-260 g=220 g;酸奶的密度:ρ奶=m 奶 V 奶 = 220 g 200 cm3 =1.1 g/cm3=1.1×103 kg/m3。 (3)由瓶上标注的净含量可知,瓶中酸奶的总体积:V 总=300 mL=300 cm3,酸奶的总质 量:m 奶总=ρ奶 V 总=1.1 g/cm3×300 cm3=330 g,酸奶瓶的质量:m 瓶=m1-m 奶总=480 g-330 g=150 g。 (4)将空瓶子进行分类回收,是为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