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 B.苏州地区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 ℃ C.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 m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 m/s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水 B.桥 C.桥上的行人 D.河岸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D )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B.“日食”的形成 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 D.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10 5.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1 ℃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像中bc段,晶体温度不变 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7.★(安顺中考)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8.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C ) 10 A.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9.(多选)根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表1: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钢 1 515 铜 1 083 表2: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煤油 0.8×103 钢 7.9×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钢块掉入铜水中一定会熔化 B.一块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小了 C.在体积相同时,实心铝块的质量是实心冰块质量的3倍 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 ℃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 10.★(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 A.凸透镜焦距是15 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10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35 cm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在物理实验室,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测量,如图所示,实验室中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求视线 与尺面垂直 ,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5.25 cm。 12.为了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多地防疫站用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喷洒消毒液,消毒车匀速前进喷洒过程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消毒车是 运动 的,消毒车在2分钟内沿平直街道匀速行驶了600 m,则消毒车的速度是 5 m/s。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起飞过程中 内 能将转化为 机械 能。 1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超声波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5.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浅 (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虚像。 1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0 (1)这是因为 玻璃管喷出 (选填“空气中”或“玻璃管喷出”)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小水珠__出现,玻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冻豆腐孔隙多,弹性好,所以吃火锅时,许多人都喜欢放些冻豆腐。豆腐中的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500张。小明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他用刻度尺测出了这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5 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0.01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70 g/m2字样,经询问得知,其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为70克。由此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700 kg/m3。 19.(安顺中考)小军同学在中考开考时听到“开始答卷”的指令后立即答卷,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小军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集体照,则相机到人的距离要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要缩短 (选填“加长”或“缩短”)。 20.小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绘制了a、b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所示,a、b密度大小之比是 2∶1 ;当b的质量是4 g时,它的体积是 2 cm3。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D A D D C B C C BCD A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得分:______ 11. 与尺面垂直 5.25 12. 运动 5 13. 内 机械 14. 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15.(1) 光的直线传播 (2) 浅 (3) 反射 16.(1) 玻璃管喷出 (2) 小水珠 升高 17. 不变 变大 18. 0.01 700 19. 信息 照相机 增大 缩短 20. 2∶1 2 三、作图与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1.(1)如图所示是一束由水中射向水面的光,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1)题图 第(2)题图 题图 答图 22.元旦节后的一天早晨,小洁的爸爸开着小轿车送她上学,上车后一会儿她看见前面挡风玻璃上有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1)“雾气”是怎么形成的?在车窗玻璃的哪一侧? (2)打开空调吹暖风后,“雾气”很快除去,且不会再有“雾气”出现,试分析原因。 答:(1)“雾气”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形成的。“雾气”形成在玻璃的内表面。 (2)打开空调吹暖风后热风加快了玻璃内表面上小水珠的汽化,“雾气”很快除去;且不会再有“雾气”出现,是因为车窗玻璃温度变高,水蒸气遇到温度高的玻璃就不会发生液化现象。 10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2分) 2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 (4)为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若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24.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图中安装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 ④③②① 。 ①温度计 ②装水的烧杯 ③石棉网 ④酒精灯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 俯视读数 。 (3)小明、小红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小明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小明组选择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套装置。 (4)小明组收集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1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5 99 99 99 99 …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低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去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如图所示) (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BD 。(填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25.某同学捡到一个金属螺母,为了测量此螺母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向 左 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 左 盘中,并用 镊子 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质量是 53.4 g。 (3)在量筒中装入20 mL水,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金属螺母的体积是 6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是 8.9×103 kg/m3。 (5)如果金属螺母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一金属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名同学据此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五、计算题(共15分) 10 26.(4分)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现在学校多使用“长鼻子”校车(如图),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物理竞赛时,某学校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18 km外的另一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半小时后安全到达考点。 (1)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合多少m/s?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乘坐校车最短需要多少min能够到达考场? 解:(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36 km/h=10 m/s; (2)由v=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乘坐校车最短需要的时间: t′===0.45 h=27 min。 答:略。 27.(5分)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和班上的同学想探究一张木制课桌的体积,于是他们用台秤测出了这张课桌的质量为14.4 kg,到木工房找了一小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木块作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为32.4 g,用量筒测出小木块的体积为45 cm3。则: (1)小木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 (2)木制课桌的体积为多少m3? 解:(1)样本的质量m=32.4 g,体积V=45 cm3, 样本的密度:ρ===0.72 g/cm3=0.72×103 kg/m3; (2)课桌的体积:V′===0.02 m3。 答:略。 28.(6分)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 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 g。 (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多少? 10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25 g,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 解:(1)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 m水=m总-m铜球=545 g-445 g=100 g, 因为ρ=,所以铜的体积:V铜===50 cm3, 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心=V水===100 cm3, 空心铜球的总体积: V=V铜+V空心=50 cm3+100 cm3=150 cm3; (2)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铜球=525 g-445 g=80 g, 液体的密度: ρ液====0.8 g/cm3。 答:略。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