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 ‎ ‎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 ‎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 诠释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 ‎ ‎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1. 教师展示材料:‎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 学生回答:省略 ‎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 标志:‎ ‎ 兴起 代表人物 ‎ 主要阵地 ‎ ‎ ‎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 提倡文学革命 ‎ ‎ 积极: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 流 ‎ 影响 ‎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