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测试题(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测试题(四) (第四、六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慰藉(jiè) 交卸 不折不挠(ráo) 触目伤怀 B.兴味(xìng) 开垦 坦荡如砥(dǐ) 潜滋暗长 C.凋谢(diāo) 濒临 举箸提笔(zhù) 纵横绝荡 D.缅怀(miǎn) 琐屑 不可遏制(è) 情郁于衷 【解析】A.“挠”应读“náo”。C.“纵横绝荡”应为“纵横决荡”。D.“情郁于衷”应为“情郁于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我们校区的榕树,棵棵丫枝旁逸斜出,形成一片浓荫。 B.中国的这个“主题茶馆”让韩国人张目结舌,瞧一眼瞬间惊呆了。 C.正当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本土肆虐的时候,美国田纳西州中部又遭遇龙卷风袭击,真是祸不单行。 D.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解析】“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2019·达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 A.目前,达州市有近260万亩以富硒茶、柑桔、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20多个规模化养殖基地。 B.我们要聚力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达州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C.周剑坚持每个周末前去县里电子商务中心学习电脑美工知识,他打算今后在县城开家门店,用自己的手艺来撑起这个家。 D.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解析】B项,成分残缺,“质量”后加“建设”;C项,有歧义,将“前”去掉;D项, 9 语序不当,将“不仅”和“他”调换顺序。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的青睐。 C.《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B项,朱自清是散文家而不是小说家,且《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2分) A.你家门口被别人的自行车堵住了,你贴告示说:“别太自私了,谁也不愿意受阻!” B.单位征求老李对新方案的意见,老李说:“这是我的一点愚见,不知能否帮到你们?” C.受邀的专家回复对方说:“谢谢你们的信任,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D.你去看望住院的同学,临别时你安慰他说:“你这点儿病是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解析】A.太直接,不礼貌;C.“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不得体,且“光临”为敬辞,用于别人;D.安慰病人的话不得体。 6.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A.“半个钟头”“聚拢起来”都是偏正短语。 B.“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一句的主干是:我走下海。 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 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 【解析】“聚拢起来”是动补短语。 7.综合性学习。(6分) 9 【材料一】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②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材料二】“互联网大咖”马云,曾历经三次高考失意,三十次求职失败,但他仍多年执着于互联网创业,把握时代经济脉搏,坚持不懈地引领阿里巴巴这艘巨舰驶向世界,成为信息时代的先锋企业家,为人们带来有远见的创业方式和美好的世界。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示例:要想成功必须明确目标、专心一致、锲而不舍。 (2)八(3)班班委会准备开展“为理想而奋斗”的主题活动,想请学工处刘校长在12月9日的班会活动上给大家作报告。下面是班长张一同学代表班委会拟写的一份邀请函,请你指出其中的两处不当之处并修改。(4分) ①邀请函 ②尊敬的刘校长: ③您好! ④八(3)班拟于12月9日开展“为理想而奋斗”的主题班会,⑤特邀您来作报告,请您做好相关准备,⑥届时务必光临。敬礼! ⑦张一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示例:语言上:⑤⑥“请您做好相关准备”“务必”表达不得体,可以删掉“请您做好相关准备”,将“务必”改为“敬请”。格式上:⑦落款应将“张一”改为“八(3)班班委会”,⑥“敬礼!”应该顶格。内容上:④应添加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任答两点即可) 8.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 (5)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 (6)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9 (7)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5分)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2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10.本诗以小见大的手法是怎样表现的?(3分)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13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②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济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子奇治县》) 【注释】①阿:地名,即今山东东阿县。②共载:同车。③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 1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9 C.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D.以刀劈狼首(《狼》) 【解析】A项:凭,靠。B、C、D三项:介词,用。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B.兵革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 C.追者反曰(同“返”,返回) D.以私兵战,遂败魏师(军队) 【解析】D项“兵”的意思是“兵器,武器”。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2)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 14.阿地人民“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子奇关心人民、重视生产,让人民安居乐业,从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因此打败了魏国。 【乙文参考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熔冶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用自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18题。(15分) (2019·青岛)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 9 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 9 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5.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儿?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示例:①画粉画线的绝活儿;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儿;③“两不记”的绝活儿;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儿。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示例: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1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该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剪裁比作农夫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的赞美和歌颂。 18.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3分) 示例: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儿,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11分) 清代皇帝为何多“学霸” 田 子 9 ①勤奋刻苦、好学上进一直是中国学生的传统美德。其实,在古代,不仅平民学子以好学为美德,深宫中锦衣玉食的皇室子弟也同样以学养渊博、多才多艺为荣。 ②清代共有12位皇帝,其中多位是具有学术能力和深厚艺术修养的贵族精英,这在其他朝代十分罕见。清代的顺治皇帝熟读史书,擅长山水画,对佛学有深入研究;康熙皇帝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精通儒家经典,能弹古琴,也能演奏西洋乐器;雍正皇帝才思敏捷,下笔千言,擅长书画;乾隆皇帝文如泉涌,精通6种语言,70高龄依然勤学不辍…… ③看到这些学霸皇帝的学习力,令人不禁感叹:清代帝王为何如此爱学习?这些学霸是如何一边当皇帝,一边成长为一代博学之士的呢? ④清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皇室子弟的教育,从雍正时期开始,朝廷正式颁布规定,皇子上学的年龄为6岁。但清代初期并未形成定制,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都不是6岁入学。随着王朝统治逐渐稳固,清代中期,根据雍正皇帝的旨意,皇子6岁拜师入学成为一项正式规定。从那时起,小皇子们和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小小年纪就要开始勤学苦读的学生生涯了。 ⑤那么,皇子们都学些什么呢?皇子的课程分为正襟危坐的“文化课”和骑马射箭的“体育课”。皇子文化课主要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国史、圣训、策问;诗词、书画。教授文化课的老师被称为师傅,除了汉人、满人,也有蒙古族师傅。满族人善于骑射,清代宫廷对皇子的骑射能力也非常重视。有专门教皇子射箭、骑马的师傅,皇子们也会学习使用枪支。 ⑥在清代,皇子读书相当辛苦,早上5点上自习,下午3点以后放学,“卯入申出”上满10个小时。早上5点,这些皇宫里的小学生就要在上书房开始早自习,6点多,老师就来上课了。先上满文、蒙文两种语言课,大概学习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汉文课程。上午,皇子们主要跟随老师读书,下午则练习书法、念古文、念诗,有时候也有骑射课程。现在的小学生每节课40多分钟,之后可以休息10分钟,皇子们的学习时间更紧凑。他们每天学习近10个小时,但是期间只有一两次休息时间,可以吃点心,喝茶,但是每次休息最多15分钟。皇子们的放假时间也很少,大年初一、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万寿节(皇帝生日)、本人生日也可放假一天。皇子们在除夕当日还是要上学的,不过上午8点就放学。 ⑦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生于帝王家的金枝玉叶,也要在天不亮时便开始学习。经年累月的努力,最终换来出口成章的快意和下笔如有神的潇洒。勤奋刻苦的“传统美德”,在清代铸就了一位位开创盛世的精英领袖,在未来也将为每一位怀有梦想的中国学子助力。成为学霸的道路不会是坦途,但是在这条道路上人人平等。 (摘自《百科知识》2019年9月刊,有删节) 19.本文介绍的对象是什么?是如何引出的?(3分) 示例:本文的介绍对象是清代皇帝为何多“学霸”。由中国学生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传统美德说起,再列举出清代皇帝学养渊博、多才多艺的事例,进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0.围绕写作对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介绍?(3分) 9 示例:围绕写作对象,作者从皇室子弟入学时间、学习课程以及学习时间三方面进行介绍。 21.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示例: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皇子学习时间,并把皇子们的学习时间与现在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相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清代皇子读书相当辛苦,学习时间很长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2.“成为学霸的道路不会是坦途,但是在这条道路上人人平等”,结合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示例:求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心怀梦想,加上经年累月的勤奋刻苦,即使没有尊贵的身份,也一定能学有所成。 三、作文(50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著名音乐艺人高晓松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眼前也许卑微,也许困顿,也许……但我们还有诗,还有远方。远方是什么呢?或许是田野,或许是故乡……或许什么都不是,只是我们的一个愿景罢了。但从此,不再卑微,不再困顿,不再…… 请以《远方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请以《这才是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