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日期 周次 课时 / 课题 1.5 物质的溶解(第 1 课时) 教材 解读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2、知道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过程,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去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 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及归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 的艰辛,有助于形成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 神 重点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情 本节是浙教科学八上第 1 章水和水的溶液第 5 节物质的溶解第 1 课时, 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溶解时的热量情况。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 课中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的具体步 骤。本节课可以得出结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及该溶剂不能继续溶解的条件下进行比较,这为后续学 习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打下了基础,因而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 教学 准备 蔗糖、水、氢氧化钠、硝酸铵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1.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同一种溶质在不 同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一样吗? 2.活动:1.在室温下,在 2 只烧杯中都装有 20 毫升的水,分别 加入 10 克的硫酸铜和食盐(氯化钠),并进行搅拌,观察两种物质 是否都能完全溶解? 硫酸铜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食盐则不能完全溶解。 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在室温下,取另一只装有 20 毫升的酒精烧杯,加入 10 克的硫酸 铜,并进行搅拌,观察是否能完全溶解? 硫酸铜在酒精中不能完全溶解。 说明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二、讲述:物质的溶解性 1、物质的溶解性 1.涵义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思考:从以上实验和视频可以归纳出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1)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内因) 溶解性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提出问题 :物质的溶解性可能跟温度有关? 2.建立假设 :其他条件一样,温度越高,溶解越多。 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思考:取一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烧杯,打开汽水或啤酒瓶盖,将其中 的汽水或啤酒倒入杯中,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你的判 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可能跟 压强 因素有关?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释放热量呢? 1. 把一个小烧杯放在一块光滑的小三夹板上,板上先加一些水, 然后在烧杯里注入 100 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 50 克硝酸铵(NH4NO3),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 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温度显著降低,烧杯底和板之间的水结 成薄冰,拿起烧杯,可以提起木板。 说明: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要吸收热 量。 2. 把一个小烧杯用熔化的蜡烛粘结在一块小三夹板上,然后在烧 杯里注入 100 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沿器壁慢慢地注入 40 毫升浓硫酸(H4SO4),边注边小心用玻璃 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有什么现 象发生?现象:温度显著升高,烧杯底和板 之间的蜡烛熔化,拿起烧杯,木板就掉下来。 说明:浓硫酸(H4SO4)溶解于水时要放出热量。 3. 在烧杯里注入 100 毫升水,把温度计放入烧杯里,再加入 30 克氯化钠(NaCl),小心用玻璃棒搅动溶液,注意温度变化,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氯化钠溶解,温度没有变化。 说明:氯化钠(NaCl)溶解于水时,既没有放出热量,也没有吸收 热量。 2、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实验表明: 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 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知识拓展:物质溶解时吸热与放热的原因 物质溶解在水里,通常发生两种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水合 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变化。 物质溶解过程,温度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种过程的热量多少。 吸收多于放出,温度下降,例如硝酸铵溶解。 思考: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呢? 1.如图 1-41 所示,将 1 药匙蔗糖放入盛有 20 毫升水的烧杯中, 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蔗糖溶解了 。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的数量,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放入一定量后,蔗糖不溶解了 结 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 是有限的。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叙述中为什么要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溶剂的条件限制? 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限制,上述概念无意义。 思考: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瓶溶液中,一瓶是饱和溶液,而另一瓶是 不饱和溶液?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 和溶液。 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① 加硝酸钾 ② 蒸发溶剂 ③ 降低温度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4.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 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在 2 支装有 10 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1 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 荡后,静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结 论: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极少,溶液很稀,但已经达到饱和 了 ;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较多,溶液很浓,却还未达到饱和。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 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句话是否正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吗? 不正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如何在常温下将硫酸铜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加溶剂 2.不断地加热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蒸发其中的溶剂,该溶液将发生怎样的变 化?为什么? 逐渐析出食盐晶体。因为随着溶剂的蒸发,溶液渐渐饱和,继续蒸发溶剂,溶 质就会析出。 3.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最适宜的方法是 ( ) A、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入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4. 下列物质溶解于适量水中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浓硫酸 D、硝酸铵 5. 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6.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1.5 物质的溶解(第 1 课时) 板书 设计 1.5 物质的溶解(第 1 课时) 教学 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