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八上《哦,冬夜的灯光》教案
《哦,冬夜的灯光》教学教案 课 题 哦,冬夜的灯光 授课日期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对比写作手法,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用阅读、圈画、批注等方法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教学方式,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思维 设计一、用多媒体播放《爱的奉献》歌曲,之后教师进行综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医生,他与小镇上的人们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冬夜的灯光》。 设计二(情境导入法),如: 师:同学们,放学了,可是天却下起了大雨,有准备的同学都陆续的走了。只有你还在对着大雨发呆,犹豫着怎么回家。这时,一位平时你并不熟悉的同学递给你一把伞,你有什么感受? 生:会很感激他。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帮助了我。 生:他很关心我。 师:是啊,关爱之情让人感动。天下之大,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人间真情有关的课文:哦,冬夜的灯光 设计三(直接导入法): 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哦,冬夜的灯光(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四(社会事实导入法):2008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把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寒风冻僵了他们蹬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真情融化冰雪,温暖把爱心送达。因为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迎来了2008年温暖的春光。利用多媒体播放《温暖2008》视频。 这节课,我们伴随着乡村医生莫里斯•吉布森的脚步,去感受加拿大偏僻小镇的居民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哦,冬夜的灯光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读课文把握基础知识(感知内容) 1、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名中考命题人,本文的字词考试你会命出什么字词?为什么?(每个小组命出3个词语) 不同小组都给出了答案,如下: 偏僻( )提防( )穹隆( ) 引擎( ) 猝不及防( ) 启程( )无垠( )婉言谢绝( ) (学生理由:容易出现错别字;词语含义不十分明确;多音多义字等等)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思路方法:谁+做什么+有无结果,组内交流,由一名组员执笔) 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指导学生圈画、批注课文内容,做到“理”由“文”生,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实录: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写了什么事情? 生:课文写了一位医生在寒冷的冬夜去给一个生病的小孩看病。 师:准确吗?还有谁想补充的?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沿途农户为医生照明指路。 生:老师,我觉得应把他们俩所说的综合起来。课文写了一位医生在寒冷的冬夜去给一个生病的小孩看病,沿途的农家点亮灯为医生指路。 师:概括得怎么样? 生(多数同学):很好。 师:老师也赞成大家的看法,概括得挺好。这位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了整体来理解。不过老师觉得“去给一个生病的小孩看病”,还可用更简练的语言概括,怎么概括? 生:出诊。 师:很好。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能谈一谈吗? 生:故事短小,但写得十分感人。 生:医生关心病人——不管多晚也肯出诊,农户们亮着灯为医生引路,他们之间互不相识,但却互相关心,让人感动。 生:文章的事很小,但写得很精彩,太美了。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很深刻。是啊,读了课文后,老师也觉得很感动,也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大家说,这属于文章的哪一方面的美呢? 生:事件美。 生:我认为是叙事美。 生:情感美。 生:其实就是内容美嘛。 师:(表扬)同学们说得都挺好。 师:大家注意再读课文时把发现的问题圈点勾划出来。(学生读,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讨论得挺激烈的。哪位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生:作者在小镇上感受到了温暖、友谊和乐观,读此文我也有此同感。 师: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谈谈你们组的看法,要具体一点。 生:故事发生在冬夜,天气很差,但却有灯光,给人带来温暖。 生:环境恶劣,但人们之间却互相关心,这不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 师:对,说得非常好。这篇课文还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人们之间的互相关心。 三、互读课文品读质疑小组交流 你在阅读中对文本哪些地方产生过疑惑?请指出来交流。(学生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属于他们自己真正问题,他们十分乐意有同伴、老师等进行解决) 在互读中他们产生了很多问题:如 ①题目有什么含义? ②开头和结尾写的挺好,用了照应的写法,都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③我认为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环境描写,挺好。 ④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有什么作用? …… 附:教学实录 师:大家说题目有什么含义? 生:给医生指路照明的灯。 生:灯光给人带来了光明,我觉得还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冬夜是黑暗,还是寒冷的。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题目“冬夜的灯光”不仅指照明的灯,还有深层的含义:灯光代表光明、温暖,冬夜代表黑暗、寒冷。 师: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生:我认为开头和结尾写的挺好,用了照应的写法,都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生:我认为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环境描写,挺好。 师:那么,你能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吗? (学生交流,许多学生在课文中已留有标记) 师:同学们交流的环境描写还不少,老师都没发现这么多环境描写,看来大家读课文都挺仔细的,许多同学都学会了做好标记,值得表扬。这么多环境描写,你说是写的什么环境呀? 生:小镇周围的环境。 师:请你概括一下环境的特点,好吗? 生:冬夜,很冷。路很不好走,随时都有风暴。所处位置很偏僻。 师:写环境如此恶劣,有什么作用? 生:为了表现医生的伟大 生:能看出医生有一颗关爱病人的爱心。 生:我觉得能看出医生品德很高尚。 师:课文末尾引用的诗有什么作用? 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生:与开头照应。 生:这几句诗意味深长,可以引人深思。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争先恐后的读) 师:谁评价一下他读的怎样? 生:读的快了一点,缺少感情。 师: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读诗的时候,大家尤其要注意抑扬顿挫,把握住重音,充满感情的读,你能试试吗? 生:(读) 师:读得还不错。下面请大家读读课文中抒发感情最强烈的地方。大家说这次该怎么来读呢? 生:朗读。 师:对,放声朗读。要求大家把握住本文的感情,注意抑扬顿挫,注意重音和停顿,充满感情的去读。 (学生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读得还不错,如果再投入一些感情就更好了。大家鼓掌鼓励!! 四、赏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感情 1这位医生的感人之处在哪儿呢? (离开自己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奥克斯这个荒凉小镇,这里很偏僻,天气又冷,他却依然留在这里给别人看病。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出诊。 ) 2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 (第7、8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 ,“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3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 4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 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 5我认为到第十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 结尾诗句让人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6文章怎样运用对比手法? 写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与小镇上的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对比 暗又更加突出深夜中灯光的亮。 7语言积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收录在集锦本中。 针对以上问题,由师—生—文三者有机结合组织完成 五、研读课文深化理解拓展 迁移 1、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文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加深情感体验。(学生要读出深情) 2、教师在以爱为主题的音乐背景下,有情感地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师生之间的故事。 3、学生在以爱为主题的音乐背景下,有情感地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师生之间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么?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2、课外阅读巴金的散文《灯》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板书设计 哦,冬夜的灯光 用对比写作方法写出一个体现“爱”的片段 莫里斯•吉布森 爱的传递 光明 温暖 友谊 乐观 光明 温暖 友谊 乐观 医生出诊 农家开灯以引路 诊后晚归 农家次第亮灯 课后记 反思: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是4班还是有6、7名同学参与度不高,这与其语文基础有关,下一步要在全体深度参与方面思考、改进。 2、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交往时爱心付出的重要意义,这对学生是很有帮助。 3通过本节教学后,我进一步明白语文诵读课应怎样教:体悟文意是读,揣摩语调是读,交流感受是读,琅琅读书也是读,这才是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做到心悟,才能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4、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总之,这节课,通过课文的讲解,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真正感悟到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应该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根据学习的需要选择默读、朗读、细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并知道如何从文章的材料和生活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了圈点勾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