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
虽有佳肴 ——《礼记》 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 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 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 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 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 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 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学习目标 1、领会《礼记》的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 课文。准确翻译课文;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 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读准字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xiào学半 旨 zhǐ 弗 fú 重点词语 【1】虽:即使; 【2】佳:美好; 【3】肴:用鱼、肉做的菜。 【4】食:吃 【5】旨:味美 【6】至道:最好的道理 【7】 善:好处 【8】是故:因此,所以 。 【9】 困:不通,理解不了。 【10】反:反省。 【11】 自强:自我勉励。 【12】 长:促进 【13】其:表示推测语气 【14】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吧? 翻译课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 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 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 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 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 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 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 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问题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 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 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 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 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 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 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 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 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 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 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 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 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 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 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巩固练习 1、背诵《虽有佳肴》,说说这篇短文的 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 的? ①《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和 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 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②作者用类比的方手法引入要阐明 的观点,然后展开逐层论证,最后引证 结论。 2、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儒家的大同 社会理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 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3、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 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章 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 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男有分,女有归”一句运用对偶 句式,言简意丰,有很强的节奏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古 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 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词义扩大。 ②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今义:儿子。词义缩 小。 ③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返回。 词义转移。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货,泛指所有的财物;今 义:货物,商品。词义缩小。 ⑤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的事;偷东西的人;狡猾等。 词义转移。 5、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 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 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用类比 的手法,强调了人学习的重要性。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 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说明学习只是 要在少年时期,等到年纪大了就晚了。 古人以此警告人们,不要“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学 有所成。 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 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因为独自学习, 不了解外部动向,所以成了“井底之 蛙”。 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 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 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 后再针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 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形容在学 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容易进斧 的地方下手一样。 阅读感悟 1、《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 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 献出一份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 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个人 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 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2、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 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 3、《虽有佳肴》启发我们应重视实 践,学到的道理应付诸行动,通过行动 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4、学完《虽有佳肴》,我明白了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将努力以此指导我的人生。 小结 人们不断地学习先人的知识, 并总结出新的知识,才创造出今天 高度文明的21世纪社会。只有学才 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也只有学才能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学习要注意 积累。只要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 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学习, 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中心思想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 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