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点整理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 维护秩序 一、什么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社会管理秩序是专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三、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社会秩序。有了社会秩序,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四、什么是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五、常见的社会规则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社会规则类型有:道德、纪律、法律等。‎ 六、社会规则有哪些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等。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对违反规则的人应如何处罚,同时,还有强制性措施和非强制性手段保证规则的遵守。‎ 第2课时 遵守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1)、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行。‎ 二、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 9‎ ‎(1)、遵守道德、纪律和法律。‎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三、如何促进规则遵守?‎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别人的监督、提醒、奖惩等约束,有利于我们遵守规则。‎ ‎(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四、如何维护规则?‎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当然我们在善意提醒别人时要注意有“礼”、有“理”、有“节”。只有人人相互帮助,相互提醒遵守规则,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才能使规则真正保障每个人的利益。‎ 五、如何正确认识规则和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 尊重他人 一、尊重他人的含义?‎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权利等。‎ 二、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受尊重是个人的尊严和心理需要。‎ ‎(2)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三、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9‎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对待他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一、礼的含义是什么?‎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它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它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交往中,我们的言行体现了中国形象。文明有礼才体现我们的礼仪之邦,才体现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三、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哪些几点?‎ ‎(1)要注意容貌的整洁。如果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不留胡子,修剪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披头散发等。‎ ‎(2)要注意服装整洁、美观、大方。如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等。力求使自己的着装做到与时间、地点、目的协调一致。‎ ‎(3)要注意举止规范。如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等。‎ 9‎ 第3课时 诚实守信 一、理解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二、诚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1)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信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安生立世。‎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如何践行诚信?(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的记录,不做有损自己诚信的行为 四、如何处理好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 ‎(1)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个道德准则。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护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 ‎(2)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9‎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一、如何理解法律?‎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作用。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它能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当人们发生矛盾冲突时,法律给予协调与化解,以维护矛盾双方的合法权益;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法律制裁违法分子,以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它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4)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所以,法律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最低准则。‎ 二、什么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三、如何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 ‎(1)据所违反的法律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四、行政、民事、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 ‎(1)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实例: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 ‎(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法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受民法制裁。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实例:如,捡到他人手机据为己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受刑法制裁。实例: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 五、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注: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9‎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六、注意事项:‎ ‎(1)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3)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一、什么刑法?‎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二、刑法具有什么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三、什么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五、犯罪成立的四个要件是什么?‎ ‎(1)犯罪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 六、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2)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9‎ ‎(3)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联系:‎ ‎(1)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不良的行为习惯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行为。‎ 七、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八、刑罚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没有使用。‎ 九、如何加强自我防范?(如何预防走上犯罪的道路?)‎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努力做一位自觉守法的良好公民。‎ 十、如何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个人: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现象和环境等因素进行整顿和处理。‎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一、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有哪些?‎ ‎(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二、什么是非诉讼手段?‎ 非诉讼手段就是无需或者不用诉讼程序加以解决法律事务的手段。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是 9‎ 常用有效手段。‎ 三、常见的非诉讼手段有哪些?‎ ‎(1)向法律服务机构寻求的援助。法律服务所包括: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如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3)向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什么是诉讼手段?‎ 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它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五、诉讼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 ‎(1)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2)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3)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六、如何做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同不法分子作斗争。‎ ‎(2)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又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依靠法律解决矛盾和冲突。遇到不法分子时,不能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 9‎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