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升华和凝华教案

4.4 升华和凝华 教材解读 ‎ 升华和凝华是六种物态变化中的两种,与前面已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本节教材既是前面汽化、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延续,又为下一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做好准备,并为后面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属性打下基础。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大体是:实验→分析→应用。教材首先由一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活动1”和“活动2”中的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最后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现象,如“STS”中的“人工降雨”等。‎ ‎(续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乐于探究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现象,领略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美妙与和谐。‎ 重难点处理 ‎ 重点:在生活中,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往往不太注意,在小学自然课中也没有学过,所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 难点:由于很多气态物质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到,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来确认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实验改进 ‎ 活动1研究固态碘直接变成气态碘蒸气的实验若用酒精灯加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位置调节不当,易使锥形瓶底部温度过高,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碘蒸气,却明显地看到固态碘发生了液化,易使学生误认为碘蒸气是由液态碘汽化成的;(2)玻璃片与锥形瓶口密封不严,碘蒸气溢出来,由于碘有毒性,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 所以建议用热水加热,具体方法如下:‎ ‎ 器材:烧瓶(250 mL)一个、烧杯(200 mL)一个、橡皮塞、开水、碘。‎ ‎ 具体做法:(1)向烧瓶内加少量碘(半药匙即可),用瓶塞塞紧;(2)向烧杯内加满热开水;(3)摇动烧瓶,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烧瓶底部,然后放在烧杯上加热。‎ ‎ 注意事项:(1)开水温度要尽量高,用刚烧开的水最好;(2)烧杯内热水要加满,不妨从杯口溢出一点,这样能使烧瓶底部与水面紧密接触;(3)实验中烧瓶外部有少许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影响观察效果,可用抹布及时擦拭。‎ 教学建议 ‎ 本节教学可采用从生活实例和实验入手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为了不让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停留在现象上,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这样 2‎ 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另外,重点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具体应用,如“人工降雨”等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教学方法 ‎ 实验与观察法、讨论法。‎ 学点1 升华 实验:观察碘的升华现象 实验现象:用慢火给烧瓶中的碘微微加热,一会儿烧瓶中有__紫色__的气体产生,且__无__液体出现。 ‎ 实验表明:固态的碘__没有__(选填“有”或“没有”)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了__紫__色的碘蒸气。‎ 总结: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_固态__直接变成__气态__的现象,叫做升华。‎ 学点2 凝华 实验: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的实验中,当烧瓶中出现许多碘蒸气时,停止加热。待冷却后揭开玻璃盖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在烧瓶内壁和玻璃盖片上有__紫色__的颗粒生成。‎ 实验表明:停止加热后,碘蒸气__没有__(选填“有”或“没有”)经过液态,而__直接__变成了碘颗粒附着在烧瓶的内壁和玻璃盖片上。‎ 总结:(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_气态__直接变为__固态__的现象,叫做凝华。‎ ‎(2)升华__吸热__,凝华__放热__。 ‎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